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樵,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郑氏读书论学,涉猎极广,著述颇丰,博学多识。本文拟对他的文字学的研究略作评述.郑樵研究文字的主要著作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等.前三种主要研究“六书”,但《象类书》及《六书证篇》二书早已亡佚,其主要观点及成果保留在《六书略》中①;《六书略》一书见其所撰的《通志》。后二种主要研究金石文字,《金石略》一书亦存《通志》中,《石鼓文考》也已散佚,其主要观点已见他书所引(详下)。另据《献皇帝书》,郑樵的字学著作尚有《续汗简…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对《说文》的校注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在校订《说文》过程中,广泛利用了当时金石铭刻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个重要事实却被一些研究者忽视了。甚至有人认为段玉裁“对《说文》古籀之外的早期古文字资料”“采取怀疑以至漠视的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文化史上,欧阳修是一位儒学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及文坛领袖。他虽然不以书法创作著称,但对书法也多有论述。他的书法理论著作有《集古录跋尾》十卷、《试笔》、《笔说》、《砚谱》、《试笔诗》、《学书诗》等。其中,《集古录》是一部金石资料汇编,所收碑刻,...  相似文献   

4.
《: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作为宋代涪州石鱼题刻收录的“朱子诗”,虽确为朱熹《观澜》绝句,但既非宋刻抑或朱子真迹,也不在石鱼所在地白鹤梁,而是大约在清代中期才刻于北岩石壁的作品,当地人称作《北岩题壁》。  相似文献   

5.
邵晋涵是金石学行家,重视金石碑刻的搜集和研究,并有意识将金石文字材料运用于<尔雅>的训诂实践.其<尔雅正义>一书计50处引用金石材料,内容涉及校勘经注,训释词语,考索典制,提供异文.在材料甄选上他尊崇金石,但不盲从.他采用的传世文献与文物综合释证方法,开启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论近代文人的金石之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近代文人的金石之癖陆草(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说近代文人对金石爱之成癖,并非夸大其辞。道光十四年(1834)仲夏,当时任福建临汀(今长订)知县的刘喜海(1793—1852)曾不无得意他说:余素有嗜古癖,鬼金石文字积四五千种,为《金石苑》,宋人题名亦几...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9,(4):72-75
周汝昌的书学思想体现于《书法艺术答问》《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兰亭秋夜录》三部专著及一些论文中。他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研究书法,后来写成专著,并继续深入研究。他在笔法、书法审美、书法定义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周汝昌的书学思想对当代书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熙载的书品人品论——从"狂狷"、"乡愿"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是清朝中叶后期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及书法批评家,其书论收在《艺概.书概》及《游艺约言》之中。刘熙载论书极重人品,并据人品为书法立品,“狂狷”和“乡愿”即其中的二品;他仰慕圣贤,心仪“狂狷”,痛斥“乡愿”,从而构成了其书品人品论的梯级。他的“书如其人”论旨在劝人坚持操守,“迁善”、“改过”。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关系韦自强书画相通,寓书法于画法之中,在我国书画史上由来已久。历代画家、书家论述很多,如元代维祯说:“书盛于晋,画盛于唐宋,书画一耳。士大夫者必工书,其画法必书法所在”。①清代董在他的《养素居画学钩深》中谈到:“书成而学画,则...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0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潘鲁生所著《民艺学论纲》,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以民艺学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它首先从民艺研究的对象、方法、品类入手,论述了“民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就如何建立民艺学的科学体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中国民艺思想的源流、品种、形态、审美特征、传播方式、文化比较,以及如何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艺传统等一系列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民艺学论纲》一书,是作者潘鲁生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作为一位青年学者,他的治学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生于山东…  相似文献   

