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霍金难题"是当代著名科学家霍金近期提出的一个关于人类前途的技术性难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哲学视角解读霍金难题,评说霍金提问的时代意义,其难点不仅表现在不易从技术上给出一个确保人类持续发展的百年规划,而且还在于我们难于推进这一规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笔者应香港蓝宝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蓝瑞明先生的邀请,前往他位於香港大埔倚龙山庄的寓所里作客,见到了蓝先生、他美丽的太太和可爱的小儿子,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访问聚会。热情主人带我们参观了他豪华、宽敞、典雅的寓所,让我们有机会欣赏了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马来西亚忆万富翁引岁的书法家萧蜿香拿督和台湾著名书法家王轶猛的真迹,笔力进劲,宛如游龙,矫若惊凤。蓝光生告诉我们,整个别墅的设计布局是他一手策划的。我们从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中,看到了主人的美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舒适静谧的家庭电影房,…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傻钱"正在提供着我们一种难得的盈利机会;同时,另外一方面,在今后的投资中,一定要防止自己的钱变成"傻钱"。乔伊·安那夫有本书叫《傻钱》,主要讲的是他投资经历以及自己对投机市场的理解。我今天说的"傻钱"应该就是他书中说谈到的这个类型,可以定义为"反映迟钝的资金、贪婪的资金,"最大的特点是"人傻和钱多"。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的"毁稿遗嘱"及其围绕它所展开的"诉讼"似乎给人一种错觉作为一个视文学为自己生命形式的作家,他一点都不关心甚至不求自己作品的面世.事实真是如此吗?他与布罗德的友谊到底是怎么回事?他都否定了自己的哪些作品?从"形而下"的角度,阻碍他发表作品的原因到底有哪些?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清理.  相似文献   

5.
<正>在瑞典,父母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尊重其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孩子在家里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如果行为"违规",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但绝不可以粗暴地干涉或强制孩子的意志。甚至,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错事了,会有意让他们做下去,等孩子"闯祸"后,再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他们认为,这样做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能让孩子牢  相似文献   

6.
听过一个感人的故事:某地一位少年负气出走,3年间没音讯。终于一天,浪子动了回家的念头。不过,倔强的小伙子给自己设置了两种选择:如果门能推开,他就拥抱自己的父母;如果被锁上,那就继续云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序言的最后,雅克·德洛尔先生写到这样一段话:委员会为了给自己的报告选择题目,想到了拉封丹和她的一首寓言诗"农夫和他的孩子们"。农夫说:"千万不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产业卖掉,因为财富蕴藏在其中。"教育乃是人类从其中学到的一切。略微改动一下诗人赞美劳动的诗句,我们可以让他这么说:"老人是明智的,他在临终前告诉儿子们说,教育是一种财富。"就是这样一则小小的寓言,缔造了一个富有深意的书名。它警醒着我们,教育这笔财富在人的整个生命发展历程中的特殊地位。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  相似文献   

8.
孔子整理《诗经》,提出"诗,可以兴",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开始渐渐露出它的本来面目。虽然孔子的思想折射着社会伦理政治的色彩,但他看到了文学在人生中对心灵的激发作用。孔子对文学的观点由"仁"展开,由人生展开,他将其人生哲学渗透进对文学艺术的看法中,在真诚的基础上,他将审美与政教一体化,使艺术与人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联结,其诗兴论体现了一种"仁"性内涵——"为人生而艺术"。  相似文献   

9.
“好孩子”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父母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个“好孩子”,很少有人看到“好孩子”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导致这种心理问题的家庭社会因素。本文通过一个前来咨询的“好孩子”的案例,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剖析了这种“好孩子”心理问题的现象、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一洲 《老友》2013,(1):15-15
一则故事讲.从前有个富翁.担心日后自己的儿子会好逸恶劳、坐享其成.成为败家子,于是便制造了钱财被盗的假现场。儿子看到父母生活清贫没依靠了.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诗人吴宓先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记述了对《三国演义》的一系列看法:他认为该书是“真正的历史小说”,书中人物、情节都是“典型”;他提出,“正统”有二义,即“本义之正统”与“人为之正统”;他强调,“艺术真实”源于“普遍永恒之道德观”.我们在吴宓先生的《日记》里看到了最真实的“吴宓”.  相似文献   

