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大量江西人口向湖广迁移,形成“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趋势。在向湖广移民的过程中,又以湖北规模最大、人口最多,且工商业移民相对较多。江西商人遍布湖北各地,从基层乡镇到府城州县均有其足迹,并因建立会馆供奉许真君而加强联系,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商帮”。至晚清民国时期,客居湖北的江右商帮已在钱庄、金银首饰、药材、食盐等行业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在湖北商会的近代转型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西汉语方言主要有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和乡话。秦汉时期湘语已经成形。北宋靖康之乱北方移民给湘西地区带来了官话。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江西移民带来的赣语对湘西汉语方言的影响力比较有限。乡话在瓦乡人迁徙到湘西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大陆向金门的移民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唐宋开始,就有大陆移民到岛上开荒垦殖,放牧马匹。明清时期,移民人数达到最高峰,明末清初以后则日趋下降。本文利用历史文献以及民国档案,具体分析了大陆向金门移民的演变过程、历史特征,同时考察了明清以这民国金门的人口数字,以及后来人口日趋减少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回回社会游学盛行,朝觐游学是明清时期回回社会游学的重要类型之一。本文将详细梳理明清时期回回社会的朝觐游学活动,研究朝觐游学对回回社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回回人在游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天房”意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商民运动的阶段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兆红 《学术研究》2007,(1):106-112
商民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颇具阶段性。1926年前商民运动主要发生在广东,随着国民党“二大”《商民运动决议案》的颁布,以商民协会为依托的商民运动,始由广东一隅逐渐随着北伐进程推向全国。大革命时期,商民运动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由广东迅速发展到两湖及长江流域,兴起了大革命史上中国商民运动的高潮。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事变的发生,宁汉合流,商民运动渐趋衰亡。探讨商民运动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于了解军政到训政过渡期国民党中央对于民众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风起云涌的反清斗争,是当时全国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武昌起义使湖北成为“首义”之区,那么,湖南光复则使本省成为“首应”之省。在湖南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各阶级阶层及其政治代表,诸如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立宪派,会党,满清官吏,地方绅士,下层民众等,都表现得十分活跃,在全国具有典型的意义。早在50年代史学界就开始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杨世骥的《辛亥革命前后湖南史事》和李时岳的《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就是最早的研究成果。80年代后,随着史学研究领域贯彻“实事求是”和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书院鼎兴,嘉兴地处苏杭腹地,地方上的书院活动兴盛,虽不是最具代表性,但其发展过程是江南书院历史走向的一种缩影。嘉兴地方上书院的萌发、发展和成熟都不是江南书院中最早的,这与南宋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辐射密切相关,其集中萌发于宋代,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不可否认的是,明清时期嘉兴地方书院仍是江南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经起落,其发展和历史走向经历了“抑制—扶持”的反复过程,究其成因可归结于“专制统治与人才培养”之间阶段性矛盾的一种调和机制,它是时代境遇下“专制与取才”矛盾调和物,其对地方上人文环境发展、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与清政府的行政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进程,一般史籍论述过于简单,以为移民浪潮的兴起,全由经济优惠政策一种手段;且缺乏详尽、准确的移民统计。通过对具体资料的分期、分区分析和阐释,可粗略测算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人数超过500万。这一波澜壮阔的移民浪潮,与清朝初年筹建、维系四川地方政权的行政调控息息相关,而后来四川人口的过度膨胀,亦与乾隆后期放任自流的施政方针大有干系  相似文献   

9.
