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三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我们创新现代中国理论经济学,提供一种比西方经济学更具包容性的基础.这具体表现在:马克思经济学有西方经济学的交换价值概念,但西方经济学却没有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西方经济学一般把资本定义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和时代的生产工具,马克思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既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自然属性,又有仅适用于不同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社会属性;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只将劳动者定义为可以发出某种自然力的有用物,马克思经济学则认为劳动者除了可以发出自然力以外,还拥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界的"范式危机"不仅出现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也出现在马克思经济学领域.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大讨论,已陷入了"范式危机"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必须划清两种理论"范式"界限,遵循马克思经济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在比较和融合西方经济学总供求模型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以下简称"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应用现代经济数学方法,构建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数理方程、推导总供求均衡条件。这个新颖的模型,以国际经济学界通行的数学方法拓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不仅将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实现数学化、使之能实际应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而且将国内经济学界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转化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便于与国际经济学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4.
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两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近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了"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专家学者与会并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改革30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利用资本为我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马克思预见和未曾预见的问题.本次研讨会从经济伦理学角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以及当代中国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问题,以促进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经济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这里,我们选登部分与会代表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库恩范式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体系时,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时,必须克服西方经济学范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马克思经济思想中关于"人"的理论进行了梳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人"的科学界定克服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在内涵的科学性、方法论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的特征、目标和方式的分析,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和思想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 ,证明马克思是一位经济增长理论家 ,他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 ,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者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 ,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西方经济学家在落后了大半个世纪之后 ,才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受到启示 ,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索洛模型和斯旺模型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前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实现稳定增长 ,后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增长。此后 ,新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和实现机制作了分析。我们的任务是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用数学方法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西方经济学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我们完成这一任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演进总是通过经济学家们在理论上的不懈创新实现的,而以往常被我国学术界斥之为"大杂烩"的"综合"、"折中",正是这种创新的手法之一.阿·马歇尔通过对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的"综合"、"折中"建立的均衡价格论,保罗·萨缪尔森通过将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综合"、"折中"建立的现代混合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新古典综合"理论,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对立、分歧中的相互"综合"与"利用"都是例证.不仅西方经济学演进中不同流派可以"综合"、"折中",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也并非水火不相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固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但必须结合国情,科学地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以提高合理配置资源和管理宏观经济的能力.并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必须在不断吸取西方经济理论的营养过程中才会随时代而发展,显示其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6,(4)
刘建其在《江汉论坛》2006年第2期上撰文《对马克思经济学若干误解的评析》指出,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只研究阶级关系,不研究经济运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今中国,马克思经济学不具有实用性。马克思经济学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主要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为了给资产阶级政府提供政策依据,因此,它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加以分析的程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当今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当根据新的历史环境及其要求,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