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苏联《亚非民族》1989年第3期报道,在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和全苏蒙古学家协会的联合组织下,于1989年2月14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全苏第二次蒙古学学术会议。苏联的蒙古学会议也叫作“符拉基米尔佐夫学术会议”,第一次蒙古学会议曾于1984年12月3—5日在莫斯科召开,是为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亚非民族》杂志1988年第2期报道,1987年5月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举行专门会议,成立了全苏蒙古学家协会(简称BAM),各地的蒙古学研究中心、有关的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及政府有关部门派代表出席了会议。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长、通讯院士基姆致开幕词。他说,成立全国性的蒙古学家协会,将进一步促进苏联对蒙古历史、文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革命经验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研究。协会将尽可能地把绝大多数蒙古学学者团结起来,有效地促进苏联蒙古学基本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术传统对文献的重视,使文献校雠之学、文献史、出版史、藏书史等专门研究在现当代以来得到持续发展,但这些研究仍然缺乏对整体文献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关注。当代海外汉学进行的中国书籍社会史研究,则因单纯移植西方"书籍史"问题意识而呈现出种种不足。与西方不同,中国文献书籍社会、文化意义的根本问题是文献图书的悠久历史与古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延续的内在关系及其内涵。只有在此问题意识下展开"文献—文化"的探讨,才能达成关于中国古代文献历史、作用、意义的自我思考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1985年2月,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社会科学学部举行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了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研究问题。学部主席费多谢耶夫院士致了开幕词。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伊凡诺夫作了主要报告,专门讲了全苏研究生活方式第一阶段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85年第2期报道,1984年8月28日至30日,苏蒙两国学者于乌兰乌德举行了佛教哲学讨论会。会议由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支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苏联哲学协会布里亚特分会和全苏汉学家协会布里亚特分会  相似文献   

6.
1985年6月,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利亚特支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在乌兰乌德组织召开了题为“中世纪(6—17世纪)东南西伯利亚民族文化史问题”的全苏学术会议。会议分考古、历史民族学和语文学三个组进行。来自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赤塔、新西伯利亚、克麦罗沃、阿拉木图和莫斯科的学者们在会议上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7.
由序言和四章组成的这本汇编,是根据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86年召开的题为“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和世界观问题”的全苏会议的资料写成的。  相似文献   

8.
一、苏联远东经济区是全苏的原料基地苏联远东经济区在苏联十八个经济区中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经济区,有六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占苏联全部领土的将近百分之二十八。但是,远东经济区在实现全苏的国民经济指标中,在全苏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其中每一项都不超过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二点五。  相似文献   

9.
《图书发行经济学》(?)是由苏联莫斯科印刷业研究所为苏联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图书学和图书发行"专业学生编写的一本教科书,作者?·?·库兹涅佐夫.这本教科书以图书产品流通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在图书发行组织和发行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的数量结果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图书产品流通领域中各种经济现象及其过程的本质;联系苏联国内图书发行实践活动,探讨了苏联图书发行工作的计划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兼论了与苏联国内图书市场有关的国外图书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历史主义问题引起专家们越来越密切的注意。历史主义的各方面成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研究对象。M.B.涅奇金娜院士领导的史学史学术委员会在研究历史编纂学的方法论问题,特别是历史主义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资产防级作者也在注意这些问题。西方出版了大量著作,根本上搅乱和歪曲这些问题(一般说来是抽象刻板地加以研究的)。本书作者是苏联史研究所国外苏联社会史编  相似文献   

