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功的定义δW=F·dr及功率的定义N=F·V之中,dr及V怎样理解?静摩擦力是否也能做功?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表现出的精与神通过气的贯通得以把内向功转化为外向功,形成了一定的外部动作,就产生了"形"。就内外关系而言,内向功是钢琴演奏的本性及根源,外向功是钢琴演奏的运动及过程。在内向功的三个环节中,气是主导,形则是沟通内界与外界的桥梁。而精与神的境界传递则需由气贯通,只有做到贯气,才能将内向功溶入外向功,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3.
功定义式中的“位移”,必须站在动能定理的角度去认识。之所以造成如此多的误解,是由于先单独定义功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功和能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深刻地理解功和能的概念,熟练地运用功和能的关系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对于学好物理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物理学教材中对功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表述,主要差别是对其中"位移"的不同理解.通过实例分析,结合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对功定义中"位移"有了正确理解,认为功定义应为"力与力所作用的那个质点位移的标积".  相似文献   

6.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是几千年来古代妇女必须遵从的所谓"四德"之一.远从<周礼>开始,文献中就有与"女红"同义的词存在.可以说,中国古代妇女的日常生活史就是一部"女红"史.本文从"女红"这一语词的语素"红"字的读音出发,对同样读音且在这个义项上互相通用的三个词女红、女工和女功的出现作一时代考证,并且粗浅讨论其通用的原因,并指出"女红"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甫华州罢官西行秦州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唐书·杜甫传》载:"(乾元元年,甫)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遂为后世所宗,古今皆无异辞,然而这个说法并不成立。首先,《新唐书》"弃官"说文献上缺少依据;另外,古今治杜者归纳地杜甫"弃官"的其他理由亦不充分。按杜诗中尝自言"罢官",而罢官是符合事实的。杜甫罢官的原因与他华州任内荒怠职务有关,尤其与他任内触犯禁内外官员"私出州县界"法律规定有关。杜甫因为牢骚太盛而行为有失检点,导致罢官是必然结果,而西行秦州则是他罢官后无奈中的仓促选择。学界为了完成诗人的完美形象,故乐于弃官说而未能深究罢官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功的两种定义方法的差异,通过实践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合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透过"意向的好"与"意向所向底好"两个范畴阐发了其"以志为本"的志功合一观。冯友兰"以志为本"的志功合一观是对动机论和效果论的双重扬弃,是中国志功观发展史上重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0.
11.
古龙是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之一,台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以“求新求变求突破”为创作宗旨,在武侠小说的主题、叙事、语言等方面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古龙研究已走过30年,古龙的生平创作和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都得到了细致的探讨,出现了现代观念、文体创新、金古比较、创作影响等热点议题。现代性视野的进入和研究方法的丰富,使古龙研究获得了领域上的拓展和学理性的提升,但总体上看甚显杂乱、不成体系,面临着类型学上的困境。探究古龙小说类型特征发现:现代都市平民生活体验的武侠意识形态,是市民文化和政治环境的产物;侦探推理模式和“浪子/游侠”模式形成的武侠形式结构,体现了事件中心建构方式到人物中心建构方式的转变;古龙武学和市井江湖组成的武侠专门知识,革新了传统武功设定和江湖背景构建,三者共同构成古龙小说的类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统武术除了有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的功能,还有着武术的技击价值,这对于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传统武术发展到现在,武术主要的运动形式便是套路练习。它既蕴含着现代武术的技击价值及作用,也通过套路演练充分体现了武术的神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法、与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传统武术文化中有利于健全人格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归纳、分析,认为传统武术在传授武术技术的过程中较为重视以伦理型文化为主的道德人格塑造,为促进武术文化全球化发展、帮助广大习武者更快地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必须充分挖掘武术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对习武者的健全人格塑造与培养。  相似文献   

14.
“武林秘籍”在武侠小说中频频出现,皆受瞩目,是武侠小说常见模式之一。“武林秘籍”模式导因于“武”,从“武林盟主”、“武林至尊”的区别中,可以发现在武侠小说中,武功是最关键的因素。“武林秘籍”的设计具有高超性、隐秘性、神异性、灵妙性、正宗性、道德性的特点,对小说的情节设计及推展具有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武术与时俱进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传统武术的演变和创新。与传统武术相比较,竞技武术在理论、形式、目的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现代竞技武术是不同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它的目标直指奥运会;传统武术面向世界人民的健康,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武侠小说为何走俏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武侠小说走俏市场是一个毋容置辩的事实。其原因不应仅仅从时代的经济、思想、政治和文化等各种外部因素中去寻找,而应着重从武侠小说自身所蕴含的武侠精神、人生思想和艺术审美价值来探讨。作者着重就武侠小说中的武侠精神和人生思想作了初步的阐述,见解新颖,富有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本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成熟于中国的农业社会,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资本的作用下,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改变,中国传统武术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形态也逐渐改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统性"显露无遗,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这一悠久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自产生与发展至今,始终师承着“习武先修德”这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然而,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有其不同的道德规范及要求。道德规范作为人类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对一定社会的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在现今的社会主义思  相似文献   

19.
从武术运动的内涵出发,指出了武术运动对塑造现代人个性特征的价值:一是有利于满足现代人的运动需要,二是有利于培养人的品德修养,三是有利于培养人们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四是有利于发展人的智力,五是有利于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六是有利于培养人的参与意识,七是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我省的武术运动从20世纪初的强省,到八、九十年代的大省,到近10年来的弱省的发展过程说明,领导重视,领队的管理能力和教练执教能力,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我省武术运动发展要解放思想,开发赛事,扩大影响,加强专业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