11.
游彪 《河北学刊》2007,27(2):93-96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倪元璐作为晚明表现主义书风的重要代表性书家,其书风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晚明特殊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及中叶以来的文艺思潮,尤其是心学与童心说对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抑或说"忠义之气,临于笔墨",抑或说倪元璐师承颜鲁公与苏轼书法,等等。从社会学、艺术史学的角度以及金石碑刻书学的审美特征考察,笔者认为晚明时期人们"尚奇"、"追新慕异"的审美风尚及二王传统帖学以外的金石碑刻书学意识才是影响倪元璐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由此,笔者认为,倪元璐书风的形成,其实质就是帖学与金石碑刻书学的结合,是以帖为基、以碑为辅,可把倪元璐书风看做是最早向碑学习、帖中含碑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两清堂,座落在歙县新安碑园内,是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收藏陈列《余清斋》、《清鉴堂》刻石而建。古徽州歙县西溪南的余清斋主人吴廷和莘墟清鉴堂的吴桢。曾在明万历间,出其所藏历代书家名跋,经董其昌、陈继儒评判后,镌有《余清斋》、《清鉴堂》刻石问世,徽州入合称“二清”法帖。其中有誉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与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倍受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范桂觉 《南方论刊》2015,(4):99-101
东晋王羲之在我国书法史上被尊奉为"书圣",历来一直为书法家竞相学习。笔者结合多年之书法学习经验,简要阐述王羲之楷书、行书、草书之于书法创作之重要意义,并由此简论当代书坛书法学习观念之种种倾向,以期对当代书法创作作一些深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他一生追随孙中山、黄兴奔走革命,以务实、勤勉、激进而著称于世。他力主“中央革命”,多次图谋打入清廷内部,实行反戈一击;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亲制炸弹,组织暗杀团,对清廷要员实施暗杀。他还是著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者,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编》、《神州日报》、《民立报》等多种报刊的总主笔或撰稿人,撰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皆能言人所不敢言”①,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黄兴赞誉他…  相似文献   

16.
《红楼解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红学”新学派──“解梦”派的诞生。它的基本理论是成:《红楼梦》如“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背面则隐写着一部真实的历史。为了能看到这部历史,创立了六大理论支柱: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有自己特殊的创作规律的理论;关于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理论;关于脂砚斋即曹雪芹和他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的理论;关于曹雪芹写作奇法、秘法的理论;关于《红楼梦》中存在雍正帝和曹雪芹两套纪年的理论;关于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的理论,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红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理论,不仅可以在脂批引导下看到《红楼梦》背后所隐写的被乾隆删削的真实历史,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红学”难题。  相似文献   

17.
《山左金石志》是毕沅与阮元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部分地金石目录著作,开山左一地金石著作之先。该书搜罗广泛,体例成熟,考证精详,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其质量之高,声誉之隆,皆是众多学人努力的结果。《山左金石志》的作者毕沅与最终勒定和刊印全书的阮元贡献相当,近人对毕沅著作权持误解否定态度是不应该的。《山左金石志》的编纂是毕沅与阮元两个幕府史学活动的承续,其编纂催化了阮元幕府的形成,并为乾嘉时期官私互动的修书事业提供又一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8.
在传播史、文献史、艺术史上皆占有重要地位的金石文献一直是国内外学界较为重视的研究对象。本文欲在厘清藏族金石文献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藏族金石文献作一探讨。人类最早的传播符号是图画,如各文明古国发现的众多岩画作品。而文献则不能脱离文字这一传播符号,距今5干年前  相似文献   

19.
正如施蛰存一直坚持根本不存在现代诗派的观点一样,金克木始终不承认自己是“现代派”诗人;但我们说他是“《现代》派”诗人恐怕是不会错的。金克木走进《现代》多少有一点仍然。他虽然在二十年代于故乡安徽寿县读小学时即已开始习诗,1930年前后来往于北平的几所大学旁听时笔耕愈勤;但当时他并“没有以诗出名的欲望,甚至没有挣稿费的‘野心’”①,只是借诗抒发感情而已。1932年,在山东的中学与初级师范任教的他,随意将草就的《秋思》等几首小诗寄给北平的一位朋友,不想那位朋友竟把它交给《现代》刊发了。因之诗人深得编者…  相似文献   

20.
方国瑜先生治云南地方史、民族史,历来重视云南金石文物资料的搜集、编纂和研究,并在少数民族金石档案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在云南金石档案研究方面,他的独到见解已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治学思想和金石论著已成为云南学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