11.
1981年上半年,苏联《近代史和现代史》、《历史问题》、《苏联历史》和《苏共党史》四种历史学杂志,对143部有关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要著作作了评介,其中,研究苏联和俄国史的著作58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著作9部。具体分析研究苏联史的著作占41%,研究国际工运、共运的著作占18%,研究西欧、北美的著作占15%,研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著作占12%,这是苏联史学界在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中投入力量最多的四个方面。现将评介这些著作的概况综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斯大林同志在全苏社会主义工业工作人员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对来自苏联全国各地的七百多名代表发表了《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的著名演说。在这篇演说中,斯大林同志论证了在苏联迅速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改造时期的决定意义,向全党发出了“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13.
书籍史研究中的传播视角——以抄本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工具。传播信息是它最重要的使命。因此,研究书籍,首先应该考察其传播特征。研究古代书籍出版史,重点也应是书籍的传播历史。从传播的角度研究书籍史,有三个问题十分重要:书籍生产、书籍流通和传播效果。以此思路来看汉唐抄本,会发现,抄本的传播特征及其传播效果等问题在中国目前的抄本研究中是完全缺失的。由于这种缺失,我们对汉唐抄本的媒介特征、流通机制、传播功能、社会影响等重要问题的了解均是一片空白。从抄本生产、抄本流通、抄本的传播效果三个层面可以拓展抄本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亚非民族》1986年第一期报道,1985年5月,苏联学术界为纪念波塔宁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在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文哲学研究所召开了题为“西伯利亚及毗邻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学术报告会。来自全苏三十二个城市的一百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波塔宁一生致力于西伯利亚考古和民族学研究,同时也涉猎蒙古和中国北方民俗研究。他曾到过中央亚和中国的一些地区进行考察,并且是第一个到过西藏边缘地区的俄国学者,他对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作过描述。  相似文献   

15.
近二三十年来,社会学在苏联取得了全面的发展。1968年组建的苏联科学院具体社会研究所(从1972年起改名为社会学研究所),成为全国社会学的主要科研中心和协调中心。在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的全苏系统研究所(莫斯科)、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和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新西伯利亚城)、苏联科学院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列宁格勒)、苏联科学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学习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我们关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的观点,不是和三十年代后期苏联的观点完全一致了吗?因而就担心我们是否也会像苏联后来一样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否则会造成思想混乱,对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不利的。下面谈谈我们初步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 苏联三十年代后期关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的主要观点,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斯大林同志的几个报告中,即: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的  相似文献   

17.
据《亚非民族》1985年第3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和语言研究所1984年12月3日至5日在莫斯科联合组织召开了纪念弗拉基米尔佐夫诞辰一百周年全苏蒙古学学术会议。共有八十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新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乌兰乌德、埃利斯塔的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科学院副院长Ш·纳查格道尔吉院士、  相似文献   

18.
西方书籍史研究值得我国学界借鉴。我国书籍史研究较之西方存在以下不足:一、学术视野相对狭窄,视角单一;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不足,不尽合理;三、历时性研究多,共时性研究少;四、研究方法单一,基本上沿用传统的治史方法;五、文本单一,语言与写作策略单一;六、基本上是单纯的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七、对书籍史的科学与文化生态缺乏研究;八、基本上局限于静态研究,受制于静止的文献与史料,呈现为传统的史料爬梳、罗列与静态分析、总结,因袭考据;九、书籍生产与经营研究十分"薄弱";十、对书籍科技史的研究,或对科技书籍史的研究,基本上尚属"空白";十一、对书籍史研究的"客体"缺乏明确的界定。我国书籍史研究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书籍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成就,以求能够进一步拓宽书籍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丰富书籍史研究的内容,使各科书籍所蕴涵的形式意义与内在意义在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科学、文化与美学诸方面得到历史性的揭示、再现与还原,并且能够尝试运用诸如史性和诗性相结合的叙事性文本语言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19.
明清以来,苏州不但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且是文化荟萃之地。这里先后出现过许多大小藏书家,顾沅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他除收藏大量图书文物、校刊书籍外,还搜集编写了许多有关苏州地方史的著作,为研究苏州地方史留下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1996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广州师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李冠乾先生的专著《苏联史研究》。全书收入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苏联史的成果,计论文19篇,共215千字。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论及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布哈林其人及其理论透视、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伟大的卫国战争、赫鲁晓夫50~60年代的改革、90年代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等重大历史问题。拜读大作之后,我感觉到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并有一定的深度。我们在研究苏联史的过程中,有时失之于空泛,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更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