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湖北哲学学会5月19日召开了关于思惟与存在同一性問題的討論会,有些高等学校的哲学教研室也討論了这一問題。在討論中,大家对思維轉化为存在的条件問題存在着不同的見解。第一种意見認为:思維轉化为存在的条件是思維必須正确地反映存在。思維轉化为存在必須以正确認識存在为前提,只有正确地认識了存在,思維才能轉化为存在。錯誤的思維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也就不能轉化  相似文献   

2.
今年《哲学研究》第4—5期刊登了裕西、曉天的文章,他們認为錯誤的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理由是:第一,思維是存在的反映。无論正确的思維和錯誤的思維都可以找到它的客观的物质根源,因而从思維和存在的相互联系以及思維对存在的依赖关系来看,錯誤的思維和存在也有同一性;其二,錯誤的思維和存在之所以有同一性,还表現在錯誤的思維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轉化为存在,这里的条件便是人們的社会实踐。关于这个問題,我們在学习中有些看法是否正确,提出来請大家帮助批評。关于人們的認識过程,毛主席教导我們:“我們的结論是主观和客观、理論和实踐、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統一”。人的認識由感性开始了解了事物的表面現象,通过不断的实踐,这些印象反复了多次,在認識过程中引起了飞跃,产生了概念,这对事物有了本质的了解,并且通过推理判断就产生了合乎理論的結論,但是这个論理的結論还需回到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哲学系就“思維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題举行了科学討論会。师生們一致認为,世誠同志以否認思維与存在的同一性为中心的各种观点是錯誤的,他的观点必然导向二元論和不可知論的錯誤道路。討論会对以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1)思維和存在同一的基础是什么?有人認为思維是物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的实踐也是一种客观的物質活动,因而思維和存在統一的基础就是发展着的物質世界;有  相似文献   

4.
王翚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60年第9期的“試論錯誤思維及其与存在的关系”一文,以否认錯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为中心,并对錯誤思維的性质问题、科学的进步和人类认識发展的关系問題、錯誤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与思想改造的关系问题等,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觉得,王翚同志对錯誤思維和存在的关系問题以及其他問題的看法,不仅有着許多值得商榷的观点,并且还有不少明显的錯誤,有的地方,甚至歪曲了经典著作。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主要就錯誤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提出一些看法,与王翚同  相似文献   

5.
读了世誠同志关于思維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几篇文章以后,我深深感到有进一步認識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辯証唯物主义的区別的必要。譬如說,是不是所有唯心主义者(不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或客观唯心主义者)都認为思維与存在是等同的;是不是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認为感觉是唯一的存在呢?为了明确这种种的問題,我們必須对以往的哲学家作出正确的評价。在下面,我只预备对黑格尔哲学的中心思想作一簡略的評述,借此来使自己明确一下究竟黑格尔与貝克萊、康德等人有何不同。由于我对黑格尔所知有限,又对馬列主义和毛澤东思想学习不够,文章难免有錯誤之处。不管正确与否,謹提出自己的淺見以供讀者参考,并請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6.
形式邏輯的邏輯形式的內容的問題,是邏輯学中长期以来未解决的問題。弄清楚这个問題,有助于我們认識形式邏輯这門科学的特点,有助于了解辯証邏輯与形式邏輯的关系。怎样理解邏輯形式的內容? 有不少人认为,思維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等)虽有內容,但形式邏輯是撇开思維的具体內容从結构、构造方面来研究思維形式,即把思維形式的結构概括成各种邏  相似文献   

