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念兹教授与外国文学研究刘念兹教授,1933年生,江苏省丰县人。195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刘念兹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欧美文学。在治...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时代,外国文学教学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坚持以文化视角理解文学,树立全球化的分析文学现象及文本的思想观念,实现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融入比较研究的方法,是当下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在多元文化语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文化语境下,外国文学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障碍:外国文学概念和内涵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和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全球化文学究竟是什么关系等都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找出解决外国文学研究的障碍对策,搭建出更好的信息交流以及学术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4.
龙怀珠 男,1948年2月生,陕西省周至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修班、北京师范大学东方文学讲习班、北京大学俄苏文学研读班各学习半年至一年。参加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函授”学习两年。现任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系党总支书记,入选学院“百名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研会理事,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学的关系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受过外国文学的影响,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这种影响就更深;同时中国文学也影响过外国文学,但这种相互影响过去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主要是因为研究中国文学的人不大了解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  相似文献   

6.
学界一般认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起点是郑振铎的《文学大纲》,然而今日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化"理论和实践,从逻辑上与郑振铎并非一脉相承。对早期外国文学研究史料的爬梳和分析表明,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当是"小国文学"研究。1920—1930年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界延续了"五四"以来对于"小国文学"的偏爱,以期望获得对中国社会有帮助的经验。"小国文学"研究奠定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基础,并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但政治化与时代化两大特征,也是其历史局限性所在。今日的研究者应当从这两大特征入手,检省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之得失,并发掘其对当下外国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有其特定的概念规范和学术要求“湖南文学”有其时空不同的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外国文学”指近代形态下的中国以外其它国家的文学;将两者比较,应以深化对湖南文学及其规律的认识为目的。区域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的着眼点表面看似矛盾,但从本土出发的比较文学研究有利于区域文学精神的把握。这一课题对于清理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总结认识湖南文学的演变规律,透视湖南精神,形成湖南比较文学研究特色都具有重要意义。课题可以从“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两个层面设计若干子课题。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潮流推动下产生的,外国文学以其进步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在文学观念、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方面发挥破旧立新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促成并促进了新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9.
忽视古希伯来文学对西方文学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是我国外国文学界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的倾向性问题。高等学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在古希腊罗马文学与中世纪文学之间增加"古希伯来文学与早期基督教文学"一章。只有补上这条线,我们才能真正把握西方文学内在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也将由此而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外国文学教材中所存在的视域偏狭、理论架构陈旧等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文学全球化时代,“外国文学”教材应以“世界文学”名之才能真正标识这一学科性质。科学文学是民族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三维统一,既秉承着传统学科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理论概括性,又体现了现代学科的相对性、开放性和整体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李吉力人与外国文学王锦厚“五四”新文学工作者们无一例外地受到外国文学的薰陶,许多人甚至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自己的文学生涯,走上文学道路的。“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各种思潮、流派,几乎像潮水一般涌向中国文坛,正如郑伯奇所形容的那样:“由于一九二二年...  相似文献   

12.
在外国文学中,英美文学文化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通过透视《圣经》剖析英美文学的来源及文化背景,研究英语文学和英语语言,以期提高欣赏外国文学的能力,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3.
跨语言、跨文化是翻译文学与生俱有的特性,由于巴赫金文化诗学特别凸显了文学的民族文化性,所以借助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论述了翻译文学最具本质性的一种特性——文化杂合性。文化杂合性使翻译文学既不属于外国文学也不能简单归属于民族文学,使翻译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探讨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三元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湖南外国文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俄罗斯苏联文学、欧美文学以及东方文学的作家作品研究、创作方法研究、思潮流派研究、中外文学比较及交流研究,以及外国文学史的编写等方面,成绩卓著,推进了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不少成果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们的外国文学教材大都以批判现实主义指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然而批判性却并非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征。对批判性的刻意强调不仅导致对该时期现实主义文学认识和把握的失当,而且也表明我们的外国文学教材编写中过于偏重政治功利性的倾向并未能得到很好的清理,因而有必要引起我们对外国文学教材编写的反省。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主体性是文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内在变化的依据 ,也是理解文学的关键所在。在外国文学的教学和普及中 ,亟待加强主体性的研究和倡导。文学主体性在历史生活推动下 ,与人的主体意识一道发展 ,经历了历史性变迁 ,代表着文学的历史水平。对外国文学的主体性研究将深化对作家、作品、人的本质以及文学存在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世界文学可谓是整个外国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诺贝尔文学奖则充分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显示了20世纪文学的实绩。文学在20世纪呈现出某些发展演变特征:文学的"多元趋向"和"本位回归",而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无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世纪世界文学的演变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泰国中世纪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特征管窥何昌邑近十多年来,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来说,外国文学研究在我国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限于视野或囿于习惯,外国文学研究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即研究是以西方主要国家的文学作品、流派和作家为轴心的。据笔...  相似文献   

19.
查明建、谢天振编著的《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以翔实的史料、清晰的脉络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研究的全景图。在探讨文化语境对不同时期文学翻译活动影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穿著作始终,对于读者系统、科学地了解20世纪文学翻译活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影响柏寒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千百年来,在中国人民的对外友好交往中,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互相交流,各自从对方吸取了适合于本土文学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文学研究需要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