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舒芜引发的《论主观》“公案”实质上是一桩“学案”,其主要内容是舒芜与胡风的思想关联问题。因此,从哲学的层面阐明舒芜的“主观”内涵,进而分析和比较舒芜和胡风的思想资源、理路、实践、属性和渊源,有助于人们客观解析和评判这桩“公案”及其劫争。  相似文献   

2.
司法语境下的法律人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不但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公正,而且是一种证明意义上的公正。司法公正之实现要求司法者应该具有法律人思维,缺失法律人思维的司法者将很难确定法律真意。法律人思维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在理念层面,法律人应具有区别于普通人的方法论原则;在具体层面,法律人应具有操作法律的实际技能。  相似文献   

3.
司法的核心是公正。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司法公正越来越关心和渴望,司法不公现象受到广泛的批评。而实现司法公正要明确司法公正的内涵及评判标准,而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自身的问题、司法权力的地方化倾向以及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制度不健全是司法不公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树立司法权威、强化司法素质、完善司法的监督机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冲突有内在层面和外在层面的原因,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会面临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的冲突和平衡问题.正是在相互冲突的关系中,通过不断厘定和调试,不断产生新的平衡,使二者各自的价值更加得以凸现.  相似文献   

5.
论法官文化与司法公正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奕 《东南学术》2000,(3):93-97
司法公正是法官文化的内蕴 ,构建法官文化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根基。本文从法官文化的界定、反思、澄清与构建四个层面提出了以法官文化为我国司法改革最高价值理想的一些纲要性设想。  相似文献   

6.
杨建祥 《船山学刊》2010,(4):105-107
出自孔子评价颜子"三月不违仁",牵连出儒家对于颜子是至"熟"论或未"熟"论的"公案"。这一"公案"的实质,是儒家"熟仁"思想的检讨。梳理和评判诸儒在此的态度,是研究儒家"熟仁"思想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准确把握颜子作为"复圣"的理由和在儒家系列里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7.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近年发生的药家鑫案、许霆案、邓玉娇案等"舆情公案"中,公共舆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身份识别"与"道德叙事"倾向,并对司法过程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立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改革的时代要求,推进良法善治、司法公正和公共舆论的理性回归,探索公共舆论与司法过程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重塑司法公信力和建立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禅宗公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举话活动的源流、公案集的出现以及拈颂对公案形成所起的作用,来讨论禅宗公案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公案是在宋代禅师阐释唐代禅师言行的过程中形成的。公案的形成为公案禅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王令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80-83
明代书坊主余象斗为了牟利,编撰、刊印了两部公案小说集《廉明公案》、《诸司公案》,相比于同时代的公案小说创作来说有所创新,客观上促进了明代公案小说的发展和繁荣。但是作为明代公案小说初创期的作品,还是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这些创新和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其后的公案小说和其他类型小说的创作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厘清了公案的渊源与概念,以公案戏曲和公案小说为例,探讨公案文学两个方面:第一,公案文学的人文哲理语境。公案故事在对具体案件的审判中都或多或少融入对天、地、人关系的叙事。“天地”绝不仅仅是受冤个体的简单呼喊,背后有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映照与理论预设;第二,公案文学中的法律想象。公案文学是在社会民众与地域风俗等“地方性知识”的浸润下形成的,在道与技之间多层次地呈现出传统民众的法律想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司法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种司法形态.这种司法形态因与外界完全隔绝而呈现出独特的伦理特质,这些特质的生成主要受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形态和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对这种伦理性特质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层剖析与理性评判,对于当代中国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长山 《江海学刊》2015,(3):129-137
近年来,一些"舆情公案"大都带有超越于司法机制本身承载力的浓重制度指向。通过对"唐慧案"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到公众舆论对"英雄母亲"的集体想象与悲情塑造,展现了劳教制度之"恶",并演绎出一个"以命抗争"的维权"标本"。但随着"英雄母亲"的真相反转与角色裂变,则带给了人们更多的理性反思与学理检讨。无论如何,舆论"陪审团"的制度诟病、意义放大与变革支点,难免使个案具有了太多的制度承载而形成司法之累,危及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这需要通过深度的司法改革来予以消解和克服。  相似文献   

13.
公案及其背景——透视转型期司法中的民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案是民众根据个案的主题元素,经过议论、诉说和加工而形塑出来的公共事件.本文把公案归纳为六类,通过个案剖析了公案中事实的变异过程以及公案所反映的民众生活状态的社会背景,并分析了公案中的潜在的裁判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公案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产生了诸多作品。然而在小说史研究中,对公案小说的研究却不能令人满意,评者多半以鲁迅对个别公案小说的评价如“字句拙劣、几不成文”、“千篇一律,语多不通”贬抑整个公案小说,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为此,本文拟对我国历史上公案小说略加考察,希望得出一个比较公允的结论。 一、短篇文言公案小说:短篇文言公案小说产生  相似文献   

15.
霍志军 《晋阳学刊》2011,(4):126-129
唐代御史活动与唐代公案传奇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可以从下述3方面论述:(一)御史活动与公案传奇故事的生成。唐代御史的监察、断案活动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二)御史"精察"思维与公案传奇"变故"叙述的生成。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惊奇"是由故事的"变故"形成的,而御史断案中的"精察"正有助于公案传奇的变故叙事,形成富有"突转"性、惊奇美的叙事张力。(三)御史活动的伦理内涵与公案传奇价值取向的生成。御史活动的伦理内涵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而培育了御史文学家"寓意于事""、借事明义"的创作理念,促成公案传奇独特的价值取向。总之,唐代御史经由特定职事活动所形成的传奇事迹、思维方式和伦理取向,成为公案传奇生成的催化剂,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唐代公案传奇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司法公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以公平正义为其核心价值。要把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法治的全过程,就必须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本身就蕴含着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活动来体现的公平正义,司法活动正当性的关键在于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对于维护和实现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定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稳定一直是最为普遍关注的一项课题,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司法公正本身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具体地说一是指司法机关对诉讼当事人作出的裁决或处理结果是公正的,二是指诉讼活动的过程对有关人员来说是公正的,或者说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从司法公正的含义、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切入,以司法公正作为执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础,作为社会发展的前题和途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最后的"关卡"为视角,对如何通过司法公正促进社会稳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宇宙秩序是依据能量运动规律——高能价值论建立起来的。如果从器物层、权伦领域、体制层面、意识形态层面去看,文化评判也遵循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19.
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的核心是司法权力的正当行使和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司法权力的正当行使主要是指审判权和检察权的正当行使。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既是司法权力正当行使的结果,同时又具有其独立的价值,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 公案类讲唱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随着前辈学者的辛勤耕耘和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公案类讲唱文学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尤其是一九六七年在上海市嘉定县澄桥大队出土的八种明代成化年间的“包龙图公案词话”,更为我们探讨公案类讲唱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一些国内外有关专家先后撰文对其作了介绍。然而研究工作尚有待深入进行。本文主要就“包龙图公案词话”在公案类讲唱文学中的承前启后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