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隐私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人事管理者在人才引进、考核选拔、人才流出等环节面临着大量直面员工隐私的环节.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做好员工的隐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广告,性隐私与丧失了的羞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现代妇女》2000,(1):16-16
一位著名的广告人说,最有力的广告创意应当具备四个因素:明星、隐私、性和悬念。这虽是一句不无调侃的话,但看看如今满大街的广告、“广告文学”和“广告行为”,不能不惊叹他概述的准确。隐私并不专指性,但性方面的内容显然属于人类的隐私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隐私。对性隐私,人们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一种窥探的欲望,也会在它面前感到羞耻。一巨性隐私成为广告瞄准和摄取的目标,结果无非是将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窥探者无须躲在帐子后面,同时脸上的羞耻感也将被一层层地剥落,把避孕套广告做在公共汽车上,无论赋予它什么美名…  相似文献   

3.
吕雅英 《职业》2008,(11):23-23
隐私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人事管理者在人才引进、考核选拔、人才流出等环节面临着大量直面员工隐私的环节。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做好员工的隐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隐私,我们经历了三个时代. 早期,拒绝隐私.曾经它是被我们讳莫如深的一个词,几乎和"作风问题"同义.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一个有隐私的人,就等同于一个复杂的人,一个藏污纳垢的人,一个小人;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人的隐私保护是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对未成年学生这一群体来讲尤为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体系尚存在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落伍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不仅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卫华 《职业》2014,(11):156-158
当下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电子商务如何安全运行,以及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怎样得到妥善保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有关消费者信息保护和公民隐私受到侵害的几种情况,并提出政府、行业、消费者自己和最新的技术都应该发挥作用来保护个人信息.政府应该通过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行业应该自律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消费者自己应该提高保护隐私的意识;技术工具,包括电子商务中所使用的各种网络安全协议和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技术等等,应该保障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隐私应当受到这些措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宋臻 《职业》2005,(1):58
记出差时晚上与上司共处一室,常常令女性非常紧张,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礼仪? 朱对上司表示充分的尊重是基本的礼仪,而尊重对方隐私又是礼仪的首要环节,出差时和上司同处一室,不论是自己隐私在上司面前暴露,还是上司的隐私在自己面前暴露都是挺尴尬的事.  相似文献   

8.
轻衣素脸,蜷缩在自家沙发的怀里看一本写很多“别人”外遇的书,多少有点窥人隐私之嫌。从前人们的隐私都憋在心里,现在专往书里写;从前打听别人的隐私是件不光彩的事,现在不用打听就有人主动告诉你,躲都躲不了。话说回来,谁没点儿“绝对隐私”?比如外遇,乃爱情之外有所遭遇也,亦属隐私范畴。为情而爱,为爱而欲仙欲死,总有令人唏嘘的。有道是男人重性,女人重情,即便是在外遇中。用人道主义的态度看外遇中的女人,便会发现她们在那种既尴尬又无奈的情感处境中,所遇到的真正对手其实不是男人,而是以男人为主体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亲朋好友的社交圈内,每个人都会有几位亲密无间的同性或异性密友.然而,与密友谈隐私,诉衷肠,应把握一定的尺度.要保持距离原则,也需注意环境场合.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和借鉴. 1.谙悉密友的保密程度,方可谈及隐私.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1日,谷歌新的隐私政策开始生效.这一隐私政策覆盖了Google+、Gmail、搜索、Youtube、Maps等多项服务.谷歌将这些服务中的用户个人信息整合到一起,使广告客户能投放更具相关性的广告.这一政策调整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和用户的质疑.如今,谷歌、Facebook、微软、苹果等这些以创新思维著称的高科技企业正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我们依赖于这些企业提供的创新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通过追踪用户行为收集的大量个人信息引发了全社会的隐私忧虑.  相似文献   

11.
阿蛮 《女性天地》2008,(4):32-32
晒隐私的第一拨高潮应该是由安顿们创造的“绝对隐私”热。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好处是,网民自己可以一手操办隐私的书写和传播,而不像安顿时代,隐私的命运只能交由媒体记者陈述表达。你的隐私别人作主。在这个什么都可以拿出来晒的时代。如果晒隐私不像陈冠希“艳照门”那样伤害他人。对以含蓄为美德的中国人来说,不失为一条清理内心淤积的良性通道。把不能说的秘密说出来,解放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现象具有回应性、集群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特征,它的发展是以网络虚拟社区为基础,是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利益表达与社会控制的行动过程。面对这一社会现象,如何把握知识共享与保护隐私的界限,防止多数人参与的网络暴力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代表观点:绝不接受情感隐私的隐瞒 代表人物:王诚,26岁,事业单位职员 在王诚看来,虽然自己的恋爱经验不多,但对结婚这件事有很明确的原则,那就是必须向对方无保留地坦白情感隐私.王诚觉得,隐私权的侵犯是指自己与外人之间的矛盾,恋人或夫妻不一样,既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就应该任何事情都如实相告,坦诚互信.不存在隐私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14.
谁都有隐私,哪怕就是恨,哪怕就是前夫前妻,也没有必要把隐私弄得粉尘四起。给对方保留适度的尊严,当然,这也是留给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如今网络的普及,人们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形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传统隐私保护方式已经远远不足以保护现今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形,比如网络个人数据泄露、各种不雅"门"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利益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并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相比之下,我国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却几乎为空白,这使得许多侵犯网络环境下隐私的行为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因此,对我国网络隐私的保护进行研究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6.
隐私,顾名思义,就是不愿告诉人的或个愿公开的个人的事。俗语“家丑不可外扬”,悦的就是家里的事别让外人知道,也有保护隐私的意思。我们这里讨论的隐私不包括其他方面,主要指惰感隐私。 中国人一向保守,说到稳私,总认为它包含了晦暗的、隐秘的、暖昧的──总之是见不得光的东西,所以,自然不希望别人知道。如果一不小心被别人窥见了隐私,在封建社会,那必是得“自挂东南枝”或“举身赴清池” 的。 就是在前几年,隐私暴露给人家, 那也说不得被敲几次竹杠,落得个花钱免灾。 第一次听到“隐私权”这个词,是从外国的电影生 但觉得…  相似文献   

17.
男性的秘密     
美满的婚姻人人渴望,和谐的性生活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性已不再是什么神秘的禁区。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传递方式的根本改变,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遇到一些十分隐私但生活和感情交流并非可有可无的问题时,  相似文献   

18.
近日,重庆洋人街建设的一座以性为主题的“性公园”,以裸体雕塑招徕游客,张贴裸体人像、壁画,介绍国外性习俗、性文化等,引发市民广泛质疑,媒体对此也进行了监督报道。最终,这座在建中的“性公园”被全部拆除。重庆性公园引发的争议,实际上是中国近年来关于性文化、性道德、性教育领域各种争论的集中反映。伴随社会从封闭到开放,性也从绝对隐私变成了公众文化,其间,性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了发展,但同时,性的淫秽性和低俗性也乘虚而入。特别是性文化成为商业手段时,很多认识的界线开始出现了模糊。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腐败都怕暴光。中国在当前情况下成本最低的反腐败就是给新闻监督以自由。一方面要制度上的支持,一方面要硬性的法律规定。那么任何机构、任何个人,财政、交通、承包方都没有隐瞒信息的可能。用公众的钱,每个人都是这份钱的主人,都有权过问这钱是怎样花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法学界对于隐私(Privacy)的探讨和研究一直方兴未艾。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是:“隐私乃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这揭示了隐私最本质的特征——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但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