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日,朋友对我说,阿平酒家的老板要请几个好友聚一下.也请了我。我好凑热闹。也好喝两杯。便一口答应了。谁知洒过三巡。朋友对我一番抬举后。竟一致要我为阿平酒家写篇稿子。我和阿平认识也有几年了,是因朋友常请我去他的酒店用餐才慢慢熟悉的。虽然我对阿平的印象很好,对他酒店持续上扬的“人气指数”也很佩服.但我从没有想过要给阿平酒家写稿子,给酒店写稿子,总有瓜田李下之嫌。这一回推不掉了,抵着面,不写也得写。  相似文献   

2.
我和丈夫结婚多年,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大多也是已婚之人。在如何爱自己的另一半的问题上,我与一些女友是有分歧的,自己也曾有过困惑。  相似文献   

3.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八荣八耻是对传统道德的扬弃。是传统道德精华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荣辱观古之有之,荣辱之心人皆有之。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不同,荣辱观也是不一样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莎士比亚说过:“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因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上海大百科全书编辑部有一位歙县籍的书画家叫方仲华,而且不止一次在报刊上或者有关画展上欣赏到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青自流芳》。记得有一次,县工人文化宫举办职工书画展,特邀了方先生的大作,而且方先生也从百忙之中拨冗来歙参加了开幕式,并与业余作者们作了书画艺术交谈,我也因此有幸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方仲华先生,只是那时我位卑名贱,没能引起方先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戴雨殊 《快乐青春》2014,(10):90-9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一生的良师益友;书,造就了那么多的伟人!我是一个爱书人,从小就与书很有缘分。听妈妈说,在我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喜欢撕书,撕得一片一片的,然后我再把它们一股脑儿地扔向天空,感觉就像下雪一样好玩。不过,我撕了两三个月的书就厌倦了。在我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讲故事给我听,我一听就能听上半个小时,一点也不烦。  相似文献   

6.
秋天的味道     
程刚 《快乐青春》2010,(3):33-35
我与叔叔家隔了几十里,很少走动。 一个假日,我坐车去叔叔家,到他的果园帮忙,隐隐听到南侧的果树丛有声响,发现竟然是个少年,十四五岁,正攀在树杈上摘苹果。他也发现了我,但已无路可逃。他从树上溜下来,两个口袋鼓鼓的,怯怯地立在树下,等待我审问。  相似文献   

7.
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算熟识殷海光先生的,因为我在大学时代听过殷先生的课,从台湾出国前后也常见到殷先生。后来回台湾大学讲学数次还和殷先生有些接触,甚至也因之发生一些反映那个时代的事情。在此文的第一部分我将就我的记忆中的一些事件说明我对殷先生的认识。在此文的第二部分我想谈谈我对殷先生的一些我所知道的观点的理解与评价。大学时代我不是殷先生的“跟随者”(follower),后来对他的思想也未进行任何深刻的分析与讨论。但我对殷先生的生平事迹却有深刻的感受,对他的人格心态也有深刻的体会,对他的思想探索更有一番同情与敬意。无疑…  相似文献   

8.
巴雷特在《佛教禅宗·铃木大拙选集》导言中描述说:海德格尔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有天他在看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正在看铃木大拙的书。海德格尔说,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这正是我在我所有著作中要讲的。不管这里是否有夸张的成份,海德格尔与禅宗的相通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相通可从多角度探寻。但我以为,海德格尔与禅宗关注的核心都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他们都是在对人生意义进行冥思或静虑,也正是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海德格尔与禅宗所思所得显出极为惊人的相似。一、“有在”与“实相”——意义的设问与体验的根据海氏巨著《存在与时…  相似文献   

9.
《家庭科技》2010,(7):20-20
我以前射精的时候,都是很有冲劲的。今年我发现自己射精时,精液几乎都是流出来的,快感也大不如前。本来我并没有太在意,可是与哥们一切磋,才发现自己的问题大了。妻子也似乎有所察觉,有些不满情绪。我这样算是病吗?  相似文献   

