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史学史和少数民族史学及史学史的研究现状,揭示了中国史学史和少数民族史学的辉煌成就而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极其薄弱的历史与现状,探讨加强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建立全民族的中国史学史的重大意义,并就建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世纪,中国的史学史研究将面临什么样的任务?会遇到哪些挑战?其发展的趋势如何?前景怎样?这些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与院史学研究所以“走向21世纪的史学史研究”为题,特约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几位史学史专家与本校学者共同控讨这一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或作宏观展望,或专论某一问题,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颇多真知灼见。现将笔谈发表,以飨读者。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这种讨论,以便推动史学史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期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逐步形成并获得较快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史官、史家、史著及修史制度、断代史学史和史学通史、史学流派、史学思想史以及中国史学史的起源、分期、特点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时期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 :教学带动科研 ,教材建设促进学科建设 ;重视当代史学史总结 ;重视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史研究 ;勇于立说 ,敢于批评。存在的主要局限有 :关于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 ;政治立场和学派之争产生消极影响 ;与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和中哲史、文学史的发展成就相比 ,中国史学史稍显逊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先贤李大钊为此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60年代前期是它的奠立时期,至中国新时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开拓创新,当下必须重新认识它的重要性,即它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注重史学思想、并重历史观与史学观、关注西方史学史之史、重视中西史学交流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等项,是本文作者近年来思考或正在付诸实践的建设路径。在这行进过程中,当然需要唯物史观的指引,反之唯物史观也应充分汲取西方史学的学术成果以丰富自己,在互动与回应中实现各自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史学史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育史学史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体育史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我国体育史学史研究涉及众多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体育学和历史学为主线,以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辅助的综合化研究理路。论及中国体育史学史研究的中心论题,这既来源于对我国体育史发展不平衡的归因分析,也涉及体育史学史建构的基本问题。我国体育有没有自身运动发展的历史脉络,关键在于探讨体育史学史研究命题缘起问题;我国体育的实践禀性是否拥有史学的居所,重点在于围绕中国体育史学史归属作出研判;当前体育学科发展史能否代表体育史全部,任务在于观瞻中国体育史学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应客观评价罗章龙的经济史学思想及其学术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史》是学术界第一部以“国民经济史”命名的通史性的经济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史学原论》是第一部概论性的经济史学论著,它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原论》提出的“史型论”,是经济史学界较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蒙文通与中国史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文通是20世纪一位杰出但被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他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自觉地区别于梁启超等人的模式,具有主通、明变、贵识的特色。蒙文通与同时代中国史学史研究者的异同以及他本人思想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史学观念的更新对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学界的阶级斗争研究,是中国史学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阶级斗争学说在20世纪中国的命运,是同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息息相关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以阶级斗争的观点为指导的历史研究,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从一个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直至"文革"期间,中国史学研究发生严重的阶级斗争"扩大化"。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人们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近30年来,国内学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学者,对包括阶级斗争学说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有所忽视,这实际上是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中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一种反动。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共中央的大力号召与精心指导下,逐渐兴盛于延安地区的一种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思潮。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形成、治史机构的设立和扩大,以及历史教育的普及与展开这"三驾马车"之间的积极配合。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共党史、农民问题、民族史和国际问题研究等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学术成就,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在史学理论、史学思想以及治史方法上的鲜明时代特征与学术风格,使之不仅成为整个中国史学得以新陈代谢乃至成功转型的关键一环,更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以后的发展树立了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10.
伊格尔斯等人写作的《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对全球史学发展脉络做出了梳理,但是在全球史学的起源问题上,作者将18世纪作为全球史学开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基于此观点,回顾了18世纪的史学发展历程,认为其中所包含的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倾向是后世欧洲中心论的滥觞,并未造成全球史的真正繁荣,20世纪初才是全球史学真正意义上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