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徐立平  刘 《理论界》2000,(3):58-58
中国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的银行业将如何面对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外资银行的介入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我国银行业应采取哪些积极的对应政策 ?就这些问题做如下探讨。一、外资银行的介入取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按照有关的协议和规定我国必须向其它国家进一步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届时 ,外资银行势必长驱直入。外资银行的介入 ,究竟会对我国的银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从目前掌握的一些资料看 ,大部分外资银行希望我国在经营地域、经营的客户对象、业务品种等方面向国际上发达国家看齐 ,能够全面开放。外资银行未来介…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后,沿海各产盐区先后沦于敌手,大批存盐滞留盐场。为避免存盐资敌,满足战时军需民食对食盐的需求,国民政府根据当时“商疲力竭”的盐业运输实际现状,及时调整盐务运输政策,实行官商并运。抗战初期成立的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四联总处,根据战时盐业运输政策调整的实际需要,大力实施战时盐务贷款政策,利用国家各大银行的金融力量大力开展贴现与放款业务,尽力向国家所属盐运机关、盐商提供贷款。从资金方面确保战时盐业运输的顺利进行,为将沿海大批食盐抢运到内地创造了条件。伴随着战时盐业“官运”规模的扩大,四联总处提高对战时盐业运输的认识,将盐务贷款上升到关系抗战胜利的高度,对于国家所属盐务机关及各地盐运商的盐业运输贷款需求,尽量给予协助办理。历史证明,四联总处所实施的战时盐务贷款,在促进战时盐业运输,满足大后方军民食盐需求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战时食盐的抢运与运销。从而支持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转型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必然选择,至于如何转、往哪转,需要密切结合未来一个阶段宏观政策的演进趋势。从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政策上看,“双减”综合治理会持续地往纵深方向发展,强制监管常态化将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基本趋势。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现有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向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素质类培训和其他种类培训三个方向转型。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描述,校外培训机构只有遵守“学校教育补充”这一定位,顺应国家政策的要求,恪守教育公益性,才能成功实现转型发展。未来,校外培训机构无论在服务学校发展、开展素质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还是在提供出国留学、服务老年教育等方面,都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呈现爆炸式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涌现了P2P及众筹等网贷平台,互联网理财产品搬走了许多银行存款,互联网保险也迅速发展,这些都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影响,弱化了银行业支付中介的地位,分散了银行业零售业务,创新了银行业价值创造方式,优化了资金的配置效率。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大竞争力,银行业应进行转型升级,从服务质量、拓展业务和吸引客户三个方面部署发展战略,以期在未来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农业银行大庆分行大力拓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通过采取行业分析、实施“双优”战略等系列措施,在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基础上,锁定农户小额贷款支农方向,从体制和流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防控风险,确保新增农户小额贷款质量。贷款从主要投放到AA级以上优良客户、房地产行业转向重点支持农村经济、农户小额和个人消费领域,有力地贯彻落实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信贷结构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庆社会科学》2012,(6):155-155
米军、刘彦君、刘坤、陈菁泉撰文指出,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转轨国家产生多方面影响。外资银行进入对转轨国家本国银行业构成明显的竞争压力,影响家庭和企业贷款配置以及本地银行经营绩效,并且影响到转轨国家的金融稳定性。虽然,大量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及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歧视”以及国家税收等宏观政策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融资不足成为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政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及宏观政策的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已经或即将失去它应有的政策效应。在全国税收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税收政策应在充分考虑东北地区特殊情况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
助学贷款是国家实施科教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在相当程度上为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保证,也是金融部门拓展业务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从总体情况上看,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贷款推进非常艰难,如何化解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风险,有效提高贷款投放工作亟需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敏 《理论界》2008,(2):90-91
学校是国家助学贷款法律关系的重要环节,在借款学生、贷款银行和政府之间发挥着联系纽带作用。然而近年来,悄然出现的“学校慎贷”现象,表明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权利义务安排上赋予了学校较多的义务。本文重点分析了学校法律地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提出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行政主体资格,理顺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学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