10.
大可 《中文信息》2005,(2):12-12
1月5日下午,与我同去四姑娘山采访的同事告诉我,今晚在东门的达达酒吧有个各地山友专门组织的卢三哥悼念募捐活动。固晚上有事脱不了身,我于是便拿了100元让他为我代捐。在此次到四姑娘山采访前,我根本不认识卢三哥,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然而,通过这次元旦在四姑娘山的采访,从短短两三天与当地村民和一些山友的接触攀谈中,我仿佛看到了在四姑娘那皑皑的雪峰之巅,有这样一颗心灵在闪耀。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10,(7):21-21
申诉理由一:我小不是我的错 造成我“身材矮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其中遗传基因的影响最为根本。我觉得以下人得为我的“矮小”负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陈徒手新著《人有病,天知否》出版以来,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好评,认为是一部材料翔实丰富、开拓了文学史研究空间、颇有新意的著作。我在赞成这些意见的同时,还想补充说点具体看法。我是在此书出版以后才有机会与作者匆匆一晤,但在本书文章单篇陆续发表时就已读过并引起很大兴趣;成书后又读了一遍;然后为了想写点感想,又翻阅了多次。我所以先说到这些读书过程,是想说明好久没有像这本书那样吸引我了。也许这只是我个人读书太少、面又狭窄且兴趣所致之故。但确实也由于此书所展示的世界与我们以往所知道的当代文学史,既似曾相识却又…  相似文献   

13.
我自1961年毕业离开母校,转瞬间已是38年了。在这38年中,我仅回过母校有数的几次。一是因为工作确实忙,加之“文革”中又受迫害达十年之久,后来又调至北京工作,这些固然都是客观因素,但在主观上也流于保持经常联系,以致当我有时从梦中醒来,问自己:南开大学还是那个样子吗?不,肯定会有变化,也许变得我都认不出来了吧。这次在母校八秩华诞前夕,校刊编辑部来函向我约稿,我感慰良深:母校还没有忘记我;与之同时,我也很觉惭愧。38年间,我几乎没有对母校做出什么贡献,与当年母校对于我的教诲与培养,的确是相差甚远的。但我经常…  相似文献   

14.
狄马 《社会科学论坛》2008,(1):136-142,149
一部《水浒传》,论者夥矣!然我与大多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不同的是.我对梁山好汉的反抗行动始终持一种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我认为,当一个政权利用暴力确定不移地、系统地侵害着每个成员的生命安全时,任何一员都有权利起而抗争。即使这种抗争带来了某些不可避免的破坏性后果,这后果也首先应该由它的批量生产商——独裁者和专制政府本身负责,而不应该由反抗者负责。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我与“花山谜窟”,逢“九”而相逢,也算是一种巧合。中央电视台十台“揭秘”,探了“花山谜窟”之秘。5月5日与6日,中央的电视台,把“花山谜窟”之秘,作为专题,上下集一个小时,在最重要的时间段:早晚八点时播出这真是十分难得的,影响是很大的。2009年3月,中央十台要做这个题时,花山的赵晖总经理他们想到了我,邀我赴京。我想,此事我无理推脱。  相似文献   

16.
在成千上万的南开人中,我一家三代两地南开情,还多少有些“与众不同”呢!我是南开人,我的父母也是南开人,我的外甥也是南开人。天津有南开,重庆有南开,都与我一家三代有缘。我父亲30年代在天津读南开大学,后到重庆南开中学教书。我是生在重庆南开,长于斯,读于斯,从重庆南开幼儿园、南开小学,一直读到南开中学,50年代末又从重庆考到南开大学。我的外甥对梅生于80年代也考上了南开大学数学系。就连我的母亲张雪羽,也曾是重庆南开小学的教员,还一度任过南开小学的校长哩!我的父亲刘兆吉,1935年考入了南开大学哲学教育系。小时…  相似文献   

17.
邸红 《快乐青春》2010,(6):28-29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画画,可没有好画笔,怎么也画不出满意的图画。我的同学李斌有一盒进口的画笔,那蓝色的和胭脂红的,美得让人赞叹。唉,要是能有那样的画笔多好啊!  相似文献   

18.
我与王充《论衡》是有缘份的。1961年,我初中毕业。有一天,我在长乐县玉田镇小百货店里的书柜上买到一本书,这就是前苏联学者阿·阿·彼得洛夫所著《王充──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1964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我把很多书都留在福建老家,只带很少的几本书到北京,其中就有这本关于王充的论著。刚到北京,我如饥似渴地买了很多书。许多书都是自己很喜欢的。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这其间我的许多书,虽然一本不卖,却也大都掉失了,只有这本关于王充的论著仍然伴随我走南闯北。儒法斗争那一阵子,我…  相似文献   

19.
散曲和剧曲的比较和欣赏蒋星煜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有一些问题或现象,我过去一直很少注意,尤其是元曲方面,某些问题或现象,过去大家接触较少,我的困惑也就更多些。有一家电视台,几乎每天都有《诗与画》的栏目。其诗不限于五亩、七言、古风、乐府,而是一种"大...  相似文献   

20.
张兵 《家庭科技》2014,(8):20-20
儿子很喜欢画画,可我却没艺术细胞。面对儿子的爱好.我只能给他报个美术班。一天,我看到一本有关艺术教育的书,说家长要担负起艺术教育的责任。其实,每个人都有艺术天赋,即便毫无美术基础,也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