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见本《金瓶梅》的故事编年,表面上用的是宋代政和纪年系统,同时又暗含着一个宋代宣和纪年系统,后者又影指明代的嘉靖纪年。《金瓶梅》早稿用的是宣和纪年系统,晚稿用的是政和纪年系统。由于作者未能最后统一修改定稿,因而这两种纪年系统都留存在今见本《金瓶梅》中。从《金瓶梅》文本的年代背景的矛盾状况中,可以鉴别出百回本《金瓶梅》,哪些部分是作者原稿,哪些部分是他人的补作、续作。如果所论不误,这对阅读和研究《金瓶梅》可能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问题的研究文章写了很多,几乎各方面都研究到了,独独未提到他的渊源。这个渊源,在何其芳同志《论红楼梦》一文中已提到它和《金瓶梅》有关系。《红楼梦》确是《金瓶梅》的倒影(苏曼殊说)。但《红楼梦》中提到《西厢记》、《牡丹亭》,但不提《金瓶梅》,连《水浒传》都不敢提,因为《水浒传》上有二回写西门庆潘金莲故事,《金瓶梅》就是从这两回扩大演化而成,且写一个家庭的盛衰,妻妾奴仆的纷争故事,反映当时政治的腐  相似文献   

3.
陈文新 《学术研究》2003,(5):120-123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标志着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不仅将叙事世界由历史英雄、江湖好汉转移到了市井社会 ,而且成功地将故事主角由明代部分传奇小说中的才子置换为市井浪子 ,从而使主角的人物定位与人物言行取得统一。但《金瓶梅》人物谱系的多元性也使其人物性格往往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 ,这就造成了《金瓶梅》自身的不协调 ,并给《金瓶梅》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度兴盛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的内容从《水浒传》中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生发而来,其故事发生地本来在阳谷县,但《金瓶梅》却将故事发生地移到了清河县。小说表面上写宋朝时事,实际上描写的是明中叶的社会现实。清河县在明代与东平府并不相属,但小说又让清河县隶属于东平府,并将临清放在一条线上。所有这一切,都是出于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故事尽量靠近运河,因为故事只有在运河一带展开,才能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便于展现当地的社会风貌,也更符合刻画人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明代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的崛起,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后被人并称为“四大奇书”(李渔《三国志序》)。固然,这四部小说的故事素材来源甚早,除《三国演义》是纯粹的历史故事演绎之外,《水浒传》和《西游记》源自宋、元话本,《金瓶梅》则是以《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引子并移植、借用其他话本故事而成。然而,作为具有完整结构的长篇小说,无疑是明代中晚期的产物,而长篇小说突然在其时大量出现这一小说史乃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的形成,则显然与文学思潮的…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斯书问世以来,诸多大家均认为是以山东方言写就。因为《金瓶梅》斯书是从天都外臣序百回繁本《水浒传》第23回套出,有个既定的地理背景。既然《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地在山东,用山东方言似乎顺理成章。前贤姚公灵犀就说:“既叙山东事,当然用当地土语。”说归说,他们都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只是大约摸估猜而已。正如孟宪章先生在《论金瓶梅语言模式与山东方言说》一文中说得好:“清代的‘蛮’也好,现代的鲁迅先生,郑振铎先生,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的两部巨著 ,同属于描述家庭生活的人情小说。随着对此两书研究的深入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继承与发展得到承认。这种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后出之书《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精神 ,真接反映现实人生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发展表现在对写实的进一步推进 :不止于暴露黑暗现实 ,而是探求原因 ,表达理想 ,这样就使《醒世姻缘传》有了一层淡淡的理想色彩 ;《醒世姻缘传》对“亵墨”的处理也较《金瓶梅》更为积极健康 ;在作者结撰时代故事上 ,《醒世姻缘传》并不以前代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 ,表现出个人独立创作的发展趋势 ;从章回小说的外在形式上 ,《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更加整齐 ,说话的套式渐渐淡化 ,标明章回小说在体制上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中引用他人作品范围很广,有小说、戏曲、诗词、散曲、佛经等.从引用数量上看,仅小说、戏曲就有二十余种.作者或整段抄录,或部分化用,将这些取自不同作品的片断织入自己的巨制之中,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均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水浒传》的引用.《金瓶梅词话》所用的《水浒传》版本已佚,与其最接近的现存版本是清人翻刻的万历十五年(1589)天都外臣序百回本.《金瓶梅词话》直接引进了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并将《水浒传》的许多片段广泛地融入全书之中.在《金瓶梅词  相似文献   

