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藜  刘艳琴 《现代妇女》2010,(11):11-18
婚恋生育观这个话题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和耳朵,尤其是作为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婚恋生育观成了时下人们争论的焦点。融合当前的热点,我们以“80后”婚恋生育观城乡之间的对比研究为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从恋爱、择偶、婚姻等方面进行探讨。他们的婚恋观,呈现了多元化的状况,生育观则明显受西方文化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80后”的婚恋价值取向已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80后”出现的婚恋生育状况,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古时代女性择偶标准完全体现出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理念,母权制解体到新中国诞生,除王公贵族以外的普通女性,基本没有择偶自由权,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择偶具有了自主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理想的择偶标准是干部、专业复员军人、大学生、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政治条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是女性择偶时比较注重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女性更注重男性的学历、身高、和对方的感情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择偶标准重年龄,重健康,轻身高;重事业,轻学历,轻职业;重人品,重修养;重脾气,重经济条件,轻家庭背景;重爱情,轻婚史。女性择偶标准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差异、文化程度经历、家庭整体教养方式的影响。当前女性择偶标准的倾向实惠化、条件化、自由化、性爱化。未来10年女性择偶标准指向多元性、综合性、可变性、对象性、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徐韡 《社会学》2009,(1):62-64,F0003
“网络婚恋交友”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由共同的身份认同和同一目标而达到的、具有互动性的社群行动,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下的衍生物。本文以“符号互动论”和“社会拟剧论”为理论框架,把个体“镜中我”自我表演、对象互动以及整个社群成员互动三个层次作为理论切入点来解析网络婚恋交友的(个人、熟人、陌生人)三空间;描述了网络婚恋交友的社群互动结构的(主体、接触、意义)三因素,在这种现象中,内心情感和自我表现,都是群体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649名上海白领的择偶标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白领在择偶标准上既有一些相同表现,反映出择偶行为的理性倾向;又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表现出男性重外貌、女性重物质的倾向;并且就整体而言,女性的择偶标准更为苛刻和挑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进化心理学的择偶观点。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国青年参与的重大事件与新闻时事热点较多,从青年的国家0-3属感和民族自豪感、道德、媒介参与、择业、婚恋、健康等方面进行描述可发现青年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2011年青年社会心态存在着炫富心态时有抬头、社会泄愤情绪外显、择业“薪资-兴趣”取向上徘徊、择偶“利益-情感”取向上冲突、健康知与行之间脱节等问题。所以,应从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工作机制、缩小两极分化差距、拓宽利益诉求渠道等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来引导和培养青年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6.
“80后、90后”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青年群体,他们正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电视婚恋节目的兴起热播,青年人对恋爱、婚姻的立场价值观在荧屏内外向我们展现出来,而从中透露的有关“80后、90后”的个人发展、社会担当等方面的很多问题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一系列社会产物。由于婚恋节目的主要参与者及影响对象是青年一代,通过对婚恋节目兴起及影响的分析,有助于揭示这一现象折射的“80后、90后”的社会心理.从而探讨其反映的我国现阶段青年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青年的婚恋择偶观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2010以来的三次广州市青年发展调查数据显示,青年择偶观的变化表现为:重视道德、性格、感情等内在品质,也逐渐将"颜值"视作重要择偶标准;择偶观的性别差异明显,"郎才女貌"的传统择偶观依然存在;对网络择偶认同度不高,但对尝试网恋的态度趋于积极。  相似文献   

8.
高知女性是指拥有较高学历(大学本科以上),处于中、高级白领阶层的职业女性或仍处在为获得更高学历(硕士、博士)而继续接受教育的女性.这些女性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其中部分人可能错过了最佳婚恋时机,按照社会的一般看法,她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大龄女性".虽然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社会氛围仍然存在,婚恋中的"男强女弱"、"男大女小"、"门当户对"等观念仍根深蒂固.这些观念制约了高知女性择偶时的心理冲动,大大缩小了其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9.
高知女性是指拥有较高学历(大学本科以上),处于中、高级白领阶层的职业女性或仍处在为获得更高学历(硕士、博士)而继续接受教育的女性。这些女性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其中部分人可能错过了最佳婚恋时机,按照社会的一般看法,她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大龄女性”。虽然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社会氛围仍然存在,婚恋中的“男强女弱”、“男大女小”、“门当户对”等观念仍根深蒂固。这些观念制约了高知女性择偶时的心理冲动,大大缩小了其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0.
博客是继E—mail、BBS和即时通讯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互联网为个人提供发布个人日志的交流平台。负责任的博客提倡共享,崇尚奉献。博客给未成年人提供了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利他德性的养成。同时,博客现象也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淡化.婚恋道德意识淡薄。博客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