1999年8月中旬,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利用成立庆典之机,主持召开了首届四川客家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广东、陕西、北京、重庆以及四川省内的近200名代表、来宾,集聚在四川省社科院学术讲演厅,共同讨论有关客家学研究的话题。大会收到20多篇论文。现将有关学者在大会发言及论文中交流的学术观点作如下综述:一、四川客家源流研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四川客家人90%来源于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移民的主要输入地为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在这次研讨会上,一些代表对四川客家人移民四川的时间、源头、原因以及…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文史哲》2001,(4):44-50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价值理念产生了激烈的冲击,在批判宋明理学和西学传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的经世实学思潮。反对经学空谈心性,主张实学,实行实用,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反对理学束书不观,提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学术新风尚。明清之际思想界在“复古”外衣下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做了思想文化的前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新史学思潮为史学注入新动力,开辟了史学新气象.受当代日常生活史、环境史等史学思潮以及民族史理论、方法的影响,杨洪林的《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明清移民和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微观考察,并就移民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微观展示.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沅水中上游地区的人口发展过程中,外来移民有着重大影响。移民既有力促进了这一地区的人口增长,从而缩小了与湖南东部地区在人口数量上的差距,又使这一地区内部的人口增长表现得不平衡,从而加大了这一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平衡状况。这种人口发展特点对区域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湖广及西南各省是江西移民的主要输入地,也是江西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当时中国的矿业,多集中在湘西及西南,矿业遂为江西商人的主要经营行业,并成为明清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开发的重要因素.当时矿业有五种经营方式:个体开采;个体采矿,官府或商人组织冶炼;商人组织采矿和冶炼;官府组织采矿和冶炼;官府招商采矿.江西商人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百多年来,地主阶级通过种种方式污蔑和歪曲张献忠农民起义,并且,总是把“张献忠屠蜀”的无稽之谈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现象拉到一起,把造成“湖广填四川”的原因,归咎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血洗四川”。“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造成“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湖广填四川”在四川历史上有何作用?本文拟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对历史上湖广地区向四川的移民活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横浜国立大学教育学部长、东洋文库兼职研究员鹤见尚弘先生长期致力于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新近结集出版的《中国明清社会经济研究》一书,就是他20余年来辛勤耕耘于明清社会经济领域的结晶。全书两大章,一章主要探讨明代里甲制度,另一章利用鱼鳞图册,主要探讨了明清时期江南的土地占有关系和阶级关系。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嘉庆年间流行于成都地区的这首《竹枝词》,是四川历史上多次移民状况的形象写照,而“湖广填四川”这一耳熟能详的谚语展现的则是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由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发生的大规模流向四川的移民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就对明末清初的人口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谭其骧、窦季良、胡昭曦等前辈对移民问题的研究已有较为厚重的成果,其中《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胡昭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成为第一部系统研究“湖广填四川”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7.
1899至1907年,是冲绳移民前往夏威夷的“自由渡航”时期,也是冲绳向夏威夷移民的“黄金时期”。然而,“移民一世”的“夏威夷梦”,被繁重的工作强度、严苛的白人监工、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无处不在的歧视一一击碎。由于冲绳劳工来到夏威夷比日本本土移民劳工晚了15年,加上日本本土移民对冲绳移民根深蒂固的歧视,夏威夷群岛上的冲绳移民作为“双重少数族裔”,经历了噩梦般的“双重歧视”。也正是因为来到夏威夷并充分体会了这种“双重歧视”后,冲绳移民开始身份认同的自我构建:作为冲绳人、日本人和美国人的三重身份,让他们的移民经历在美国移民史上具有了特殊意义。当他们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冲绳人”的特殊性后,他们抑或摒弃特性,以更加“日本化”的生活方式寻求族裔认同;抑或紧紧抱团,与自己的冲绳同胞分享所有孤独与焦虑。总之,来到夏威夷的冲绳移民们开始采取行动来回应外界的种种恶意,并试图构建符合自我身份认同的冲绳社区。  相似文献   

18.
"江西填湖广",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移民活动之一,历经元、明、清,构成明清时期湖广地区人口的主体,成就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经济地位,开创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辉煌。伴随着移民浪潮入湘的江右商从行商、坐贾到定居,他们遍布湖南城镇,渗透于各行各业,并因共奉许真君为福主而结帮设馆,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商帮"。作为客商的江右商逐渐融入地方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实现在地化过程,并受近代市场环境与制度性因素影响,以同业组织融入地方商会,实现了地缘组织向跨地域业缘组织的转型。商帮的流动性以及渗透性在对湖南商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成为两省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这是从时空角度而言的。从地空角度考察,这个时期正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江西中央苏区的重要时期。江西中央苏区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区域,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会治国安邦、实行“局部执政”预演的实验基地,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内核开始架构、形成的发祥地和主要载体。本文以新的视野和大量史实,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丰富内涵、主要标志和活的灵魂,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萌芽于两湖地域、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陕北延安”的新见解,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20.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2005,(5):43-46,22
“童养媳”风俗,在中国社会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在台湾民间,“童养媳”被称为“媳妇仔”。台湾学者杨翠于《日据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一书中曾指出:养“媳妇仔”的目的即将幼小的女孩“养来做媳”,使之作为预设的婚姻对象。那么,这种“媳妇仔”风俗在台湾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台湾居民大多为闽、粤两省移民。闽、粤两地的各种宗教、文化、制度与风俗,当然包括“养女习俗”。亦随移民传人了台湾。但明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海盗与倭寇骚扰肆虐的情况时有发生,清政府又三次实行“海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