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部分道家文化早期音乐著述的解读,着重介绍三国魏晋时期阮籍的《乐论》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旨在探寻道家文化早期音乐的理论基础。在道家的理论中,音乐也是"道",不仅音乐遵循"自然之道",也能通过音乐探寻"自然之理"。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最后一批士大夫的代表,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而严复是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被视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们均是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均不满于汉学宋学无用、无实,传承了文化传统中的经邦济世情怀与实事求是精神;均文宗桐城派,由曾国藩推动而实现中兴的桐城古文,经严复以先秦文体表达现代思想这一中介,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从曾国藩到严复,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在某些方面,严复的思想是在曾国藩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从曾国藩等人的变易论通向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均为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推动者;从曾国藩将传统学术门类中增加"经济之学",到严复从西方引进现代经济学;从曾国藩倡导"格致",到严复全面介绍西方科学;均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者、先行者。严复对曾国藩思想也有突破性发展: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采取激烈抨击、全面颠覆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天壤之别;曾国藩终其一生没有从旧学中突破、突围,而严复对旧学进行揭露与批评和学术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开启了闸门。  相似文献   

3.
论李白对庄子的承继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虹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54-56,105
李白诗歌作品中使用庄子典故多达70多首,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庄子的直接承继。李白虚静的创作状态亦即道家所谓的"精神漫游",具体体现在李白诗歌的三个突出特点,即喜欢醉酒而作、喜欢写月亮和水。李白作品中虚静的文学境界,是道家虚静的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李白寄情与山水诗的大量创作,是庄子文艺理论的具体阐释和道的哲学内涵在文学上散发出的光芒。李白作品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是对道家思想最恰当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核心观念和理想诉求。道家特有的"天人合一"观念表达了前主体性而非主体间性视域里的天地万物冥通、契合的境界;西方当代哲人与老庄的思想遇合,本然存有跨越时空的巨大的文化差异。依凭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与"西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对话来建构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必须置入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双重维度,或者,将这种双重维度内化为我们不辨自明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中"德,不仅是"至德",并且是本体论和方法论。作为方法论,是动态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度"。"和"指统一体内有差异的多种因素间的协调。"中"、"和"是体与用、因与果的关系。"中和"之德,被诸多世界著名学者视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现代社会的良药,"儒家文化圈"诸国从中受益甚多。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尤其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道家思想的中心价值是"自然","无为"是实现这一价值追求必然选择的方法论。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在价值取向和方法运用上都与中国道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通过分析《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对赫尔曼·黑塞的思想和中国道家思想间的关联试作列举分析,考察这二者相关联系的研究对未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思勉的文献辨伪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古书不容轻信,又不容过疑;凡书无全伪者,伪书大多"仍各有其用";古史不仅"层累地造成",同时又"逐渐地剥落";不见记载者,不能决其必无也;传之与经,信否亦无大分别;其所谓实物者,实未必皆可信,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老子道论中,是将社会治理模式以及个体生活之道合在一起探讨的。"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于此,社会治理模式得以奠定;"致虚极,守静笃"、"复归于婴儿",由是,个体生活之道而具雏形。从此,道家"人道"思想作为社会民族心理底蕴之一部分,影响绵亘至今。  相似文献   

9.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方法论是马、恩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教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地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也是经济学专业系统学习的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教学,要求教材中要体现方法论,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备"方法"、讲"方法"、用"方法"、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