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主题新探解国旺《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从它问世以来,历代进步文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明代王世贞曾誉之为“长诗之圣”(《艺苑危言》),清朝沈德潜称其为“古今第一长诗”(《古诗源》)。但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未能真正揭...  相似文献   

2.
这本译诗集名为《印度古诗选》。先要说明两点:一是“选”的范围,二是“古”的范围。所谓“选”,并不是在印度古诗中选出最好的精华,而是选其几个重要方面的一些例子。由此“一斑”还不足以见“全豹”,但是印度古诗的面貌特征也可由此见其大  相似文献   

3.
<正>郭象(252—312)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散见于《庄子注》。 对郭象《庄子注》的评价,除唐长孺先生肯定其“崇有”、“唯物”(见唐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之外,多数学者认为它属于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甚至讥之为“黑暗哲学”。他们说:郭象“并不崇有而恰恰是贵无”,郭象所说的“‘玄冥之境’其实就是无的别名”,“是一种神秘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精神境界”。有的还不顾时间先后,硬说郭象只是“表面上接过了、承袭了裴頠的崇有论”,只是为了“回答裴頠的挑战”来讲自己的哲学的。(这些观点参见某些中国哲学史教科书、某些关于郭象的评传、论文。) 本人认为,郭象长裴頠(267—300)十五、六岁,且史称其“少有才理,慕道好学,记志《老》、《庄》。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文士伟》,又见《晋书·郭象传》,《庚(山豆攵)传》),其思想形成,不可能在裴頠之后,其“无不能生有”、“万物自生”、“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理论决不是对裴頠的承袭。这个理论,怎么也不能说“是直接继承王弼的唯心主义本体论”。恰恰相反,应属于朴素唯物主义阵营。  相似文献   

4.
最近,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陈如江先生所著《古诗指瑕》(以下简称《指瑕》),系陈先生多年研究古诗的成果,兹特作文介绍。《指瑕》突出之处,在于它切入古典诗词的角度非常新颖。我们都习惯于对古诗词进行“鉴赏”,“鉴赏”其美,而对其“暇”,则避而不谈。今《指瑕》从“指瑕”这个独特的审美角度切入古诗词,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其未能尽善的瑕疵处,对改变读者的欣赏心理,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都有一定的作用。暇疵在一切已然的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承认这一存在,对暇疵进行解剖,将名篇佳作置于艺术规律的原则之中去衡…  相似文献   

5.
锺嵘评诗,着重分析诗人作品的总的体貌特征,并往往指出其渊源所自。如评曹植,指出“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数句则指其体貌特征。 《诗品》在指陈作家体貌特征时,在一部分场合明确使用了“体”字,例如: 评《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评王粲云:“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 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 体。” 评张协云:“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 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 评谢灵运云:“其源出于陈思,杂有 景阳(张协)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  相似文献   

6.
建安诗歌与《古诗十九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到建安诗歌的传承,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只谈汉乐府的影响。一九五六年,马茂元先生在其《古诗十九首探索》序言中提出:《古诗十九首》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建安诗风的前奏。然而这一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其实这并非是“标新立异”的见解,而是总结了历代诗论家上百次指出过的一个文学史现象。兹略举数例以证之:  相似文献   

7.
《史记·陈涉世家》云:“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史记·高祖本纪》也有“号为张楚”一语。有的读物据此把陈涉起义所建立的政权称之为“张楚政权”,或“张楚国”;相应地把陈涉称为“张楚王”。似可值得商榷。应当看到,《史记》对陈涉起义所建立的政权,有时只称“楚”。如《陈涉世家》叙  相似文献   

8.
翻开唐宋人的诗集,常会碰到“长句”这个词。《辞源》解释说:“唐人以七言古诗为长句。”《辞海》亦云:“长句:谓七言古诗,唐人惯称之。”日人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亦沿用此说。(按:新版《辞海》无“长句”一条。)证之以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杜工部诗:‘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足见长句最难,非有十分力量十分学问者不能作也。即以唐而论,以长句擅场者,李、杜、韩而外,亦惟高、岑、王、李四家耳。”据此,则长句是七古的别称,似已无可怀疑。  相似文献   

9.
短篇其表长篇其里——《儒林外史》结构新探徐又良建国以来,《儒林外史》(以下简称《外史》)结构研究乃是《外史》研究中的热点、焦点,成绩有目共睹,但未突破五四时代《缺名笔记》“有枝而无干”〔1〕及胡适“没有结构”〔2〕、“没有布局”〔3〕观点的框架。有的...  相似文献   

10.
“不胜其烦”、“不可胜数”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成语,意思分别是“经不起烦扰”和“数不完,极言其多”。满足这两个结构槽的成语还有很多,如“不胜枚举、不胜杯杓、不胜感激,不可胜言、不可胜计、不可胜用”等。其中,“胜”的读音,成语工具书标注有异,有的注shēng,如《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汉语近义反义成语辨析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这部成语词典收录了“不胜枚举”和“不可胜数”条。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诗歌中,悼亡诗始终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何谓悼亡诗:(一般指夫妻之间)“抚存悼亡,感今怀昔”①之诗也。由于自晋代潘岳的三首《悼亡诗》以后,“悼亡”就成了悼念亡妻的专称,因而有的论者认为悼亡诗始于潘岳。然而我们纵观悼古诗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这是有失公允的。因为第一,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悼亡诗,其中有一首《唐风·葛生》就是一女子哀悼亡夫之作。第二,我认为在封建“男权主义”时代,妇女处处受到歧视,历代文人的目光一般只对准了男人的作品,而忽视了妇女的悼亡诗,这其实是“男权主义”在文学中…  相似文献   