7.
革命实践中的思維活动問題,是邏輯科学領域中的一个嶄新的問题。这一問題,实质上是有关如何把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种活动紧密地衔接和結合起来的問題。 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抽象,为认識世界提供了真实的思維材料,同时,也为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建造蓝图。在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經典著作中,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总是完美地被反映为科学的統一体。作为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抽象,是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的結果,而具体地分析对象的具体矛盾,則是辯証思維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是否把辯証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規律应用于唯物主义的認識论——反映論,是区别辯证唯物主义認識論与旧唯物主义認識論的一个重要标志。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之一,就是不能把辯証法应用于反映论,它否認思維和存在的既对立又統一的辯証关系,因而把思維符合存在当作絕对的、不包含矛盾的符合。世誠等同志反对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理由之一,就是認为思維之反映存在只能是不包含矛盾的、絕对的一致与符合,凡是有矛盾的、有差别的东西,就不能说是同一的。他說:“思維和存在毕竟是有差別的,毕竟是不同一的”。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維和存在的关系中去。最近,强立群同志在“錯誤思想和存在有同一性嗎?”一文中虽然承認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但是他的具体观点却又和世誠同志一样,把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当作是不包含矛盾的、絕对的一致与符合。否定了辯証法的对立統一规律的普遍性。他認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一致性’的同义语,就是指思維和存在,主观和客观能不能一致,能不能  相似文献   

9.
我們的文艺理論,是在內部的自由討論中发展的,是在对反动的和錯誤的文艺思想的斗爭中发展的。解放后不久,我們就討論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問題,新詩发展問題,新英雄人物創造等問題。1955年以后,又先后討論或辯論了典型問題,現实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現实主义問題,世界观与創作方法問題,形象思維問題,新詩发展問題,以及革命現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結合等等問題。其中有一些問題,通过內部的反复的自由討論,得到了进一步地明确。还有一些問題,通过对反动的和錯誤的文艺思想的斗爭,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明确。理論問题的进一步明确,反过来也就促进了文艺批評的发展和文艺創作的繁荣。本文,想就典型問題、現实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現实主义问题、以及世界观与創作方法问题的爭論情况,分別地进行一些概括的叙述和簡略地发表我个人的見解。  相似文献   

10.
賈文昭同志的“试談文艺理論中的几个爭論問題”一文,就十年来文艺理論中几个主要問題的爭論情況作了簡要的叙述,并表示了自己对这些問題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部分是正确的,但对典型問題的理解,却是錯誤的。作者虽然在叙述中批判了修正主义的人性论观点,但是自己的認識仍然是人性論的,超阶級的。这主要表現在对典型形象的共性和所謂时代典型、民族典型的理解上。作者写道:典型是鮮明的个性与充分的共性的統一。所謂共性是什么呢?作者概括了三种說法:1.共性是一定社会力量的本质;2.共性即一个阶級的阶級性;3.共性可  相似文献   

