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儒家文化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是儒家文化浸润与影响青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吸收、融合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思想,丰富和充实其文化内涵的过程,也是青海少数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发展和创新.因此,在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下,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存并举的多元局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青海民族地区地理、生态和民族文化等要素及特点,分析了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寻找切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发展运行模式、更新观念、体制创新和强化项目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与多民族文化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东部河湟流域是青海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最为活跃的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的形成 ,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青海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秦汉时期羌人形成许多部落联盟,戎、氐、羌作为同一个族系,他们主要发展畜牧业,兼及农业、狩猎,对青海高原的畜种培育,开通道路,制牛皮船,架铁索桥,作出了许多贡献。两汉政权在青海开疆拓土,汉代名将赵充国曾在今天的青海湟水流域实行屯田,大批中原先民迁徙到青海东部地区,中原地区的二牛抬杠,  相似文献   

6.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相结合,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河湟道教。本文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尤其是以民和、乐都地区的道教与民俗调研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地方道教与民俗染濡并存,形成河湟地区特有文化现象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目前青海高校英语专业的现状 ,文章就新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结合青海的实际、青海高校英语专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英语人才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培养出具有自己特色、受民族地区欢迎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青海民族地区实际 ,对世界贸易组织情况及其与中国谈判所涉及的领域作了简要介绍 ,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给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带来契机与严峻考验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如何不失时机地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 ,根据青海民族地区特点 ,闯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 ,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从析青海民族经济现状及特点出发 ,提出了发展思路、步骤及其对策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青海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对中国西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土司制度在青海土族地区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就青海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的渊源、特点、当地土司的概况及其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去年初秋,我曾到西北藏族地区视察佛教,先后到了青海塔尔寺,甘肃的合作寺、拉卜楞寺,最后回到我的家乡——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2.
全面认识城市化发展现状,是制定城市化发展政策的基础。本文在从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角度,对青海与全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深入剖析了青海城市化现状。  相似文献   

13.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474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千百年来,青海各民族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文化领域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青海的经济发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方面的诸多原因,青海的民族经济同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加快青海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具有根本意义和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而少数民族成人教育又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c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民族成人教育就是发展民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微观视角出发,以青海藏区多元文化场域的双语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社会重构为主题,探析了新时期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文化的互动性、民族文化在区域利益层面的博弈性等多重社会文化样态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青海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拓展与推进基于多元民族文化场域中异质文化间的并存共生、良性互动与包容共享,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不能忽视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共享、包容与尊重是双语教育最终取得发展的动力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5.
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在借鉴康熙朝遣官办理青海事务的基础上,于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设立了“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代表中央政权全面统管青海民族地区军政.其后随着青海社会的逐渐稳定,乾隆在雍正设立西宁办事大臣的基础上对这一重要的民族地区管理建制多有调整,其间既有员额、人选、任期、养廉银等具体内容上的不断规范和充实,也有过两次临时裁撤西宁办事大臣的动摇决定;乾隆时期对西宁办事大臣建制的调整使西宁办事大臣建制渐趋完善,同时也折射出清廷对青海统治政策发生大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6.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1%。由于这里历史上就是少数民族长期生存繁衍的地区,因此,做好民族工作,对青海政治的团结稳定,经济的繁荣昌盛,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解放以后,我们党在搞好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做好民族工作,为落实胡耀邦同志在青海的讲话精神,为开拓青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杨军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24-127
青海地处边远,由于地理位王、气候条件、生产方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清一代,青海的商品经济发展滞后,并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贸易关系。对明清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的研究,既可探寻明清之际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又可为今天西部地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生息繁衍于今青海省及其四周的羌族,已形成几个较大的分布中心:婼羌、狼何等部,活动于青海西北部及新疆东南部;牦牛、白马、参狼、青衣及钟存诸部,活动在青海东南部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发羌等部活动于青海西南部;而环湖周围及东部地区,则是“西羌”中的先零等部的活动范围。由于各个地区地理环境不同,所受先进地区的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的发展 ,为青海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青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只有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中央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同时克服自身的弱点 ,通过培育、发展知识经济 ,才能改变青海经济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