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传统观点认为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的原作和最早刻本,而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该本并没有题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为作者,因此,《三国演义》是由说书艺人和下层文人共同创作而成,成书时间在明中叶,其作者不是罗贯中.  相似文献   

2.
关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注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文附有小字注,我认为此项小注即出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作者罗贯中之手,并曾据此考定罗贯中的生活年代及写作此书的大致年代(参见我和马美信同志为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写《前言》及《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所载拙作《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其后,王长友同志发表了《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字注是作者手笔吗》一文(《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对我的看法提出商榷意见。我想,通过讨论,我们将会把问题搞得更清楚。故特进一步申述鄙见,以就正于王长友同志和其他同行。  相似文献   

3.
从传播角度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普遍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的故事内容是累积而成的,但又认为其文本是出自某一人之手,因此文本的成书不是累积而成,从而对其成书年代产生了种种分歧。从传播角度对这一问题重新思考,可以发现其文本的写定同样有一个累积或演变过程,其起点应在元末,而其终点则应定为嘉靖元年即该本正式刊行之日。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的小字注非一人一时所加张志合我在拙文《(三国演义)初考浅论》中,曾对《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作了一个初步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作,也不是《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黄正甫刊本《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它真实地、具体地描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现实主义历史,自然不能不反映和表现这一个世纪内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又因为《三国演义》是这样一部历史小说,它经历了漫长的成书过程,从唐末的三国故事,到宋、元的有关三国的“说三分”平话,再到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再到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所谓弘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接近罗氏的原作),最后由清初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加工成《三国演义》,一共经过了约九百年的时间。这九百年间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又通过不同作者对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给《三国演义》的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材料。书中有一些用小字印出的夹注。在该书《前言》中,章培恒先生从小字注考证出成书的年代,马美信同志则把小字注当作评价作者思想倾向的根据。后来,章先生和周楞伽先生发生争论,两位学者都把这些小字注当作作者自己所作的文字(参见《文学遗产》1982年第三期《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马美信同志在《<三国演义>的原本》一文中也再次以小字注为据分析“原本”(按,指嘉靖本)和“毛本”的区别。但是,这些小字注是否出自作者本人之手?郑振铎先生曾在《三国志演义的演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刻划的曹操是篡汉的逆臣,“乱世的奸雄”,而刘备则是扶汉的真主,拨乱的雄杰。书中处处以“汉贼”垢骂曹操,以“帝胄”赞誉刘备,其封建正统史观昭然可见。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罗贯中认可《三国演义》(应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编次”“陈寿史传”的,理当按陈寿的三国正统史观进行创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都写于元明之际大动荡的时代,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创立阶段的作品,甚至有可能是同一个作者(罗贯中既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又是《水浒传》的编著者之一),两部巨著在艺术上有许多共同性,又各有其特色.作为案头读物,《三国志通俗演义》似乎更经得起咀嚼回味,但从中国小说史的角度来看,《水浒传》在艺术上更  相似文献   

9.
一、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刻本,据说最接近罗贯中的原著。它的特点是除正文之外还有不少的“小字注”——对正文加以补充或解释。在“小字注”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作注者不但不是作者本人,也不是作者同  相似文献   

10.
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演义》)是《三国演义》版本系统中现存最早的本子,比较接近罗贯中的原著。书前有庸愚子(蒋大器)的一篇序,写作时间是“弘治甲寅”(1494),这是我们确知的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成书的最早时间,离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明朝(1368)的时间不过一百多年。我国古代早期的长篇小说,尤其象《通俗演义》这种被誉为我国小说史上第一座长篇小说的高峰的宏篇巨制,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故事流传、作家写作和“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的时间,最后才能印刷出版。按照这种情况来推算,《通俗演义》的酝酿和写作初稿的时间,大致在元朝末年,可能和有人所说的罗贯中“有志国王”、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的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11.
现在对《说岳全传》的认识通行三个基本结论:《说岳全传》的作者是下层文人、故事前后部分差异过大、前身是《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其实并不准确。通过作品内容自证发现:钱彩是评话艺人、金丰是小书商,文化程度必定不高;《说岳全传》前后部分差异自有原因,实出一人之手;《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对《说岳全传》影响极小,甚至《说岳全传》的作者可能就没有看过《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这中间的缘由,可以通过“钱彩原本《说岳全传》”和“今本《说岳全传》”即金丰增订本两个版本的形成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0年第 4期发表张志和的《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非最早刻本考》一文认为 ,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不是现行的《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 ,黄正甫刊本才是最早刻本。其根据是 ,以嘉靖本与黄正甫刊本插入诗词的数量情况看 ,黄正甫刊本所能统计到的引用诗词 2 4 1首 ,嘉靖本中现存诗词 30 5首 ,其中有 1 2 7首不见于黄正甫刊本。这说明嘉靖本依据黄正甫刊本或某一个接近于黄正甫刊本的旧版本作了增删加工 ,足以说明黄正甫刊本早出 ,嘉靖本后出。再者 ,黄正甫刊本有卷端书名不一致的现象 ,有如《新刻考…  相似文献   

