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月亮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始心象。这种原始心象的形成,与古中国的文明形态及原始思维密切相关。"月殿嫦娥"和"月出皎兮"原型模式,是月亮原型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月亮原型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世界开发出在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中真正综合的心象世界。审美教育以体验提升审美心象力①及培育审美心象思维。审美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以心象力开展美育活动,将自身融于自然,发现自然之美,而且以自然之美为出发站探寻人类的社会美。审美心象力推动审美心境及培育审美心象思维不仅在自然之中,而且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也可以说,人类将自然赋予的美融于社会生活之中,推动培育具有美德价值的心象力及美好生活中的具体心象感及心象思维。  相似文献   

3.
"情痴说"是潘之恒戏曲表演论的基石,它是晚明戏曲理论中"主情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与晚明文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情痴说"强调演员的情感体验,与西方戏剧表演论中体验派的理论接近.通过潘之恒的"情痴说",我们对中国古代伶工注重内心情感体验的认识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力论的演变及其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征 《北方论丛》2002,(1):122-125
五十年来,日本的学力论可以说是在"科学主义学力观与生活主义、态度主义学力观"的对峙与融合中发展而来的,日本教育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对学力概念、学力基本要素等学力论基本理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在经历了"教育内容编成水平"的学力论、"授业论水平"的学力论后,20世纪90年代"到达度评价"理论又提出了关于学力的新构想--发展的学力.因此考察日本学力论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对中国目前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研究取向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48-153
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加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其立法目的既是为了与国际公约相衔接,也是为了进一步打击腐败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对比分析域外相关立法例,我国现有理论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予以定性的"民事没收性质说"、"行政强制措施说"、"强制处理方法说"、"综合说"由于观察视野的局限,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根据程序分类的基本理论和立法对该程序的基本规定,我国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应是一种刑事没收性质的刑事特别程序。  相似文献   

6.
在央视文艺频道一个专访节目中,记者问擅演大清皇帝的演员张铁林:你经常演皇帝,皇帝的威严、气势是怎样演出来的?张铁林说:当扮演大臣的演员都在我面前跪下来,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时,皇帝感觉就有了。与此相对应,《康熙王朝》的编剧朱苏进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帝王种子。一个演皇帝的,一个写皇帝的,从“实践到“理论,可以说是对国人“皇帝情结的最有说服力的的诠释。中国封建社会被推翻快一个世纪了,皇帝这个宗法专制制度的产物早已在社会生活中消失,但一些人仍然在抱着“皇帝情结,寻找着“皇帝感觉。寻找“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过去50年的中国翻译理论做了有益的回顾.它大致可以分为文革前与后两个时期.傅雷的"神似说"到钱钟书的"化境说"可视作是对传统信、达、雅的突破.文革前的翻译理论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局限于经验式、感悟式的散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翻译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经历了80年代以介绍西方翻译理论为主的觉醒期,90年代反思期,新世纪之初的全面建设期,正逐步走向成熟.展望未来,翻译研究必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西译论的有机结合和文化研究将会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韦日平 《江汉论坛》2007,1(7):10-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后"是一个有其明显特点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主要是: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形成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理论范式;突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放慢从表面上说是投资和需求不旺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的微观机制不合理,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体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一定规模的具有风险意识又具有创新意义的企业家队伍,也是重要原因。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理论角度研究企业家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一保罗·M·罗默说:“到60年代末,人们对增长理论的基本问题达成了广泛一致,并且成为增长核算中大量经验研究的基础。不过这种一致状态的达成是以缩小增长理论试图解决的问题为代价的。”①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是理性…  相似文献   

10.
元认知理论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议题,它被誉为改变现代教育和学习理论的"五大概念"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性的主题。美国学者哈勒说"元认知训练和辅导,应该说是教育研究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掌握元认知理论对于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探索教育学习的本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交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交汇周长城一本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一改过去对经济学冷漠的态度,开始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起注意,并把它们运用于社会学的研究之中。①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ChoicePerspective)则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公民资格理论的当代复兴与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资格理论经历了从古典义务导向到近现代权利导向再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公民资格观的演变复兴过程.公民资格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全面复兴,为解决自由民主制的危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即现代民主应从"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理论向"以对话为中心的"的协商民主理论转变,同时强调现代民主制的健康发展不仅依赖于基本的制度和正义,更注重公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身体社会学、身体文化学、身体美学等与身体有关的各种学说不断涌现,这些新兴学科及其理论反过来又影响了当今社会。以此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电视剧作品中的人物总是通过自己的独特容貌和体形传递思想、感染观众,总会折射出特定年代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没有对演员身体的喜爱就不可能观赏电视剧,受众的主动言说和评判体现了曾经出现的观看演员身体的各种欲望;各种媒体充分发挥演员的巨大号召力,吸引大家观赏电视剧。以上三个方面基本上阐释了身体学说、受众、电视剧传播、电视剧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4.
殷学明 《河北学刊》2012,32(2):84-87
与"缘情说"相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缘事说"是围绕着事件概念对文学的本质、发展、创作以及接受重新检视后而建构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历史文化诗学。发掘"缘事说"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揭示历史叙事、文化叙事、文学叙事及文学生产的基本机制与内在规律,从而为当下戏仿以及经典再生产等文学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缘事说"的运作方式是缘事生理、缘事生事和缘事生情,创作方法是托事于物、用事、叙事等。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缘事说"的发掘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深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备受全社会高度关注,学术界需要全方位更深入地开展对正义的研究与思考.首先,从基本含义上说,正义是"该做"和"该得"的统一;其次,从完整内容上说,正义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再次,从理论逻辑上说,正义是"自然"与"约定"的统一;最后,从价值维度上说,正义是"自由"与"平等"的统一.<正义论经纬>正是从这些主要和基本的方面引导人们对正义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是全方位更深入地展开对正义的研究与思考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7.
查苏利奇给马克思的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在状告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的复信,阐述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既是对查苏利奇的答复,也是对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教育。早在70年代,马克思就称"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次又涉及"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这两者都与对《资本论》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解有关。本文着重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与马克思所说的"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就是对"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回答。在我国,一些同志由于囿于《资本论》的发展道路,在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理解上产生了一些非常困惑的观点。因此,我们现在再读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象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象”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概括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应当了解心理学界对这一过程的各种观点,正确认识心象活动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建立在心象操作基础之上的思维活动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9.
王毅 《天府新论》2004,6(1):126-1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西方丈论的追逐,形成一种潮流.有的理论追新族,甚至把在西方已经遭到痛击和淘汰的理论沙砾也奉为"金珠".对国内批评界对"新批评"和导致新批评走极端的"意图谬见"说作了一番考量后有这样的教训在引进国外理论的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它的合理的成分,有取舍地"拿来"为我所用,那就很容易陷入只鳞片爪的理解和舍本逐未的运用.尤其是在引进西方20世纪理论问题上,更值得小心.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已经形成了关于乡土文学的题材范围、表现对象、艺术走向等问题的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无法满足1940年代的现实需要,因此,这个时期的左翼文坛对"乡土文学"从概念到精神内涵都进行了再选择。"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在1940年代及其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从理论批评话语中消失了,早期乡土文学的内在品格也逐渐从文本中流失。同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乡土文学的理论分歧以及1940年代的左翼理论也隐伏了新时期以来质疑早期"乡土文学"艺术成就的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