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执政党执政安全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邓小平作为在毛泽东“经受执政地位考验”的执政安全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对如何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下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和思考。文章从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理念、执政主题、执政前提、执政主体、执政方式、执政保证等多个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执政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如何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执政风险研究是执政党建设研究的新领域。围绕掌权安全、控权安全和用权安全,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执政经验,从安全视角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应对各种执政风险和考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曲折发展,使执政党的执政安全面临来自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外交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要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必须增强党的执政安全理念,营造党执政的国际环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党执政安全的基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培育党执政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这一基本事实,从国际安全困境,意识形态困境,政绩合法性困境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进行了困境分析,指出未来党执政安全的趋势存在向好和向坏两种可能,而实践好"三个代表"党的执政安全就会获得体制内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民主执政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执政,既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之一,又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实行民主执政必须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执政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长期发展和自身长期执政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科学执政的前提;理性对待科学是科学执政的认识基础;把握三大规律是科学执政的基本要求;创新体制是科学执政的制度保证;转变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的有效方法;提高执政能力是科学执政的重要目标。这些经验来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厘定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是进行执政伦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大致说来,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执政价值、执政价值合理性、执政工具合理性、执政正当性、执政善、执政责任。厘定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对深化执政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发展问题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问题.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强调要在发展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又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基本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要达到的愿景所形成的认识。自党开始执政以来,党的执政理念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萌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初步形成(延安时期),形成(党的八大),执政理念体系形成(党的十五大),执政理念体系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并且,党的执政理念在此演进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特征十分突出: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主要动力,坚持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执政安全是指政党执政不存在危险或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能保持执政地位,它包括积极主动的竞争力和相对被动的抗风险的能力。目前,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都有许多危害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若干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找准巩固执政安全的出发点、确立执政指导思想、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坚实执政基础、攻克执政难题、造就执政保证、优化执政环境等对策来巩固党的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11.
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执政党所执掌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和民众支持度、执政党执政之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以及执政党执政绩效之最大化与执政成本之合理化构成了对其执政能力进行伦理评估的重要指标;而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程度、利益整合功能的实现程度以及执政绩效的科学化水平则是影响其执政能力提升的重要伦理因素。因之,提升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众的新期待,积极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维护社会秩序,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研究执政党的执政成本与执政效益,是市场经济竞争与资源配置方式、信息社会资源利用与整合、民主与法制发展的新要求。执政成本与执政效益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成本与效益。执政成本与执政效益的各要素之间以及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转化的。执政党执政就是要创造条件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积累了科学的执政经验。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科学执政的理论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政治观,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科学执政的本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约束机制是科学执政的保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科学执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执政以来已有62年的历史,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想继续长期执政下去,必须坚持科学的执政路径,即持续改善执政绩效。党能否执政和长期执政全由人民选择,人民选择以执政党的执政绩效为依据,持续改善执政绩效的路径是多重而动态的,选择持续改善执政绩效路径必须根据国情、党情、民情和世情的变化进行。为此要做到:牢固树立并长期坚持科学的、先进的执政理念;努力加强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重视并努力降低党的执政成本;加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执政党执政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执政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既是对其执政能力的考验,又是对其执政智慧的发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共(布)在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灵活运用了妥协思想,这可以从其对农民群众、资本家、资产阶级专家、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及少数民族的态度和政策等方面体现出来。学习列宁关于执政党要善于妥协的策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题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新形势、新任务、新条件下 ,要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转变执政方式 ,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处于中枢地位。党的执政,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执政方式也正随着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积累的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化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俄共(布)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俄共(布)是执政党又是建设党,经济建设是党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要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进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要明确党和政府的职能,实行党政分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是人类的普遍诉求,维护社会公正与促进社会发展,是执政党的基本职能和首要责任。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制度公正主要包含制度的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即制度的内容公正与制度运行的公正。当前我国存在着制度本身与制度运行的不公正问题,解决制度公正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执政党肩负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