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字人文是当今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数字工具、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塑造、改变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从而出现了"数字"与人文结合、平台与"远读"联通、交叉与多元融合、项目与团队共生四个明显的新特征.伴随着这股热潮,欧美许多人文院系和专业组织都制定和发布了数字人文学术成果评价指南,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提供指导.我国数字人文研究起步较晚,学术成果评价更是任重道远.但我们要借鉴欧美经验,研究分类评价、同行评议,构建超越传统、跨越媒介的评价体系,为明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集部之学"是钱基博对集部研究法度的概括,其内在理路尤为重视对别集体例的把握。历来学人经史著述,多有论例之作;而关于别集体例的思考,大多散落在序跋札记等单篇文字中,只有少数学者,曾将辨体推例作为问题意识生发点并进而做专门考论。当下学界开始关注于中古别集的深度整理问题,凸显出体例研究对"集部之学"的方法论价值。审视中古别集体例,抽绎别集文本演进规律,是古典文学在作家、作品之外的第三条研究路径,不仅重新赋予传统体例之学以新的阐释空间,还可以更新基于文本规律的问题意识、寻求辨章学术流变的新视角。体例研究方法在"集部之学"中的展开,是对当下中古写本学、中古文本研究范式的呼应,可以寻得写卷本文集原貌追溯的新路径,为当下别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兼具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但国内社会学理论研究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科学功能而忽视人文功能的倾向。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挖掘社会学理论的人文功能。基于社会化理论与传统修身理论的融合性,中国传统社会理论的借鉴与导入,可以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既能够开拓人文教育的资源、视野与途径,强化社会学理论的人文功能,也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更新,强化学科自身的思想内涵,促进社会学科学功能的实现。肇基于此,有可能构建融合"知识之学"与"智慧之学",协调"生态之学"与"心态之学"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词学研究的难点今人研究词学,全编性文本乃不可或缺之基本数据;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达,计算机在学术研究上扮演之角色愈来愈重要,应用全文检索以辅助词学研究之情形亦日趋普遍。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词学研究尚有许多难以突破的盲点。第一,经过汇录、重编的文本,错误不易发  相似文献   

5.
 以文献考据名世的王应麟在文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文献学治文学的倾向。相对词科之学而言,诗学在他并非专门之学,但仍显示出南宋诗歌批评的时尚,即注重由追溯语词、典故的出处来治诗学,属于广义的互文性研究。而王应麟的独到之处,不仅涉及保证文本正确和理解修辞,还在于凭藉博学发现古今诗歌创作的相似性,从而对一些文学现象提出独到的见解。其论诗方式通过《困学纪闻》一书对后世的诗歌批评尤其是清代诗话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字人文是基于数据并采用编程语言等数字技术来进行人文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研究范式,对于推进文史哲等学科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将数字人文引入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成为近年来的学术前沿。以之研究古代文论具有可行性,亦是一种时代趋势和学术创新。采用定量分析辅助定性分析、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文本挖掘、采用超文本“远读”等模式或方法研究古代文论,将引发此学科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使该学科不再停留于传统“资料分析+理论阐释”的范式,从而实现研究观念和方法的巨大改变,促使文论史观念及方法的更新。引入数字人文研究古代文论,要增强跨界合作的意识、提升数字运用与分析的技能、增强自身复合素养、弘扬学科人文精神,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降,现代意义上的“词学”开始建立,词之起源、声律以及词作品评、词史建构等方面都出现过许多极有创获的论著,词学研究相对热门的态势可以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然而,当我们检讨近来的学术成果时,却发现太多的研究者热衷于理论的探讨,而其“劳动”又难免因袭或蹈空之讥,在“显学”光环笼罩下的词学研究特别是宋词研究似乎走进了一个看似热闹其实沉闷的怪圈。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的民国词学研究,在文献整理与研究、词人词作研究、词史研究、词学史研究、词人词作辑编与选释研究、群体流派研究、词学传播接受研究和词学学术史研究八个领域呈现出主要成绩.虽然其相互间力量投入有多有少,考察切入深浅不一,优势与不足高低各异,但它们共同标示出民国词学研究的良好发展态势,呼唤与期待着研究者更多成果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以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数字史学发展迅速,颇有助推史学研究升级换代的趋势,但也引发了诸多学者的担忧和警惕:数字史学在重视技术方法引入的同时,是否有脱离人文关怀,成为“无人”的研究的危险?网络技术是否只在更方便获取多样资料上有助益,而对真正推动史学研究的作用不大?数字史学的价值与追求究竟何在,不仅成为不同立场学者辩论的焦点,更决定了今后史学界对数字史学的态度及其发展,应该引起数字史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数字史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传统史学研究并无不同,对群体的关注更不是对人的漠视或人文关怀的降低。数字史学能更为有效地从长时段和大规模群体两方面入手,切实沟通史学求实的学科本位和史学求是的学术追求,从而彰显历史学科的活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追溯了20世纪中国词学研究史,指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在资料整理、词史和词学史的写作、方法的转换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出现了像夏承焘、唐圭璋等这样的词学大师。但与其它文体研究相比,成果不够多,阵容不够整齐,程度不够深。呼吁21世纪要在基础研究上多投入力量,在综合研究上注意方法的转换,同时要有一种出“精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姜夔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他的词在艺术技巧方面达到了南宋歌词创作的巅峰。一方面,他将文人的幽情雅意引入传统的婉约词,确立了以“骚雅”为核心的审美规范;另一方面,讲求词法,进一步完善雅词的表现艺术,为后来的雅词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但是,也正是由于片面强调歌词的艺术技巧,南宋雅词在形式主义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12.
