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蒙与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融中西技巧手法于一体,既有西方意识流手法的现代主义色彩,又保持着在小说情节、结构以及主题内容的"传统"性根基作用,具有鲜明的意识流东方化特点。但双方意识流小说在具有文化同质性的基础上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主题基调、小说叙述方位、叙述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豁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析现代派小说《尤利西斯》.它采取与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修记》并行的结构,以都柏林一天的生活作为“切片”,采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群失去精神家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爱尔兰的社会变迁、欧洲文化道德的沦落和现代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全面解体的现实.并着重探讨了意识流的营构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的实践者。在他的作品中能发现很多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写作手法,如: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丰富的感官印象描写等等。可贵的是,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相比,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主要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人物的意识描写没有完全退缩到人的潜意识之中,而是与外部世界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而且,王蒙笔下人物的意识流动受到一定逻辑关系的制约,不似西方意识流那样随意跳跃。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意识流文学的东方化进程,是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曼斯菲尔德与意识流小说孙汉云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于本世纪初到三、四十年代。提起意识流小说,当首推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的惊世之作《尤利西斯》(UIyses,1922)和《芬尼根的苏醒》(Finnegan’sWake,19...  相似文献   

5.
意识流动作为全篇的结构方式,构成一个结构系统,这种写法,以法国杜夏丹的《月桂树被砍掉了》(1887年)为滥觞,从二十世纪初起,逐渐风靡欧美。七十年代末由西流到东,开始在王蒙等作家的笔下出现。时至今日,东西方对这种写法都处于方兴末艾之际。什么原因呢?答案是,意识流写法颇具魅力。 意识流写法的魅力何在?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它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交融。具体地说,意识流写法的魅力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成功地参与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实践。王蒙的名字使读者认识了意识流,也使人们见识了现实主义之外的“现代”的东西。他当时的小说实验不仅重新确立了他在文坛上的位置,而且唤醒了人们对传统创作方法的反思和对新的审美艺术的探求。然而,站在文学史角度,我们看到,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实为一种理性规范下的小说,他作品中的意识流是一种理性的“意识流”。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具有明确理性思想塑造出来的形象,而不是生活中的存在于本真状态中的“人”。  相似文献   

7.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汇合不仅成为作品的表现主体,而且还改变了作品的结构.该作品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作者还成功地采用了内心独自、蒙太奇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表现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小说流派是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英国著名作家雏吉尼亚@伍尔芙凭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和意识流小说文本,成为了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具体分析了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其意识流小说,即不同于其它意识流小说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尝试运用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技巧——意识流创作手法始于与台湾大学外文系同学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以后,随着作家自身经历的变化和对意识流创作理论认识的深入,其笔下意识流这一创作手法呈现出鲜明的“模仿试睑一成熟定型——在扬弃中提升”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的名称是舶来品,意识流技法在中国古已有之,且有着丰富的文学实践.文章初步梳理了当代意识流文学创作实践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认为后者影响了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在依据和土壤根基.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浓厚的抒情特色不仅源于作者精湛的意识流写作技巧,更是文字叙述与音乐叙事珠联璧合的产物。本文从音乐叙事结构,意象的主导动机,节奏性语言和风景描写的听觉叙事这四个方面对小说的音乐叙事特色进行认知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意识流文学”研究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全面、深入地考察了新时期“意识流文学”研究的状况,认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真探索,学术界对于“意识流文学”的品性、功能及价值有了准确的把握,文坛上出现了有中国特色的意识流文学。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作为现代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早出现在西方19世纪末期,而意识流文学作为一种思潮一经形成便波及了许多国家.本文从"意识流文学的理论基础"、"东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东西方意识流文学的主题规律"这三方面阐述了东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同时也阐述了文学研究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尤利西斯》可谓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乔伊斯在写作中大胆尝试,使语篇在词汇结构、句法结构和叙述模式上都突破了传统小说常规模式的束缚,突出了意识流语篇前景化的特点。如何将这些前景化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出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以法国作家杜雅尔丹的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为标志,意识流小说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这宛如一条波光闪耀的长河,汇集着众多文学天才与文学杰作。施尼茨勒是奥地利著名的戏剧家和小说家。由于他惯以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手法的运用见长,并创作了小说《古斯特少尉》和《埃尔泽小姐》,所以,言及意识流小说,必也言及施尼茨勒。当然,施尼茨勒和意识流小说的关系是由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内质上的联系所决定的。这也正是本文讨论的核心内容。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领域中的现象,其概念的内涵与实质曾引起过复杂而激烈的争论,但在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西方当代意识流文学谈起,用顾城早期和中期的四首诗歌,剖析了顾城诗歌里面的意识流倾向和手法,试图给我们学习和认识意识流文学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离骚》与意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意识流",人们总是把它与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实"意识流"与诗歌有着更密切的渊源关系.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诗歌.<离骚>中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意识过程的全知叙述或者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婉转起伏和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心理激流展示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潜入到<离骚>意识流世界的深层,我们会发现另一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8.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伍尔夫十分关注作品的时间、空间问题,尤其是心理时空的挖掘和展现.在她的第一部意识流作品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伍尔夫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通过意象的相互叠加和参照、叙事时间的特殊处理、独特的结构手段的使用,使心理时间被赋予了空间性.  相似文献   

19.
从汉语意识流语篇独特的话语表达中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复叠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着力点在于探寻意识流语篇中复叠修辞方式的实际运用状态。据此,立足意识流语篇,在意识流语篇复叠范围界定和类型详细归纳的基础上,探讨了复叠的主观强化、语篇衔接和心理宣泄三大功能,进而指出这些修辞功能的生成动因源于人们认知上的象似性和联想心理。研究过程中发现复叠的这些修辞功能及其认知特点契合了意识流语篇的实际存在,是意识流语篇表情达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本文以《达洛卫夫人》为例分析了她的意识流创作特色,并就创作主体本身探讨了伍尔芙创作的。理生理基础和文学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