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JohnLakoff和Mark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概念隐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汉语语言现象表示“愤怒”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中同样存在着“愤怒”的概念隐喻。本文将在大量收集分析汉语表示“愤怒”语料的基础上 ,提出汉语的“愤怒”的概念隐喻。它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如何通过人与自然关系认知“愤怒”概念。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中关于隐指“愤怒”词语的概念隐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大量的英、汉语中隐指“愤怒”词语常见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并简要分析比较他们的并同,从而得出结论:英、汉隐指“喷怒”词语的共同的概念隐喻是由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感情体验决定的,不同之处是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共性,了解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汉语词典语料全面梳理汉语"西"历时词汇演变背后的概念隐喻,同时对比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的基本类比,可以看到这两种语言历时语义拓展都建立在合理的基于人类共同身体体验的认知基础上,概念转喻和隐喻是最主要动因。因为汉语方位词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观,汉字的同音假借以及有别于英语的传统典故,英汉语方位词"西"在具体隐喻词条上各自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形象和多样的认知对比。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隐喻理论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笔者将引用汉语具体实例,对普遍存在于汉语里几种隐喻类型,即容器隐喻、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黑"和"白"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黑"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分布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汉语中"黑"的隐喻更丰富,投射范围更广;英、汉语中"白"的隐喻投射相差甚远,英语中"白"的隐喻多是正面、积极的,但在汉语中其隐喻义多是消极的。反映了英、汉两族人民使用"黑"与"白"认识世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投射域是概念隐喻的重要研究范畴。俄、汉语语料库中"水"概念隐喻投射目标域的对比分析表明:俄、汉语言中"水"概念隐喻共性投射域大于个性投射域,共性投射域与始源域"水"的客观物质基本属性密切相关,个性投射域的差异性主要与俄、汉语语言文化背景及抽象思维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7.
投射域是概念隐喻的重要研究范畴。俄、汉语语料库中"水"概念隐喻投射目标域的对比分析表明:俄、汉语言中"水"概念隐喻共性投射域大于个性投射域,共性投射域与始源域"水"的客观物质基本属性密切相关,个性投射域的差异性主要与俄、汉语语言文化背景及抽象思维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关语料对英汉语"耳"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耳"的跨域隐喻映射共性与差异性共存,同大于异。其隐喻映射主要涉及形状、知识/智力、情感/态度、社会/事物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域;"耳"的隐喻映射同覃修桂的研究中"眼"的映射一样支持Sweetser关于"以身喻心"这一上位隐喻具有跨语言性质的观点,也认同覃教授对Sweetser观点的补充:隐喻映射不但可"以身喻心",从外在经验域朝向内在经验域,也能"以身喻身",从具体的外在经验域映射到其它更抽象的外在经验域。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喜悦"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英、汉语情感概念"喜悦"都具有"喜悦是向上的"、"喜悦是光"、"喜悦是甜的物质"、"喜悦是容器中的流体"等四个隐喻框架,可见不同文化中概念隐喻存在普遍性,同时各民族认知存在共性.  相似文献   

10.
汉语蕴含丰富的隐喻,其中谚语更是突出。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侧重分析汉语谚语的隐喻特点和谚语隐喻同概念隐喻之间的关系;分析谚语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籍此揭示汉语谚语的隐喻结构和内容特点及其与概念隐喻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英汉语在“喜、怒、哀、惧”的概念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语中共通的概念隐喻都源于身体体验,而英汉概念隐喻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的差异性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文化价值、哲学观和医学观等方面对这些差异作出了阐释,提出促进跨文化隐喻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动物惯用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极高.从概念隐喻角度看,动物惯用语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而且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研究发现汉语动物惯用语具有概念性、系统性、文化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对英汉"愤怒"隐喻的异同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英汉"愤怒"的原型范畴模式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罗竹风的《汉语大词典》中的抽样语料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汉语方位语素“东”的历时词汇演变.将汉语方位概念演变背后所隐含的汉语概念隐喻与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中的基本类比进行比较互证后,可见英汉语方位词的历时语义拓展都建立在合理的基于人类共同身体体验的认知基础上,然而汉语的方位认知有比较鲜明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观.现代汉语摈弃了许多古汉语中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认知拓展,并且出现了基于中西方广泛认同的范畴概念带来的语义拓展,这也显示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对人们认知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理论与汉文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当今西方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的雷柯夫“概念隐喻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 ,并对基本的隐喻类型给出汉语的例证。这一理论对研究汉民族的文化、语言和认知模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汉语成语作为隐喻性语言,应该也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有人认为成语的意义是随机的,而Lakoff认为成语的意义并非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用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的文章很少,汉语成语的研究大都关注跨文化的相似与区别。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阐明分析某些汉语成语意义与概念隐喻的关系,部分成语是有理据的,其意义是由普遍存在的并具有文化特异性的概念隐喻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汉语经济语篇中,且具有系统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认识经济事件的工具。总结其中的隐喻模式,有助于我们培养、加强隐喻思维和意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经济类语篇。同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教学方法的设计能够帮助留学生建构汉语隐喻思维、有效地习得汉语,理解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始源域,增强汉语经济文本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通感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机制,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切入,运用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详细分析和阐释了英、日、汉语中的通感现象,并进一步指出这两种理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人类语言中的通感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从概念隐喻的角度,从饮食中的器皿炊具、烹饪手法、食物原料方面,探讨汉语语言和英语语言俗语中的隐喻意,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有效地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和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英汉语中“悲伤”概念隐喻的异同做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认知解读。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基础和认知体验.英汉语中“悲伤”情感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有很多相同之处;而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模式的影响.荚汉语言中的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又体现出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