国内毛泽东诗词研究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 ,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然而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还极少。要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可以从撰写《毛泽东诗词研究史》、建立毛泽东诗词研究信息库、采用新方法、加强对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研究和艺术性研究等十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倚西声而填中词是早期艺术歌曲的通行做法,这种实践方式为现代词学研究者所借鉴,成为理解传统词乐关系尤其是“倚声填词”与“选词配乐”的经验基础。“音乐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倚声填词”的重新定义,将传统谱例之学提升到现代歌词学层面。唐宋诗词乐谱是骨干谱,一曲多变是其常态,不同于确定自足的西方现代乐谱。以往对词之本质特征的界定,过于强调其不同于声诗、乐府的以词从乐、由乐定词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选词配乐甚至以乐从词、依字行腔的一面。现代音乐学为我们将词的起源归结为一种音乐或乐曲形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夸大了音乐的决定作用并造成了对“倚声”的狭隘理解。  相似文献   

14.
戏曲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宋代曲子词的影响。宋代以前,歌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为同处于萌芽状态的曲子词和戏曲所共有。到了宋代,曲子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歌唱艺术,曲子词的曲调在宋代杂剧和南戏的共时态横向交流中融入戏曲曲调,并对后来的戏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曲子词的缠达、唱赚和诸宫调三种表演形式是戏曲发展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古籍数字化建设已经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一方面,随着科技,如OC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进一步发展,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已渐成规模;另一方面,全球视野下数字人文研究趋势正在兴起,技术驱动研究、数据驱动研究已成为人文学科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这一学术背景下,充分利用古籍数字化的各方面成果,适时调整研究思路,改变研究方法,是我们进一步开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古籍数字化与文化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籍数字化的理想境界是在这一领域实现文化共享,其服务对象为大众和学者两大群体。可从建立公益性的"中国古籍基本读物网"和注册式的研究性局域网入手实现资源共享。该工程可从版本的权威性和共享工程的多层性上逐步实现书目、文献、成果和检索软件的共享。在经费投入上可按政府专项补贴和校际互惠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国“上海石印鼓词”概念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民国"上海石印鼓词"概念,是《中国鼓词总目》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属于中国鼓词发展史研究的理论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对于鼓词发展史分段理论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俗文学领域其他曲种如宝卷、弹词史等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旁证依据。文章对此概念从定义与范畴、提出缘起、学术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释,对于理解和应用此概念来解决鼓词史分段撰写和研究提供了前期成果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雪莱的抒情诗按其思想内容分为政治抒情诗,自然抒情诗和爱情抒情诗三部分。其中,政治抒情诗是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芒的一组优秀诗篇;自然抒情诗是借助大自然抒怀的,具有浪漫主义光芒的一组优秀诗篇;爱情抒情诗是在雪莱诗中有重要位置,表达了他对爱情、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格律诗的核心是重平仄,从这一核心出发,对以李世民为中心的贞观宫廷诗坛创作的五言八行体诗歌的平仄格律进行了梳理,由此探察了唐五言律诗格律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阅读的普及,数字资源将逐步成为主力馆藏,图书馆对使用性极小及拥有电子版的传统资源应启动远程联合储存机制。有鉴于电子书在功能上对图书馆已经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应倚靠馆藏网络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推进差别性社会延伸业务,强化图书馆知识信息检索咨询中心的地位。图书馆要与数字出版运营商建立商业合作关系,以便保障新颖便捷的图书借阅(下载)业务,而社会化商业合作也利于图书馆分享电纸书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