13.
这里谈谈罗贯中的作品与山西的关系.但是,一旦对罗贯中著作的全部作品全面涉及,便难免不重蹈那种不顾一切只为自己寻求“理由”的覆辙.故采用只研究《三国志演义》的方法.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志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三国志演义》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关羽.实际上,这部小说的某些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写关羽而著录并不为过.此外,现存的《三国志演义》中最早的是明朝嘉靖元年(1522)的刊本,该书避开称呼关羽的实名,而是称做关公或者关某,对关羽有特别的敬意.姑且不论嘉靖本忠实罗贯  相似文献   

14.
明初瞿佑《归田诗话》卷下《吊白门》一则引吕布语,与元人张思廉《玉笥集》中《南飞乌》诗用吕布事,在今存文献中只见于《三国志通俗演义》,表明元明之际的瞿佑与比他更早的元人张思廉,已经读过《三国志通俗演义》,并用为说诗的根据或诗料;而《三国演义》当成书更早,大约在“元泰定三年(1326)前后”。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夷陵之战”散论孟祥荣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叙写大小战争无计.然总其纲者.仅三数次耳.曰官渡.曰赤壁.曰夷陵.官渡在前.赤壁居中.夷陵殿后.官渡一役.袁氏土崩.群雄瓦解.曹氏雄定北方.奠成基业;赤壁鏖兵.孙刘联手拒曹.瓜裁荆州势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现代叙述学理论,对明代嘉靖元年刋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叙事艺术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该书的叙述人、叙速故事的视角及其运用以及该书处理时空的艺术特点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花关索传》这套《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的第一册为《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等四种》,分为四集,在其前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的末尾,刊有“成化戊戌仲春,永顺书堂重刊”二行文字。成化戊戌为公元1478年。如果我们承认《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就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那就是说它的成书时间反倒要比《花关索传》的“重  相似文献   

18.
新近发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活字本一册(第八卷),可以纠正笔者此前关于流传韩国的<三国志演义>版本是周曰校甲本的见解,亦有助于对现藏于鲜文大学中韩翻译文献研究所的朝鲜刻本年代的认定.<朝鲜王朝实录>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所指应是朝鲜活字本,不是翻刻本,其所使用的是从1516年开始到壬辰(1592)抗倭战争之前一直使用的铜活字(丙子字),其原本在中国刊行后,于1560年初中期在朝鲜被重新印出,它是韩国现存<三国志演义>刊本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部.另外,从版式、纸张来看,丁卯年耽罗刊记的朝鲜翻刻周曰校本<三国志传通俗演义>并非翻刻于隆庆元年(1567,丁卯),而是60年后的天启七年(1627,丁卯).朝鲜活字本是以周曰校甲本为底本,参照了嘉靖壬午本,并进一步校勘的版本.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小说无不可续者,独《三国演义》根于历史,不可续也。”其实不然。早在康熙间,刘廷玑就提到:“近来词客稗官家,每见前人有书盛行于世,即袭其名,著为后书副之……《东西晋演义》亦名《续三国志》,更有《后三国志》,与前绝不相侔。”两晋为三国历史之自然沿续,《东西晋演义》题名“续三国志”,固无个可,但真正称得上《三国演义》续书的,则有题“西蜀西阳野史编次”的《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四十回和题“梅溪遇安氏著”的《后三国石珠演义》三十四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后三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术界在对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有的同志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本)的情节文字与毛评本相比勘,从而论述毛氏对原著的修订和改动,以评论其功过。这样做,我认为是极不合适的。郑振铎先生在《三国演义的演化》一文中,已明确提出毛氏《增像全图三国演义》所用之底本为“吴观明校刊本”,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以下简称“李评”本)。黄霖同志在《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中,也说“我们在研究毛本《三国演义》时,必须联系到它的唯一的祖本李卓吾评本。”这一建议还是值得重视的。当然,随着学术讨论的深入,有的同志对毛评本底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