12.
说徽戏     
一、微戏正名微戏自始以来,叫法比较混乱,概言之,计徽腔、微调、徽班、徽部、徽戏、徽剧、弹胜、石牌腔、安庆调、安庆二黄、安庆梆子、安庆花部等名称。这些名称,有的是指整体而言,有的只指整体中的某一部分,有的有时间概念,有的则无,因此,严格说来,它们之间存有区别,不能笼统都称之为微戏;而其间异同之处,大致可分为三类谈及。第一类为“徽腔”、“微调”。据明万历刊刻的《词林一枝》、《玉谷调簧》、《八能奏锦》等曲本,其“微地滚唱新白”、“海内时尚滚调”、“新刻京板青阳时调”、“南北时尚徽池雅调”等,名称虽然各…  相似文献   

13.
从上古诗赋中可看出,同是面对短暂的人生,却产生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主张“及时行乐”;一是主张“汲汲立身”。这两种主张,在上古诗赋中又各有侧重,它们经历了一个聚散离合的发展过程。在《诗经》的部分篇章中,主要偏重于对“及时行乐”的张扬;而在《楚辞》的部分篇章中,又主要侧重于对“汲汲立身”的强调。到了汉代诗赋中,尤其是在《古诗十九首》中,这两种思想主张就趋向于融合。1在《诗经》中,同是张扬“及时行乐”的诗篇,又有一些不同的成份,有的主张“恣肆纵乐”;有的提倡“好乐无荒”。例如,《诗经·唐风·蟋蟀…  相似文献   

14.
统观《古诗十九首》中运用植物意象的十首诗歌,其植物意象可以分为四类进行诠释,即“时序之草”、“生命之树”、“遗远芳华”和表现“情爱依附”的植物意象,而每类植物意象又各自具有较为深远的文化意蕴。在对《诗经》、《楚辞》植物意象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古诗十九首》的植物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曾被郭沫若称之为“响彻干古的名句”。然而中学课本及某些古诗选注本对“酒肉臭”三字采取望文生义的解释,以为所措是豪门中“酒肉多得腐烂发臭”,这实际上是误释了。臭,即气味。《辞海》中对“臭”字的解释是:“气通于鼻皆日臭,无香秽之别。《易经》中有一句为人熟知的“其臭如兰”,就足以说明这问题。所以,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应释为;豪门府中飘出的是酒肉的香气,而路途上却是冻饿而死的穷人。被误释的杜甫诗  相似文献   

16.
接受南京师范大学、学苑出版社的联合委托,为《增订注释全宋词)}中的王安石至陈偕诸人的词作增订及注释。其中王安石词仅29首(《清平乐·留春不住)}一作王安国词),却注出一身冷汗。首先是“大谈禅宗的哲学和心理学”(钱钟书语)的11首:《雨霖铃)、《诉衷情)、《南乡于》(之一)、《望江南》,要注几乎离不开《宗教词典》、《佛学大辞典》。有的看起来很普通的词语,注起来却颇费踌躇,如《雨霖铃》中“贪他眼花阳艳”之“阳艳”,起初把它看成与“眼中之花”同一性质,认为如“太阳之艳”,后来读书偶见“阳炎”一词,解作“即…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以不可遏抑的笔触集中关注了自然界中生存在繁复冗杂、困厄无休下的人的精神状态,真正以文学的手段展示了一个特定时代中“人学”在文学乃至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这种精神式的“回归”或“复位”使得《古诗十九首》在情感体现过程中更加趋于个体、趋于自我。也许正是如此的原因才会成就《古诗十九首》作为预示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8.
读了高凤歧同志《论(资本论)中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文(见《河北学刊》1983年第一期),颇受启发,但对文中提出“做为《资本论》起点的商品,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的见解,不能苟同。由于弄清楚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性质这个问题,不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对《资本论》理论体系的理解。因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高凤歧和其他同志讨论,请教。 我认为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即第一卷第一篇所研究的商品),其性质不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到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商品是具有特殊经济规定性的商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多次指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商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是资本的产品。这种商品,《资本论》简称之为商品资本或“商品产品”,用符号 W’表示。作为资本主义商品,从逻辑上或历史上讲,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马克思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佳人 《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 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粉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红妆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明烛照红妆。” 倾城 李商隐《北齐》:“巧  相似文献   

20.
怎样评价陆机的拟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机的诗、赋、文中,遭贬责最多的是诗歌;而诗歌中遭贬责最多的,则要算拟古诗了。自宋以来,人们一直对它进行抨击,“陆士衡拟古诗名重当时,余每病其呆板”,“平原拟古,步趋若一”,就是解放以来新编的文学史,不是说它“因袭原作”(中国文学所本),就是说它“意不出原诗,只略为变换词句而已”(游国恩、萧涤非本)。当然,也有对拟古诗肯定的,如钟嵘就认为它和曹植的《赠白马王彪》、阮籍的《咏怀》、左思的《咏史》、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等一样,“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此谓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诗品·序》)清代毛先舒也肯定其中某些诗体现了“士衡之藻思”(《诗辩坻》卷二)。不过这一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