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为了弥补小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失误,在中东事务上一改强硬不合作态度,与冲突各方进行对话与合作,这一政策与俄罗斯平衡务实的中东外交政策基本一致.奥巴马时代,美国希望利用俄罗斯来实现其中东外交战略和政策目标,俄罗斯则希望借助美国进一步扩大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但总体上,俄美在世界各地明争暗斗,竞争多于合作.双方在中东地区的互相借重将因局势的变化和各自利益的不同而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出发点主要是"拆俄罗斯的台",拉乌克兰"向西"目的是不让乌克兰这个东欧举足轻重的大国"向东",和同文同种的俄罗斯重新结合为亲密伙伴。至于"向西"是否会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会造成怎样的代价,美国并不在乎,更不打算埋单。  相似文献   

3.
2014年3月,由于克里米亚的加入以及乌克兰东部的不稳定,美国、欧洲联盟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俄罗斯针对制裁,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裁措施。2014年8月6日,禁止从对俄罗斯联邦实施制裁的国家进口粮食。反制裁给俄罗斯农业带来了转机,也让食品工业得以复苏。  相似文献   

4.
2006年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相继进行了两场重要的选举。哈马斯出人意料地战胜了法塔赫,在孤立的国际环境中组建了巴勒斯坦新政府。不久,以色列政坛也因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却又突然卧病而发生强震。持强硬立场的哈马斯和继承沙龙路线的前进党上台,使巴以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也使巴以局势和中东和平进程蒙上阴影。巴以内部政治势力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策者在和谈进程中的战略选择。剖析巴以政局巨变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近年来巴以谈判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而对巴以局势的走向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美国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趋弱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决策精英们偏好于采取单边主义的立场,这反映在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这三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中。相对于小布什政府,前两届政府所采取的单边主义政策中强调国际组织的作用,还有其温和的一面。而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则更为强硬,不仅反映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上,还反映在与亚洲盟国、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6.
2006年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相继进行了两场重要的选举.哈马斯出人意料地战胜了法塔赫,在孤立的国际环境中组建了巴勒斯坦新政府.不久,以色列政坛也因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却又突然卧病而发生强震.持强硬立场的哈马斯和继承沙龙路线的前进党上台,使巴以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也使巴以局势和中东和平进程蒙上阴影.巴以内部政治势力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策者在和谈进程中的战略选择.剖析巴以政局巨变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近年来巴以谈判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而对巴以局势的走向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王自立 《老年人》2005,(1):10-11
由乌克兰总统大选而引发的政治危机,背景错综复杂。这场风波,充分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凸现了俄罗斯与美国、欧盟等西方势力的较量。乌克兰何去何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原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人口4998万,宗教信  相似文献   

8.
2014年,俄罗斯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始于2013年的乌克兰危机在2014年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演化为更广泛的危机。这场危机实际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在传统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博弈。俄罗斯从乌克兰手中拿到了克里米亚,西方则在战略上对俄罗斯进行严厉制裁。在经济上,西方通过压低国际能源价格来打压俄罗斯经济。由于俄罗斯经济主要依赖于能源出口,俄罗斯经济的问题很快反映到卢布的汇率上。进入12月中下旬以后,卢布汇率一路狂跌,俄罗斯通过紧急加息、抛售外汇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奉行亲美立场的伊拉克库尔德人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伊战后,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标志事件,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为重要节点,美国的伊拉克库尔德政策可以分撤军前和撤军后两个阶段。随着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的恶化、伊朗支持什叶派力量的力度加大、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沉浮和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美国不断调整对伊拉克库尔德政策。该政策是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是美国将其作为维护中东霸权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依托。近年来,随着伊拉克国内反美情绪的高涨、伊朗地区影响力的增强、叙利亚局势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美国根据中东局势变化和战略利益需要持续调整库尔德政策,伊拉克库尔德人仍将是美国中东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棋子。  相似文献   

10.
伊朗核问题陷僵局最近几个月来,围绕伊朗核问题展开的多边协调似乎陷入了无法解脱的政治僵局,伊朗反复申明其不可妥协的强硬立场,美国在海湾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人物     
劳尔·卡斯特罗当选古巴新领导人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议会)2月24日选举产生新川的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劳尔·卡斯特罗担任主席。1931年出生的劳尔虽在政治上立场强硬,但对古巴经济问题持一种灵活态度。他的一句名言是:"大豆和大炮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Дума"作为乌克兰民俗文学中重要的瑰宝,始于乌克兰哥萨克时期,约公元16世纪,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依然能够受到现代乌克兰人民的热爱。从起源入手,探讨Дума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其不同形式,了解Дума在乌克兰人民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东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刚刚发生的黎以战争,毋庸置疑美国是支持以色列的。民意测验表明美国牢牢地站在了以色列这一边,因为80%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是正确的,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担心战争可能会伤及到无辜的平民,44%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支持以色列从而解决冲突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2月下旬以来,持续数月的乌克兰抗议活动迅速发展,最终导致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流亡俄罗斯,反对派组织过渡政府,克里米亚则通过公投独立并加入俄罗斯,俄罗斯与欧美剑拔弩张,大有冷战重启之势。 乌克兰的政治局势走向目前仍不明朗,但作为俄罗斯与欧美博弈的"中间地带",其前途命运主要取决于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这一点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5.
在乌克兰民选总统被街头运动推翻后不久,俄罗斯以保护讲俄语的居民为借口出兵克里米亚半岛。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以绝对优势宣布脱离乌克兰。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承认克里米亚为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1月17日发表评论,认为俄罗斯当前的东方战略处于一种忽左忽右的态度,并对中国与俄国能否建立新型的战略关系表示怀疑。长期以来,俄罗斯人一直带着几乎是仇外般的情绪注视着中国这个东方邻国。然而,当察觉到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急切地想脱离莫斯科控制进行干预后,俄罗斯国防部长宣布将与中国进行史无前  相似文献   

17.
李柏 《老人天地》2014,(4):28-29
2014年1月19日,约1万名乌克兰反对派人士在首都基辅集会,示威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随后冲突升级,2月22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倒台,被监禁的反对派首脑季莫申科被释放。2月28日,俄军及部分乌克兰武装占领乌克兰的战略要地克里米亚。3月16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3月17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同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签署总统令,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18.
阿联酋是中东重要军火进口国,在国际军火贸易中有较好的商业信誉.海湾战争之后,阿联酋不断从世界武器生产国进口精良的军事装备,目前已成为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军火巨头争相结交的对象.可以预见,只要中东局势如故,阿联酋作为军贸大国的地位就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律 《老年人》2014,(4):12-13
正乌克兰危机已持续近四个月,游行民众高呼"加入欧盟"的背影,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的沮丧,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期待……动荡局势中的一幕幕犹如电视连续剧的剧情,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然而,危机并未因执政当局对反对派的不断妥协让步而缓解,相反,随着国际力量的介入和干预,乌克兰动荡的局势如今已从基辅蔓延至克里米亚,从内乱演变为国家分裂的态势。矛盾越来越尖锐,火药味越来越浓,乌克  相似文献   

20.
基辅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乌克兰共和国首都,始建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曾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中心,历史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因而被人们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并有"帝王之城"之美誉。不久前笔者走进了这座欧洲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