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主体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影响信息传递效率的重要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重塑空间结构来减少由于地理距离造成的信息损失.本文利用中国高铁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高铁开通影响股价同步性可能存在的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沿线企业的股价同步性,采用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主要通过信息效应而非治理效应来降低股价同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初始交通资源匮乏和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高铁开通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新经济地理学和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领域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证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为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实现区域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本文利用高铁开通这一自然实验衡量经济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成本的降低,采用双重差分法,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角度研究了高铁开通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文章研究发现高铁的开通带来了所在地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这一关系在只开通非城际高铁和同时开通城际和非城际高铁的年度更为显著。进一步渠道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外部监管环境较弱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文章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促进了信息的跨地区流动,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的提高,提供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市场环境影响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了分析师研究报告的文本语调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首先爬取2006年至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377644份分析师研究报告,随机选出10434句文本并人工分为积极、中性、消极三类形成语料库,以此训练11种机器学习方法并比较各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最终选择朴素贝叶斯方法估计出分析师研究报告的文本语调.实证分析发现,分析师积极的文本语调显著降低了所追踪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这一结果与已有多数研究结论不同,但在做空机制欠发达的中国资本市场,个体选择性知觉理论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释.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分析师积极的文本语调通过激励公司发布更多公告、引导机构投资者买入和吸引其他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显著降低了股价同步性.该研究对于投资者关注研报语调指标、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政府部门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内幕交易的好处和坏处以及监管的必要性是金融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内幕交易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然而,有一种观点却认为内幕交易对于将公司层面的特质信息更及时、更精确地融入股价有重要贡献,因而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基于该逻辑,内幕交易“似乎”客观上能带来公司特质信息,并呈现出较低的股价同步性。 基于股价同步性的分析,利用2007年至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Stata软件以及控制行业和年度固定效应的OLS回归分析方法对内幕交易与股价同步性的真实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将知情交易概率作为测量内幕交易的指标,重新考察内幕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信息环境等因素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为了使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考察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尝试将内幕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区分为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认清内幕交易的真实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内幕交易的确能降低当期股价同步性。但是,内幕交易的信息传递属于一种非正式渠道,其作用会受到信息环境的影响。当信息环境较好时,内幕交易对当期股价同步性的负向影响会削弱;当信息环境较差时,内幕交易对当期股价同步性的负向影响会加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幕交易会导致其他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并提升未来股价同步性,最终降低资本市场的效率。 进一步探索内幕交易的真实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内幕交易可以提升资本市场效率的说法,有利于提升广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财务学研究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统计量R2作为股价同步性的度量指标,而对R2代表的经济含义学者们持有信息论和噪声论两种对立观点。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股价同步性所代表的经济含义以及知情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并以深市2003年至2004年在主板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EKOP模型估计股票的信息性交易概率,将其作为知情交易的直接度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信息性交易概率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性交易概率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呈高度负向相关,即知情交易通过增加股价中的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由于市场层面的信息与公司特质信息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不同,进一步将信息性交易概率分解为市场信息性交易概率和个股信息性交易概率,分别纳入回归模型中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个股信息性交易概率对股价同步性有负向影响,市场信息性交易概率与股价同步性有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发现为R2股价信息含量的解释提供了有利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同涨同跌"现象,高度的股价同步性严重损害了股票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共同宣布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通互联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启动。"沪港通"实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双向开放,为提高中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视角,本文利用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沪港通"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借助部分开放的试点机制提供的自然实验平台,我们基于PSM+DID模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克服了以往研究所面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从而增强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沪港通"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潜在途径是通过知情交易直接促进公司特质信息纳入股票价格中或通过优化公司治理机制间接地作用于股价信息含量。本文拓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沪港通"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同涨同跌"现象,本文利用2007~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新闻媒体报道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我们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与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即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更多公司层面信息融入股票价格,股价同步性降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对于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股价同步性受媒体报道影响而下降得更明显;相反,对于业务复杂公司,媒体报道对股价同步性的减缓作用减弱。最后,我们的研究表明,媒体报道对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负面报道产生,而且,网络新闻媒体报道也有助于公司股价同步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孙泽宇  孙凡 《管理评论》2024,(2):194-209
中小投资者保护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证监会于2014年设立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简称投服中心)便是为此开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本文巧妙利用投服中心于2016年2月在沪湘粤三地所发起公益性持股这一准自然实验情境,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其持股行为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地区上市公司,投服中心进行公益性持股试点地区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更低,提升了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机制研究表明,投服中心持股主要通过改善信息环境与促进中小投资者积极主义来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关系在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机构持股比例较高与媒体关注度较高的样本中更显著。本文不仅拓展了投服中心持股与股价同步性领域的研究视角,还为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基于中小投资者保护层面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9.
