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核心:利益选择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的选择与协调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立法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从法与利益关系的视角而言,立法是对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进行确认、选择和协调的利益综合过程.对农业保险主体间利益冲突的认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起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就是为了协调这种利益冲突而通过法律制度的供给对农业保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即通过确认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和规范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作用来平衡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从而实现农业保险主体在各自微观利益基础上的宏观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在于正义、保证农业安全和保障农村的稳定、有序。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需要国家的干预与介入。实现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应当采用以下原则:非营利原则、政府扶持原则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法经济学看来,当前中国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体现为反贫困法律制度供给不均衡和法律程序制定的垄断收益。基于此,中国反贫困法律制度的有效供给应以宪法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为依据,以物权法为基础,以经济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社会法为主要内容,由专门性反贫困立法和相关性制度建设共生形成的制度系统。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垦区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垦区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是中国农业保险的新生事物.该模式自运行以来,实现了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在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该模式的运行也存在着法律制度保障缺失、经营组织形式单一、服务对象参保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完善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的对策选择,应从农业保险的立法路径、政府责任、垦区在农业保险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商业保险机构拓展、农业保险业务、配套产业政策支持等环节入手,从而促进中国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京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冲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和限制、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利益关系、合同关系、政府行为规制等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相继通过金融改革立法。中国在金融立法和监管中较为注重对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制度的借鉴,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西方制度的本土适应是一个法律移植中应较为关注的问题。中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金融政策选择要求我们要认真思量和妥善解决金融法律制度的移植和本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新医改政策所要达成的长远目标中,病人安全占其首位。解决中国病人安全问题,需要有一个病人安全文化环境。为此,必须重视病人安全立法,创造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和制度文化环境。本文借鉴丹麦、美国等国家病人安全立法经验,从病人安全事件的定义、建立病人安全事件网络报告制度、病人安全事件自愿报告制度、报告者匿名报告与隐私保护制度、病人安全数据库法律制度、病人安全组织法律制度和政府支持法律制度七个方面,设想了中国病人安全立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庞柏林 《学术交流》2007,(12):112-115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缓慢,根本原因是农业制度落后,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对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各种制度障碍,我们重点应该推进农业科研机构转换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农业技术市场的发展,完善和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春  段丽 《社科纵横》2007,22(7):80-82
中国法律已就环境信息公开的技术基础建设、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做出了规定,但是在立法目的、立法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完善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需要从立法目的、立法模式、立法技术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和经济补偿制度,对推动农业防灾减灾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甘肃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的推广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甘肃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探讨了甘肃农业保险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制度、财政支持、农民思想认识、收入水平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阻碍农业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为甘肃农业保险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伟东 《唐都学刊》2011,27(4):115-118
晚期重商主义是英属北美殖民地开拓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开发;殖民地经济的起步;殖民地内部市场的形成及殖民地政治与法律制度的构建都有着重商主义的烙印。她对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乃至美国立国初期的经济政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美国的历史会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2.
王慎之 《求是学刊》2005,32(6):61-67
改革开放使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计划经济的传统桎梏依然存在,审批经济尚在流行,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空间不足。促进市场深化,扩大民营范围,缩小南北差距,打破传统的国家垄断和行业垄断的界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兰鲜凤 《创新》2010,4(3):127-128,F0003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区,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广西各级政府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政府要与企业共同研究民族文化消费趋向,明确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定位,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营销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县域经济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旅游是国际旅游市场新崛起的旅游品种,它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相融合,对于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竞争力,都大有好处。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旅游,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中国的农业旅游方兴未艾,前景广阔。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应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将农业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的日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场经济与法律效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显群 《学术交流》2001,6(6):39-41
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的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的效益价值应当被看做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对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道德和法的辩证关系角度 ,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要把法治和德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步建设 ,同步发展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取长补短 ,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机制,应得到保护;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又是重要乃至关键的因素,因此会受到反垄断法的制约。各国反垄断法一般不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限制竞争看成一个黑白分明的问题,仅当它们成为市场势力的决定性因素,且不合理地严重妨碍市场竞争的时候,才会受到禁止。考察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限制竞争需进行综合分析:界定相关市场、认定当事人关系、确定当事人市场份额、评估限制竞争条款等等。中国的现行法规还不足以解决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限制竞争问题,不过中国立法进程已经表明,滥用知识产权排除或严重限制竞争的行为不能从反垄断法得到豁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是循环经济法治化的关键.但其政策法的特点,亦为其有效实施带来困境.因此,需要相关环境政策扶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循环经济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于一体,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故而,决定其政策扶持体系具有决策风险、综合考量、技术基础、利益权衡等特点.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借鉴美国<蓝色天空--奥巴马政府新思路>的间接模式与"美国加州零废弃物计划"的直接模式,进一步完善资源价值计量政策、排污收费政策、价格政策、技术政策、消费政策等循环经济法治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非国有企业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价值规律依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调节作用。资本、技术、无形资产作为生产力要素参与分配是基于对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技术、无形资产与劳动结合向社会提供商品、就业、税金并承担一定义务 ,应给予其市场主体地位 ,宽松发展环境、有力法制保障和平等政治待遇 ,规范其经营 ,使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 ,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 ,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 ;而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 ,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它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违反道德而失信于人 ,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并非同一范畴 ,研究分析诚信问题的时候不可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 ,道德诚信的基础不断被削弱。对诚信的期望已不能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 ,而应该提升到法律层面去构想。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诚信的再教化 ,而是建立、健全一套市场经济法律规则 ,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 ,并进而建立起人们对法律诚信乃至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