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词用调从词调产生时代来看主要分3类:唐五代词调、北宋词调和本朝新调。用唐五代词调与北宋相比更加集中于流行词调,题材上极少写恋情,境界较为开阔壮大。用北宋词调则深受柳永、苏轼影响。用柳永词调,多赋道情,格调清快明丽;受苏轼用调影响,题材多写隐逸,风格豪放。本朝新调主要为道教词人创制,使用范围比较狭窄。我们从中可略窥词曲之嬗变,亦可见出词体发展之必然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2.
金代全真道教词存词曲递嬗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由马钰等道教词人的创作可以看出,在语言风格、体制形式、题材内容和艺术情趣等方面,元散曲呈现出了与金代道教词的较多相同之处,从形式到内容均体现出了道教词与元曲之间的某种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3.
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是写作比兴象征词较早,并且写得最多最好的。他的比兴象征词多以表现其抗金救国壮志与壮志未酬的悲愤为主题,其题材内容、体调风格丰富多彩。他熟练地运用“想象出象”“借典造象”“即景取象”等多种方法,创造真切、鲜活、多样的象征意象,从而营构出极具雄奇性、戏剧性、层深性的象征灵境。其象征词的比兴寄托“不伤崭露,不易指陈”,具有多义性、歧义性、开放性,多篇作品成为古今传诵的经典,对于元明清比兴象征词的发展和清代周济等人“寄托说”“词史说”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昆腔兴起,首先采用的是梁辰鱼。他作剧曲《浣纱记》诉诸场上,作散曲《江东白苎》吟咏推广。他的散曲开创了晚明一派,形成了散曲创作的独特风格,自成一体:"白苎体"。他"以词入曲"的结构方法,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集曲翻调的宫调体式,对后来曲家影响颇大。但他散曲创作中出现的弊病如词藻浓艳、格律不协、意脉阻滞,也多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5.
词于唐五代初期阶段的发展中,许多词家的渔父题材的相挟入调,一方面使词的题材日趋多样化;另一方面也使得词的风格渐而冲破香软禾农艳一格的荫蔽而日渐明丽、洗练;同时,渔父题材的习用也最终使得词之隐逸传统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6.
晚明人物小传在表现内容以及传主选择两个方面已表现出现代传记的萌芽迹象。本文分别从注重个体主体性、个体性情书写以及个体不完满性表达三方面探讨晚明人物小传表现内容的现代传记萌芽特征;又从其选择无用人、弱势个体、被侮辱个体作为传主来探求其传主选择方面的现代传记写作意识。藉此,本文认为尽管晚明人物小传的现代传记特征只能算是萌芽,但它作为充分内因,与西方传记大量输入这一外因条件共同促使了中国现代传记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既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第一位专力作词的词人,在其创作则明显表现出"诗词一体化",即其诗、词多仿效"齐梁体"。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题材、意象和风格诸方面。题材上,闺阁、宴游为其诗、词之共有;意象上,无论诗、词,都有着比较固定的意象群,所选取的意象也多富艳精工;在风格上,则密丽浓艳为其诗、词之总貌。由温庭筠创作的"诗词一体化",正可见出文人开始尝试创作曲子词对以后词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词流变史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代表作家为纲,对宋词的发展流程作了概括和总结。认为柳永发展了词体,以其创调之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苏轼则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的艺术境界;周邦彦注重词的章法结构,使词的艺术规范性得以提高;宋南渡前后女词人李清照异军突起,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语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心态;而辛弃疾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使词体在文学中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比辛弃疾略晚的姜夔则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相似文献   

