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土地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改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使用,农民们渐渐认识到,土地不仅作为资源可以种地放牧盖房,同时作为资产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可以通过买卖租赁抵押为人们换来钱财。于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他们自然会将手中握有的土地以各种方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8月31日在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摆到同计划、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国家对土地的统一管理,高度垄断土地供应,强化土地行政执法,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加快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无偿使用制度存在严重弊端,不但抑制了城市地产业的发展,阻塞了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财源,而且造成了普遍的土地投机和浪费行为。建立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对于控制城市土地的乱占滥用,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城市土地使用的现状及其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对城市土地采取了无偿使用的制度,通过行政划拔方式,可无偿无限期获得土地使用权。然而,许多单位和个人则恰恰利用了国家的土地无偿使用制度,若明若暗地进行非法的有偿经营,这既使国家丧失了藉以创立城市建设资金长期平衡机制的大笔财政收入,又使得我国地产经营至今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正在萌发的地产市场也因之秩序紊乱,进而影响到房产业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的推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一直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中心线索之一,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也一直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程。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也必然要求深化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革作些探讨。一、农地使用制度变革的目标农地使用制度变革的目标,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生产率。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高度稀缺的国家,因此,珍惜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地产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地产制度的改革。所要解决的基本任务是:变无偿、无期限、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为有偿、有期限、可以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其目的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益。房地产市场,是指城镇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交换活动的总称,也是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进行合理流动的场所。土地使用权,是指依法对土地进行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地使用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租赁权、划拨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市场中的土地使用权;狭义的土地使用权是指房地产市场中…  相似文献   

6.
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顺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作为自然资源之一的土地资源产权制度自建国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土地资源产权改革在推进中遇到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针对土地产权体系自身及配套管理制度问题,提出完善产权法律体系,健全有偿使用和保护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是与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土地制度改革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土地制度改革中三种最基本模式(改良模式、私有化模式和完全国有化模式)的优、劣的评析,指出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使人地关系和谐统一发展;清晰的产权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功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它对于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运行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并总结了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香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调整──兼谈“九七”后的前景徐静琳,游依群有限的资源取之不尽──长期实行高地价政策地产市场的有序运作──规范的交易规则基本法勾划了九七后香港地产发展的蓝图现行香港土地制度是在十九世纪英国占领香港以后确立的。按照当时英国的殖民理论...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农地制度改革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地比例高是我国台湾与大陆农业资源的共同特征。因此 ,制约人们对有限农地资源使用方式选择的农地制度安排 ,在影响两岸农地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中 ,始终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以 194 9年为起点 ,台湾与大陆由于经济制度不同 ,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农地制度改革途径 ,并且 ,各自的农地制度安排也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与客观经济规律运作中展示了利弊。对两岸历经 50年的农地制度改革绩效与弊端进行比较与分析 ,作为农地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小农经济发展之借鉴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土地产权制造是土地产权的法律依据,土地产权制度决定土地资源的内在调节机制和外在调节机制及二者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分解和界定土地产权,可以明确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史为出发点,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近期内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创新对策: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改"外延扩张"为"内部挖潜",完善城镇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改革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优化人口城镇化环境,努力实现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同步;创新土地整治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政府行为视角论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有效流转成为克服当前瓶颈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核心.但是土地资源的配置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土地流转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行为是否规范.因此,本文的重点以及创新的地方是研究政府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如何规范政府行为以促进土地流转的建议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分析了土地征用制度的市场效率;指出现行制度供给不足是导致征地权滥用与征地行为不规范的根源;并指出制度的“路径依赖”性导致制度变迁的阻力较大。鉴于此,提出了改革的两种思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当前应完善土地征用制度,随着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的改善,再过渡到全面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上。  相似文献   

15.
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试从典权制度与我国其他一些相类似的法律制度的区别来说明典权制度是一条解决公有制条件下私权主题进入农村土地市场难题的有效路径,在赋予农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更好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要使城市土地充分发挥其作为稀缺资源的作用,必须使土地资源的经营和使用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文章首先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继而陈述了目前城市土地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和市场化体系的构建要素,最后指出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改进土地流转制度及促进土地资源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土地收购储备的可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以土地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制度,是当前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热点.本文应用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讨论了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土地收购储备的共轭转化和土地收购储备的策略生成,为国有土地的资本运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者都认为草地退化的制度原因在于“公地悲剧”,逻辑的自然结果是应进一步推进以私人产权为指向的制度改革与设计.本文认为目前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并不存在发生“公地悲剧”的前提条件,草地资源所有者行为错位是导致产权制度作用有限并引起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对理性概念的使用主要是在合规律与合目的性即合理性的意义上展开的。“独立存在”的理性和“手段”的理性、“完善理性”和有限理性是经济学关于“理性”理解上几个重要的观点和概念。一种有效的行为在我们的理解中也就意味着,该经济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在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对于特定主体来说是有效率的。反之,则是缺乏效率的。理性非效率行为是行为者为了维持或增加某种超越制度和契约规范、或在制度与契约规范不明或存在冲突情况下的收益所得而在理性统摄下发生或实施的非效率行为。  相似文献   

20.
吴奇志  聂文星 《国际论坛》2012,(3):63-67,81
借助于经济学分析框架,本文探究了金融危机国际治理首要主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别作为自利行为者、有限理性行为者、受制度缺陷约束的行为者和资源有限的行为者的特性和危机治理行为。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IMF与其他的金融危机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其与美国的关系是相互的代理人关系和仆人-主人关系;其与危机发生国家或地区的关系是治理资源与治理行动的不对等供求关系;其与区域性治理主体之间存在着互补和竞争的双重关系。以上关系也从不同侧面对IMF的危机治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本文认为,改革IMF必须着眼于其本身特性与其内外部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