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展现 的思想升华、战略突破、举措超越,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辉。 计划改为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一个历史性坐标。从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今年已经52年。新 中国成立56年来,除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上世纪60年代初的几年没有纳入五年计划外,期间已制定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从 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已将沿用了十个五年计划的“计划”改为“规划”。这一字之变,含义很深。它反映了我们党  相似文献   

2.
从1958年至1962年是佳木斯市地方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制定计划的初宗是为了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出一系列高指标,实施中进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事与愿违。佳木斯市地方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二OO五年十月十一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各级政府编制。十一五。规划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指出。本世纪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观点 ,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建议》指出 ,“发展是硬道理 ,是制定‘十五’计划的主题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深入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什么样的道理才叫“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成为时下许多人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 ,但究竟什么样的道理才是“硬道理”,并不是多数人都清楚和明确的。在日常生活和一些理…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上,我们已经历了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一五”规划,既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更是第一个“五年规划”。“计划”和“规划”一词之差,甚至是一字之差,反映出了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这种变化是历时长久的、深刻的,更是曲折的。理性把握“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之间的深刻联系和深刻区别,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并重始终是“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了我国进入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方针原则,展示了我国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纲领。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谈点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7.
王磊  乐园 《河北学刊》2006,26(2):154-159
政策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但中国却在其特殊的发展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政策形态——“政策治国”。本文以在中国发展里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五年计划”战略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个五年计划的系统梳理,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决策能力和决策机制两个维度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道路的经验特征——“政策治国”,指出在中国转型期短期的、灵活的柔性政策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符合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当然,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柔性政策针对的是具体挑战和具体问题,其缺乏长期可预见性的缺点也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即“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同时,《建议》又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了“十一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这七个方面的目标及其主要特点,对我们全面深刻领会《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纪事》是当代广东研究会经过近8年的努力完成的。全书约120万字,记录广东51个春秋,将建国后至2000年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0)、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1957.12)、“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1966.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0—2000.12)。每个时期的内容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该时期的“大事记”,为编年体,部分是记事本末体;第二部分是重点选取该时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撰写出相关条目,称为“大事纪略”…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最近在武昌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研讨。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分期问题。有的同志同意现有的通史和专史的划分方法,即将1957年以前划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1957年以后划分为“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1976—1983)。这种分期方法与目前流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教课书中关于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沿革的分期大致相似,主要是沿袭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划分方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七卷本)除了战争  相似文献   

11.
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利时期。通过这五年的努力,将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更好地保证九十年代经济的振兴和繁荣,顺利实现本世纪末的宏伟目标。所以,“七五”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极为重要的时期。改革和建设,是制定“七五”计划的核心内容。而正确处理改革和建设的关  相似文献   

12.
佳木斯市从 1 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时期佳木斯市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扩大 ,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事业有很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佳木斯市“一五”时期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成为后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信息化事业 ,萌发于新中国建国之初。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关于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情况汇报时指出 :“你们连个情报 (信息 )机构都没有 ,这个仗怎么打 ?!”根据周总理这一指示 ,1956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后改名“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现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随后 ,1958年在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时 ,又将建立全国科技情报 (信息 )工作系统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尤其是发展科技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将其列为紧急任务写进科学规划第 57项。此…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先后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人员也进行过几次大的精简。第一次是1953年至1954年,国民经济恢复后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次是1957年至195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期,第三次是1962年至1963年,国民经济恢复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属特殊时期,是“四人帮”畜意破坏政权建设时期。这几次行政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精简,都是为了适应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但主要是与当时的经济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调整分不开的。这几次大的机构调整,对解决当时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是在不触动高度集权与以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为主的管理体制和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基本格局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权力在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上下左右移动,其管理职能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八个五年计划即将胜利完成,一个新的建设时期“九五”行将来临.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实现小康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新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最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如何根据中央《建议》的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在认真总结《八五》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今后发展趋势,明确奋斗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对于“九五”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一、关于“九五”时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学习苏联,以重工业为中心。当时我国重工业极其薄弱,迫切需要加强,加之农业和轻工业恢复发展较快,又有外援,因之效果是好的,农轻重的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我国和苏联的建设经验,指出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把农民挖得很苦,以致消费品不足,农业长期恢复不到革命前的水平,明确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①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我们的农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②毛泽东同志总结的经验是十分正确而及时的,但是很可惜,这些精辟的经济思想当时未能贯彻执行,相反,一九五八年搞了“以钢为纲”。  相似文献   

17.
10月11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2006年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与以往相比,新的五年规划有别于以往历次五年计划的鲜明特点,在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陆军恒 《河北学刊》2007,27(5):145-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战略高度统筹考虑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从而促进了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回顾各五年计划和规划可知,教育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指导,但又要防止完全依靠计划,把一切统得过死的倾向。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级与各类教育的全面协调、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05,(6):60-60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无疑备受瞩目。延续了50多 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是耐人寻味 的变化。权威人士和专家认为,这“十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特别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以强调。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中,自主创新已不仅限于科技层面,而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更是事关国家全局的政治谋略。这对于我们在“十一五”时期及未来更长时期加快科技发展、全面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