9.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10.
作为花间词中一位四川籍词人孙光宪,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别具一格,既不同于温庭筠的浓艳,也非韦庄的疏淡,他从内容到词风都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一种花间别调。本文试图从题材、审美风格两个角度浅析之。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文学评论者 ,都肯定李煜以《虞美人》为代表的后期词 ,而表现出对他前期词评价不公允的倾向。这就需要对词的产生及本色作些探讨。词本是花间樽前之物 ,艳科乃为其本色 ,文士作词是为了娱宾遣兴的 ,因而内容必然“儿女情多 ,风云气少”。李煜前期词的内容可分为描写宫庭歌舞宴乐、男女恋情、隐逸远祸、追思怀旧和离愁别恨五个方面。这些词真实抒写了他各个方面的生活情状 ,是他各种情感的深刻写照。他的词出自《花间》 ,又高于《花间》。他的前期词与后期词一致 ,为词史演进与宋词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晚明徽派版画的代表作,《诗余画谱》集词、画、书于一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词意画集。同时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诗余画谱》所选词作在词人、题材和风格上都表现出与当时宋词选集不尽相同的选择标准和审美旨趣,体现了刊印者从绘画角度对宋词的独特接受方式,同时也折射出晚明以新安文化为代表的徽派文化的深刻影响。《诗余画谱》不仅是“诗画一律”艺术思想的又一现实蓝本,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宋词接受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的词除婉约风格以外还有疏放明快的作品,就其审美特征来说,应归为豪放类。欧阳修的豪放词多以山水、风月为题,表现出一种借外景为遣玩的主体情绪方面的明朗疏放。欧词具有豪放风格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豪放风格的开拓与发展上,欧阳修的词是承接范仲淹而开启苏武豪放词风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4.
韩滮虎是南宋的一位隐逸词人,其词作数量可观,除少数爱国词外,其词多抒写隐逸情怀和闲适生活中的闲情、闲趣的闲适词。韩滮词中多选取一些空灵、清淡的意象,从而生成清幽淡远的意境,其词主要呈现出清淡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吴江垂虹亭是宋代文人南来北往水路交通的必经之所,一直吸引着诗人词客登临觞咏。而历史上的“三高”故事又积淀成此地深厚的隐逸文化底蕴。这正是宋词史上垂虹亭词不断涌现的原因。本文主要分析了垂虹亭词题材、风格和意境与区域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时代文化心理、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学识秉性所起的作用也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隐逸文化时常通过借用渔樵题材在绘画中来表现,指向那些悠游于自然山水之间、与万物冥合远离人世纷扰的理想生活状态,这一点我们在中国绘画史中不难发现。通过渔樵这一形象(尤以渔纹最为多见)来表达一种隐逸情怀,通常以作垂钓状的渔父或作捕鱼状的渔夫来体现,他所连带的想像总是那样另人心驰神往,简直成为了隐士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明词曲化的现象没有改变陈霆对词创作的坚守,他在托词寓意、音韵谱律方面继承了唐宋词的特点,形成了本色的词品观.陈霆由本色的词品观创作了大量词作,用词来表现忠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豪迈激越的词风.  相似文献   

18.
论花间别调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花间别调的出现反映了诗学传统的强大影响力。不同于花间正声的局限于艳情,花间别调以词咏史、描写乡土风物、展现塞外风云、歌颂隐逸,题材相当广泛。在艺术手法上则注重词的叙事性,多向民歌学习,抒情主体性较为明显。究其成因,一方面是文学传统自身沿承、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情志观离合的一种体现。可以这么认为,花间别调不仅仅是中唐文人词的进一步延伸,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意味着多元化的词体走向,使词没有完全陷入艳体的窠臼。正是在花间正声与花间别调的合力下,词逐渐完成了由晚唐五代向北宋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晚唐小品作家陆龟蒙在长期的隐居生涯中创作出大量隐逸题材的小品。综观其内容,或借评价历代隐逸高士的事迹表达自己的高洁人格与隐逸情怀;或展现自己饮酒、读书著述、品茗、探胜、垂钓等高雅的隐逸生活情趣;或通过影射利令智昏、堕入统治阶级欺骗罗网无力自拔的利禄之徒,以彰显自己坚守洁品的隐逸之志。陆龟蒙的这类小品,兼具犀利冷峻、疏淡自然与沉郁哀婉等多种风格,不仅丰富了陆龟蒙自身小品的内容,也拓展了晚唐小品的题材领域。  相似文献   

20.
晚唐小品作家陆龟蒙在长期的隐居生涯中创作出大量隐逸题材的小品。综观其内容,或借评价历代隐逸高士的事迹表达自己的高洁人格与隐逸情怀;或展现自己饮酒、读书著述、品茗、探胜、垂钓等高雅的隐逸生活情趣;或通过影射利令智昏、堕入统治阶级欺骗罗网无力自拔的利禄之徒,以彰显自己坚守洁品的隐逸之志。陆龟蒙的这类小品,兼具犀利冷峻、疏淡自然与沉郁哀婉等多种风格,不仅丰富了陆龟蒙自身小品的内容,也拓展了晚唐小品的题材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