11.
1962年4月12日《文汇报》刊載了陈翰伯同志的《关于科学史上的錯誤观点》一文以后,引起了关于真理和錯誤問題的討論。9月27日《文汇报》又发表了陈翰伯同志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一文(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的,均见此文),对一些問題作了答辯,讀了以后,得到很大启发。但觉得其中仍有几个問題,有进一步探討的必要。真理和真理的認識过程不能混为一談陈同志认为相对真理(实际上就是真理)包含錯誤。他說:“……因而,我們說某些相对真理包含錯誤,是不足为奇的”。按照他关于这个看法的論述,我认为:第一,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的原始积累問題,是研究中国資本主义发生、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問題。中国在历史上曾否有过原始积累过程?如果有过,它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完成?目前对这些问题还存在着分歧的意見。分歧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对原始积累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因此,先谈一談我們对馬克思关于原始积累理論的一些認識。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潛先生发表在《新建設》1960年4月号的“生产劳动与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一文,副标題曰“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踐观点”,他說列宁的反映論还不足以完全解决美学根本問題,尚須加上馬克思論艺术时所持的、与“社会意識形态的观点”相并行或相結合着的,“生产实踐的观点”那一論点的补充論証。其中关于“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的解釋,又是他在“美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美学?”一文相关部分的进一步发揮。全文处处引証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为依据,不少地方把問題談得相当深入,值得特别重视。但他关于美的基本看法,在这一篇里虽未明言,在前一篇里却依然坚持“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統一”(加了“辯証的”三字),“純粹主观的美与純粹客观的美,都不存在”。正如(?)仪同志所指出的,他仍是保持着旧观点,只是作了新說明。朱先生这篇文章的內容很丰富,涉及不少美学根本問题。其中有些見解,并非都是錯誤的,甚至很精辟,本文不一一分析。只拟圍繞何謂“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及其附带有关諸問題,試提几点质疑,向朱先生和致力于美学研究的同志們求教。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第一期《江汉学报》上,发表了邓翰維同志《对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級差地租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探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級差地租”的形成及其分配問題,而且还涉及到馬克思主义地租理論的一个根本問題,卽:級差地租发生的原因,或者說,級差地租形成的經济条件問題。对这个問題,想談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井請教于邓翰維同志。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和研究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論和社会主义經济运动規律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一些有爭論或疑难的問題。在《关于生产关系的几个理論問題的研究》一文中(載1961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我曾对其中的“所有制問題”、“生产关系总和問題”以及“生产关系和經济基础问題”,提出了自己的粗淺認識。本文拟繼續就馬克思主义学者有爭論的“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問題”作一些研究和討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逻辑学界爭論得最热烈的問題是“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关系”問題。这个問題是有关形式邏輯的重要問題。它牽涉到形式邏輯对象的性质、客观基础以及形式邏輯在認識中的作用等一系列根本问題。在討论过程中,有的同志主張真实性和正确性是統一的;有的同志則坚决反对这种看法。究竟真实性和正确性是不是統一的?我感到有以下  相似文献   

17.
我國自解放以來执行个性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教訓,总結这些經驗教訓对于今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会是有益的。下面所列举的問題也还只是許多已經討論过和正在討論的問題中的一部分。 1.学与思:智育包含知識的提高和智力的發展兩个方面。我們所要培养的人才不僅要有知識和技術,而且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認識的过程來看,我們必須在实踐中观察了一定的事实和現象,才能引起思維活动,產生概念,  相似文献   

18.
这一期,我們除了繼續发表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規律的討論文章外,又发表了关于計件工資問題,关于“两个过渡”問题,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規律問題,两条腿走路与对立統一法則問題,教育上的理論与实践问题,以及心理学和文学的阶级性等問題的文章多篇。这些問題都值得学术界研究和进一步展开討論。关于“两个过渡”問题,实貭上是对不断革命論和革命发展阶段論的理解問题,而这个問題,又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規律問題,两条腿走路問題,理論与实踐問题,都属于唯物辯証法在实踐中的运用和发展的問题,过去一年在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中,生动地发展了唯物辯証法,有待于理論工作者加以总結和闡明,以便进一步指导当前的实踐。这些文章,都是属于探討性、研究性的,可能正确,也可能錯誤。我們发表出来,目的在于經过討論,集思广益,以加深对問題的理解和培养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9.
方以智的認識論 (一)关于方以智的认識論問題,侯外庐先生在《东西均·序言》里讲: “在思維与存在的关系問題上,方以智最光輝的命題是薪火的比喩。他說:‘火固烈于薪,欲絕物以存心,犹絕薪而举火也,烏乎可?’<道艺篇>。人类的思維活动,即能思的‘心’,是依存于物质存在的,‘本一气耳,緣气生生,所以为气,呼之曰心’<尽心篇>。这里用薪火来比喻物与心,比古代无神論者以烛火喩形神更为明确,在理論上提高了一步”。在这里,侯先生虽未明确說出方以智是唯物論,但其言外之意很清楚,认为方以智用薪火喩物、心,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可是这样认識是有問題的。第一,我們知道,思維与自然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演繹方法論和演繹邏輯在通常的思維过程中,人們运用演釋推理来論証所提出的命題的真理性。演繹推理就是这样的推理:在前提是真命題的条件下,由之推出的結論不可能是假的,因为前提和結論之間有引申(entailment)关系。但人們通常并不認識这种引申关系的一般規律,或者說,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