股价波动非同步性代表信息还是噪音是现代金融学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构建公司层面信息指标和噪音指标,然后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回归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股价非同步性与信息(或噪音)之间存在U型关系.最后通过盈余公告效应和股价信息含量检验表明股价非同步性整体表现为噪音,即高非同步性公司具有较强的盈余公告后漂移以及股价较少反应当期和未来盈余信息.与信息解释不同,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股价非同步性视为公司层面信息的度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信息效率观"和"非理性行为观"两大学派的研究脉络,指出在我国针对"非理性行为观"的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存在的正反两种解释,提出在利用股价同步性指标衡量信息效率时要考虑我国资本市场股票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钟宇翔  李婉丽 《管理科学》2019,22(8):88-107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3年~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不同类型盈余平滑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盈余平滑对股价崩盘风险没有显著影响,但将盈余平滑分解成有效信息盈余平滑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之后,发现有效信息盈余平滑能够显著地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则会显著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检验发现,信息环境对盈余平滑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在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有效信息(机会主义)盈余平滑会更显著地降低(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这些研究结论不但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入了解盈余平滑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对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稳定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降低了标的证券股价特质性波动,但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标的证券的噪音交易、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公司盈余操纵以及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降低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的非信息效率因素。此外,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只有在业务开通时的瞬间效应而无持续效应,这表明卖空机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公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及时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在资本市场中,这些网络新媒体丰富了上市公司发布信息的内容,增加了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文章通过手工搜集并逐条阅读上市公司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信息,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微博信息内容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微博信息中经营活动及策略类信息占比越高的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越低,并且这个结果在考虑内生性影响后依旧存在.文章还发现,聘请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信息透明度越高以及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的公司,其微博有用信息降低股价同步性的作用更强.这些结果说明,投资者并非接收所有微博信息并做出反应,只有当公司透明度较高、发布信息质量较高,并且微博信息内容具有价值的情况下,公司层面信息才能通过微博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从而影响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4.
以发生控制权转移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因素的激励-约束效应在控制权私有收益影响资本配置效率过程中的治理效果,发现公司治理的约束机制能显著抑制控制权私有收益引起的非效率资本配置,激励机制对过度投资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但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6年2月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简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试点的研究场景,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投服中心对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监管型小股东,投服中心持股行权降低了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进一步地,投服中心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在分析师关注度较低、媒体报道较少时更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投服中心成立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改善,产生了信息效应;投服中心行权引起媒体和监管部门的关注,可减少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提高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的积极性,发挥出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2003年至2011年A股市场数据,从QFII投资个股的角度实证其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QFII的长期投资有利于提高股价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而短期投资行为会提高我国股价同涨同跌的程度.这一结论明显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在牛市中短期QFII增加同步性的作用显著,而在熊市长期QFII减低同步性的作用更加明显.此外,QFII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也明显受个股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司治理外部性理论,本文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交叉持股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交叉持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违约风险。中介机制检验表明,交叉持股主要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和额外的信息优势两条渠道对企业违约风险产生影响。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证实分析师监督、审计师监督、企业所在地开通高铁均能够与机构投资者交叉持股发挥协同治理效应,更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违约风险。本研究打破了传统关注单个企业公司治理的讨论框架,不仅有利于拓展公司治理外部性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也能够为上市公司构建合理的风险管控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尹海员  朱旭 《管理科学》2022,25(2):69-88
聚焦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背后的信息驱动因素,选取2007年~2017年沪深A股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度量指标,分析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差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中介路径.实证发现,持股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越能减缓样本股票的股价崩盘风险.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羊群行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也即信息挖掘能力差异会导致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程度降低,进而缓解了股价崩盘风险.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熊市中这种缓解效应相较于牛市更加明显.同时,良好的公司内外部环境不仅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也可以加强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差异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效应.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以及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冲  谢雅璐 《管理科学》2013,26(1):68-79
选取2001年至2009年A股数据,从市场信息的角度,通过考察会计稳健性、信息不透明程度与股价暴跌风险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探索会计稳健性与信息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和OL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公司股价的暴跌风险显著降低,证实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具有的市场功能;信息不透明程度越高的企业,其股价暴跌风险也越高.进一步考察信息不透明程度对会计稳健性治理效应的影响,发现会计稳健性对于股价暴跌风险的治理作用在信息不透明程度高的公司更加显著,也可以理解为会计稳健性和信息透明度之间可以部分替代.  相似文献   

20.
年荣伟  顾乃康 《管理科学》2022,25(5):89-108
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视角,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股票流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经检验发现,股票流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将2013年大宗股票交易规则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经进一步检验后发现,股票流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正向影响是由股票流动性的信息效应路径和治理效应路径决定的,且信息效应路径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检验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旨在提升股票流动性的大宗股票交易规则改革对优化包括承担社会责任在内的企业行为产生了积极作用.总之,股票流动性通过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两个路径而对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产生了重要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