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随着新闻节目故事化,谈话类、娱乐类节目的悄然兴起,地方台的纪录片栏目在迎来了一波窄幅的高峰之后,渐渐沉入一个仿佛是永远的低谷。由于地方台资金的限制、创作人员的匮乏、拍摄设备的短缺、创作时间的不足,加上收视率的大幅下滑,使得纪录片栏目化运作陷入种种困境,难以为继,以至于一些地方台的纪录片栏目纷纷停办。那么,地方台纪录片栏目生存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试图寻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品牌是竞争致胜的法宝,对电视行业同样如此,地方电视台要竞争中求发展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栏目,阐述了实施品牌战略对于地方台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地方台创品牌难的原因以及创立品牌栏目的有效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品牌是企业竞争致胜的法宝,对电视行业同样如此.地方电视台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栏目.阐述了实施品牌战略对于地方台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地方台创品牌难的原因以及创立品牌栏目的有效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封面故事是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解读其叙事方式,分析了深度报道叙事模式构建的途径,即用事实成就深度、用逻辑建构深度、用视野驾驭深度。  相似文献   

5.
地方台必须将视角放远,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用战略的眼光规划和设计自己的特色栏目,以提高电视特色栏目的市场占有率。一个成功的电视特色栏目从其命名、制作、播出,直到退出电视节目市场,有着特色栏目的市场生命周期。所以,任何电视特色栏目的生命力都在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用发展的方式去经营电视特色栏目,才可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宿州电视台的《直播宿州》是一个具有鲜明民生特征的地方台新闻栏目。栏目立足本地,以“说”新闻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较好地探索了民生新闻展播的发展道路,赢得了受众和业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是一份以人物类报道为主的期刊,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封面人物"是《南方人物周刊》中最有特色、最能体现刊物魅力的核心栏目,充分显示出刊物以焦点人物解读热点新闻的编辑理念、多角度、够深度的报道策略、全知全能与人物限知视角为主的叙事视角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报应强化策划意识提高策划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报只有增强策划意识 ,提高策划水平 ,依靠独具特色的策划 ,依靠群体智慧 ,依靠思维的前瞻性 ,准确定位 ,推出名牌栏目 ,搞好深度报道 ,才能走出跨越式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栏目<冰点>的文体式样不同于一般新闻深度报道,它以记者为叙事主体进入叙事为主要特点,充分重视细节以及文本结构的优化设置.虽然以这些特点构筑成的文本特征使冰点树起了另类深度报道的大旗,但这种情感抚慰功能大于信息传播功能的冰点体也许与当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媒介现实不甚协调,而由此引发的中国新闻文体应回归传统还是奔向原教旨主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加强深度报道是增强校报的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加强深度报道必须了解深度报道的形式 ,掌握深度报道的技巧 ,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编辑、记者的职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以报道加评论的形式播报新闻,是当下电视新闻播报呈现出的新态势,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电视新闻的评论化生存以媒介生态变局为背景,目前已经呈现出以凤凰卫视、央视新闻频道和城市电视台三方为代表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它既是电视对媒介生态变局的应对,也是新闻立台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用社会冲突理论和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期国内群体事件电视新闻的话语特征与创新路径。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在报道国内群体事件时,存在刻意回避或删减社会冲突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单向性。国家和电视新闻媒体有必要借鉴社会冲突理论从调整新闻理念、媒体功能定位和创新内部话语机制等方面入手,发挥电视新闻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是新闻传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有"报道体裁说"、"报道方式说"、"报道理念说"和"报道形态说"等多种认识,这些认识的普遍特点是缺乏历史与逻辑的视角,对深度报道的解读难免存在盲点和误区;从历史角度看,深度报道特指解释性报道,后在实践中又增加了其他一些报道形式,最终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新闻理念,而从逻辑上,学者们普遍认为的深度报道的体裁形式,与深度报道之间不都是必然关系,还存在一种或然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电视大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近90%,但电视新闻的受众率却不高,表明电视新闻改革刻不容缓.电视新闻改革应该在观念、报道手法、报道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电视事业近三十年的实践结果看,电视栏目制片人制是目前电视节目生产管理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最好的一种,它获得了管理者的青睐,赢得了广大电视从业人员的热烈欢迎。但在实际运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方面是大多数电视台没有把制片人制与内部管理机制(如人事、财务、节目运行等)实质性制度的改革相结合,没能形成新的现代企业化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制片人制作用的全面发挥;另一方面是制片人的队伍数量虽然十分庞大,但具备制片人素质和要求的优秀人才却极度匮乏,一些制片人文化修养不高、不善交际、不懂经营,致使许多大有前途的电视栏目半途而废,制约了电视栏目制片人制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新闻立台和“限娱令”的背景下,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和播出时间都出现了双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由于上面受到央视的强势打压,下面又遭到地面频道和省会城市电视台的强烈冲击,省级卫视新闻节目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真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省级卫视新闻类节目的出路在哪里?众多同行都在不懈地努力探索、实践。,不少省级卫视把突破口选择在打造特色品牌新闻专题类节目上,避其央视锋芒,舍弃“大而全”,走“小而精”、“小而专”之路,以差异化的方式参与竞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走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报道代表着新闻的发展方向。国外新闻机构的现场报道已经与新闻的滚动播出、全天直播以及后期的制作流程与运作方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内的电视台现场报道也逐渐增多,出现了多个以“现场”命名的新闻栏目,但却鲜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现场报道作品。如何走出误区,除了多增加记者的历练之外,还在于新闻理念、新闻体制等方面的变革,为更多的真正的现场报道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媒界一直在奋战,尤其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卫星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主宣传阵地。然而,这种"主色调"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今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受众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显然难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消息类电视新闻"单兵作战"的策略,强化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评论节目在深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与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校园电视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校园电视台建设中,办好校园新闻、专题新闻、校园生活栏目以及自办频道等,节目内容是关键,同时还要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将抓好电视台专业队伍和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