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西双版纳傣族糯稻种植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其变迁轨迹和原因为主旨,其目的在于说明,在特定的语境下,即使边疆地区,国家政策对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糯稻种植的式微,不仅使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日益碎片化,也使其历史发展轨迹发生极大改变,由此而逐渐走向"现代性".本文希望通过"物"的视角,在述及"糯"的社会生命史之同时,探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家、边疆与中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永祥 《民族研究》2023,(1):127-139+146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源于保护生物学。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订,西方生态人类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式、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建构了多学科研究范式。他们的研究,既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内容一致,又保持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特点。作为西方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新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推进生态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橡胶经济的发展,既有其自然之基础,又有其人文之动因。对橡胶经济背后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关怀,本质上也是对我国各民族间多元文化并存、多样生存空间的尊重和珍视。  相似文献   

4.
通过典型个案,探析当地哈尼族生计转型的过程和动因,并反思民族地区生计转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发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西双版纳哈尼族还基本保持以种植旱谷为主的刀耕火种的生计方式,此后,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橡胶种植产业发展的条件下,当地哈尼族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生计方式,经过过渡时期的犹豫和探索,最终完全转向橡胶种植业。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牵动着世人的心 ,尤其牵动着科学家的魂。裴盛基 ,1938年生于四川绵阳县 ,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云南工作 ,在西双版纳娶妻生子 ,一呆就是36年。36年 ,他走遍云南的山山水水 ,专门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于1994年荣获国际民族生物学研究成就奖 ,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多年的科学实践 ,裴盛基教授不仅发现了生物发展物种间相互影响的一些特性和规律 ,而且区别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人类社会和谐进步提出了许多忠告。他认为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多样性 ,是西部地区的突出…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傣族稻作文化的传统实践与持续发展──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个案研究郭家骥本文以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所获资料,对西双版纳傣族稻作文化体系中的农耕技术、资源管理制度、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农耕礼俗、观念意识和民族关系的传统与变迁,进行...  相似文献   

7.
安宇 《民族学刊》2020,11(6):59-67, 162-163
政府、学者、媒体、宗教和移民自身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移民新村”成为一个多种力量交织的场域,其中“非人”生物也是重要的建构力量。而流浪狗这一被国内学者所忽略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从生态移民社区内流浪狗与移民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可以探讨动物是如何参与生态移民新村的建构过程的;生态移民与狗之间关系的变迁是否反映出生态移民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动态关系。同时,可以使我们摆脱和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扩展社会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关注其他生物在构成人类身处的世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探索一种更加全面和开放的民族志体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来,"遗产"或"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和拓展。这一进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努力,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在文化领域制定多边准则有着直接关联。而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也随之越来越具有超乎文化领域的意义。通过梳理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的出台及其保护的文化遗产类型,进而对非遗名录项目进行大致的分析,就会发现以文化多样性推广人类共同遗产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事情,而是越来越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涵发生深度关联,也在"一带一路"的话语体系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实践之间成为可资深入观察和总结的研究场域。  相似文献   

9.
在对西双版纳扎松板老寨的橡胶贸易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阿卡社会的亲属关系如何塑造了橡胶在村落级的市场贸易。他们通过对橡胶交易中关键概念的工具性操控,使得现代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人们的经济行为主要依据传统社会由父子联名制基础上的家族谱系为基本原则的一套亲属关系的多层等级网络。阿卡人正是通过其在村寨橡胶贸易中亲属关系的动态实践理解并诠释了橡胶贸易及其背后的一套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完成市场经济体系的本土化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有125万余人,主要分布于滇南红河两岸海拔800米至2000米之间绵亘起伏的哀牢群山、无量山和西双版纳广阔山区。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关系的复杂原因,他们世居于山高谷深、地貌切割破碎、与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之中。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易于保存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展示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生态环境研究新趋向和新特点,重点剖析美国人类学家阿图罗,埃斯科巴的政治生态学理论.其理论突出人类与环境情境中的话语、物质、社会、文化等多维度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倡以建构主义政治生态学替代本质主义分析方法,关注话语、权力诸要素,分析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等话语概念如何在现代性背景中应运而生,呈现全世界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交织出来的复杂权力关系.埃斯科巴为学术界提供了一种更为精巧和深刻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环境问题与保育项目,以及重新思考未来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初,以茶叶生产与贸易为载体的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着西双版纳南糯山的(亻爱)尼人。茶叶经济的兴衰导致(亻爱)尼人传统文化发生了急剧的变迁。但与此同时,(亻爱)尼人传统文化的调适力也得到了彰显。在外部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这一个案为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关系,认识文化自身的调适机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旅行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表述。人类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化主题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似乎忘记了与旅行的这种关系,旅行成了一个"失落的主题"。现代社会的移动属性将人类旅行文化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后殖民主义理论对旅行文化的分析达到了历史的深度,民族志研究与旅行所建立起的学科关系促使人类学对旅行文化这一表述范式进行反思。旅游人类学正是在继承传统民族志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的移动属性,结合大规模群众旅游所进行的针对性研究。本文试图就旅行文化这一表述范式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汉人乡村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脉络与生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来,中国的汉人乡村人类学告别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和苏联民族学范式,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立足本土经验,以文化视角认知中国,并与国外学术界开展对话。其学术立场也由自上而下转换为从文化持有者内部眼界来观察与判断社会,客观研究大小传统之间的互动,注重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历史变迁与过程。但是,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论自省意识,却难以摆脱西方学术的阴影。要走出这种不彻底的反思困境,出路还在于以本土文化观研究本土社会,防止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学术内卷化。  相似文献   

15.
多元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形象已渗透在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和信仰文化之中。多元民族文化源于生物多样性,并反作用于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点建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过程是在有着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的中国社会进行的。新时期,应该如何正确加深对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上下五千年积淀所形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厘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者之间辩证关系,以唯物史观对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客观、全面的梳理对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实践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得以深化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的弊端和目前人们对新型工业化的种种认识误区,本文以地处珠江源头、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云南省工业基础较好的曲靖市为例,明确提出要从生态视角和民族文化视角来审视传统工业化。认为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首先要树立新型工业化的生态环境观和民族文化观,遵循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增长来保持和重建生态系统,并改变传统工业化导致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以通过工业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云南的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关怀地球” ,并呼吁 :每一个人都是由所有生物体所构成的生命群落的一部分 ,这一生命群落将所有的人类社会 ,包括现代和将来的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 ,将人类与自然界的其它部分联系在一起。它既包含了生物多样性 ,也包含了文化多样性。伴随着工业化进程 ,出现了环境的退化和生态危机。而在历史上 ,许多民族在其传统的伦理、宗教和文化信仰基础上 ,形成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保护方法 ,使为数众多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然而 ,这些民族民间传统并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达斡尔人的求雨作了研究和探讨。文章从达斡尔人求雨中折射出的宇宙观和社会观上去认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进一步揭示求雨仪式在达斡尔社区中的社会功能。在认识求雨与现代化农业之间的关系中,指出二者并非对立,并从该意义上反思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