9.
论《金瓶梅》悲剧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瓶梅》悲剧的社会意义,不是通过丑对美、邪恶对正义的暂时压倒这类悲剧故事体现出来的,在长达百回的巨著中,除了偶尔出场的极少数人物外,几乎都是反面人物形象。以贪欲化身的暴发户商人西门庆为中心,层层环绕着芸芸众生丑相。在《金瓶梅》的整个故事中,没有争取自由幸福的新生力量与封建势力的悲剧冲突,也没有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势力惊心动魄的斗争。《金瓶梅》悲剧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貌似平常的市井生活描写,通过西门庆这样一个商人暴发户的兴衰史,反映出小说本身产生的那个时代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内在矛盾,这就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6页)。一《金瓶梅》所蕴含的社会内在矛盾,从表层结构分析,主要表现在西门庆一家神奇般的暴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7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辩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因其存在的大量艳情描写而一直饱受争议。如何看待这些描写,将直接影响到对《金瓶梅》的整体评价。明清时期,对《金瓶梅》艳情描写的评价、诠释是多样性的,而这种多样性评价、诠释是不同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任竞泽 《阴山学刊》2004,17(5):51-55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楼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壸奥".  相似文献   

13.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02,23(4):36-39
《金瓶梅》中的商人与官吏之间有的是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有的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但更普遍的是一种金钱买卖关系。官吏以政治权力的不公正使用换取商人的钱财美色,商人用钱财美色购买官吏的政治权力以谋取商业上的暴利和商业之外的社会特权。《金瓶梅》中商人与官吏的金钱买卖关系基本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与官吏买卖关系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4.
消费文化是商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金瓶梅》中的饮食消费反映出晚明社会追求享乐与夸示性的消费特征;透露出商人地位的微妙变化与士宦阶层的强势地位;暴露出人性中贪吃的劣根性;揭示了被异化的饮食消费,即中国文化的痼疾——以宴席为名,行贿赂之实。通过分析《金瓶梅》的饮食消费,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晚明社会畸形繁荣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笑话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自诞生之日起就凭借其辛辣独到的讽刺手法,夸张变形的艺术构思以及背反逻辑的情节设想等语体特点而得到作家青睐,其代表之作当属《金瓶梅》。《金瓶梅》中的笑话或寓揭露于嬉笑怒骂,或寄批判于嘲戏谐谑,对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酣畅的批判,体现了作者愤世嫉俗悲天悯人的创作精神。同时,这些笑话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在情节架构上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在艺术构思上彰显了作者的别出心裁,起到了为作品本体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平 《北方论丛》2002,(4):83-87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在篇幅大体相似的情况下,或讲述百余年之事,或讲述数十年之事;有时一天之事用一回甚至几回讲述,有时数年之事几句话便一带而过.这种现象在叙述学理论中称之为"时间倒错".<金瓶梅>在"时间倒错"上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从时距、预叙、频率三个方面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黄粉保  张建佳 《云梦学刊》2007,28(5):145-147
《金瓶梅》全书100回,而英译本却只有49章。译者在选择时遵循的是“重在首尾,兼顾中间”原则,对人物姓名的翻译,译者使用了双重标准:“男音女意”,章回标题的翻译基本上做到了“得意不忘形”,熟语、习语的翻译则是“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18.
戚晓杰 《云梦学刊》2007,28(2):140-143
《金瓶梅词话》“比”字句分X比Y式、X比YW式两种类型。X比Y式的否定式远远多于肯定式。这说明其动词“比”是一个处于虚化过程中的成分;X比YW式包括差比句、异比句、疑比句、等比句四种类别,等比句几近枯萎,其“比”仍带有一定的动词特性。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命词中的人物生年和流年等是宋明交错、真假杂糅的。作者着意以似误实真的方式在人物的宋代生年系统背后设置了一个定位于正德末嘉靖初的明代生年系统 ,这为解读《金瓶梅》的背景年代及创作年代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黄粉保 《云梦学刊》2010,31(1):138-141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金瓶梅》尽管名声不佳,其文学价值不可低估。在整个100回的篇幅中,诗、词、曲、赋占有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状物写景、社会写真、人物刻画、情爱描写等。在鲜为人知的某英译本中,诗歌的选译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所译若干首译文得失参半:语言形式方面多富有“诗意”,但在原诗意叉的传达方面则多少强差人意,且误译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