12.
正"替代父母关系"是当代现象学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范梅南提出的教育学概念,是他对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新的理解视角。范梅南在他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认为:专业教育者应该具有"替代父母"的职责,必须尽可能协助父母完成其主要的育人责任。这一新型师生关系在我国广大中小学校能否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对语言的理解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在<存在与时间>中,他已开始突破传统的语言观,把语言理解为"话语";后期海德格尔进一步发展了自己早期的语言观,把语言理解为"道说".他对语言的这两种理解,既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也存在着重大差别,但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于"OK"的出处,有20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一位制造干燥食品的商人名叫奥林·肯德尔,他的产品被用作军粮,每一块压缩饼干上都印有他姓名的缩写"OK"。军粮很受欢迎,因此这个商标非常著名。也有一种说法是,"OK"最初是美国铁路扳道工人的用语。当班时,如果铁路上一切正常,就说声"All correct",由于"All"音接近"O","correct"音接近"K",为了方便,工人们就直呼"OK"。现代的手机短信促使一大批缩写词诞生,但都无法跟"OK"相比。语言专家说,"OK"之所以流行了一个多世纪,是它的与众不同:单词清晰、发音简单,  相似文献   

15.
窦尼 《中华魂》2012,(2):36
"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德,倡导人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友善自己的兄弟姐妹。这种思想即使是在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的。王祥是晋朝时候的人,距今近两千年,年纪小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续弦娶朱氏,自此之后王祥就步上了极其坎坷的旅程。因为后母凶悍跋扈,不仅常在父亲跟前造谣生非,也经常制造不实的坏事嫁祸于他,让他的父亲误解他。只要王祥表现不顺母意时,一定换来后母  相似文献   

16.
在同学中,有人称他"学霸",也有人叫他"大神";在老师眼中,他是一名踏实能干、让人放心的好学生,他们非常乐意让他参加活动或负责校园大事;而在位于浦东三林地区的上海恒大古玩城里,他经营着一家玉石店铺,是一位年轻的玉石店主。他是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一个与近代著名学者相同的名字——王国维。在同龄人还忙于学业时,他已  相似文献   

17.
老树 《老友》2013,(5):10-12
"啃老族"调查《广州日报》2012年3月12日发表的文章《我国六成家庭存在啃老,三成青年靠父母供养》说,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啃老族"的与日俱增并迅速扩大表明,它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化成社会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啃老"现象在部分城市比较突出,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他解释说,城市独生子  相似文献   

18.
詹蒙 《今日南国》2007,(3):53-55
丈夫有了“婚外情”我结婚两年了,丈夫胡伟光是大连市高校的—位老师,我们的婚姻平淡却美满。我的父母是经商的,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他们并不满意我的婚姻,说他与我的条件相差得太远:父母从小离异,他的妈妈靠开小卖店含辛茹苦地把他送上了大学。结婚没有房子,还要养活自己的母亲。但第一次见面,他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他就把他家里的情况如实地跟我说了。他说,如果女方不能接受他的母亲,他绝对不会结婚。就凭这句话,我就决定跟定了他。结婚的房子是我父母准备的。结婚两年来,他对我父母毕恭毕敬,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考研究生,但是两次都差几分而落榜。我发现两次落榜的打击对丈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年来,他跟我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竟忘记了去给我妈妈拜寿的时间,害得我在公交车站傻等了一个小时。最可气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充电。家里电话线也被拔掉了。  相似文献   

19.
在这本杂志学生记者QQ群里看到编辑发布"恩师难忘"栏目约稿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潘杰老师。他是我们学校学生科科长,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潘叔叔",对我有知遇之恩。在此,我就写一写这位"好叔叔"吧!初逢:严肃"像什么样子?都给我坐好了,不要交头接耳!"一声怒吼把坐在学校小剧场里的我们吓了一跳,纷纷乖乖坐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2011,(6):158-159
紧身裤、镶钻手套、太空鞋、金属腰带,甚至是机器战士的重磅盔甲,他通过这些似乎与流行音乐毫无关系的元素,在舞台上耀眼地打造出专属于他一个人的非凡气势。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流行音乐的无冕之王,同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他为自己设计了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也为自己永不坠落的童心建造了一座梦幻庄园。他对生活、音乐和时尚的想法及创意永远超乎你的想象,即使是在他离开我们两年之后,仍然能从他遗留下来的种种精美物品中感受他无可匹敌的气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