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死相依     
关邑 《老友》2008,(8):27-27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古语道出求生是人的本能,在大难来临时,为了求生,即使是夫妻也可能顾不了许多。同时,也说明面对人生坎坷与大难的考验时,情感的脆弱更显现不舍不弃、生死相依的真情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
我和老伴都年近六十。一双儿女成家立业,前年女儿又给我们添了个小外孙,周末或节假日全家相聚,欢声笑语充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周末,孩子们打电话说不回来了,我便和老伴商量;吃点剩饭算了。老伴不咸不淡地说:“随便吧,如果拿根麻绳把脖子扎起来,连剩饭都免了。”我一听话茬不对,扭头一看老伴阴着脸,便又随口说:“不就为吃剩饭嘛,至于这样。”他大声反驳说;“我都‘连降三级’了,连说句话都不行吗?”我被他噎得说不出话来。但事后仔细想想,这些年确实把老伴给忽略了。刚结婚那阵子,吃什么我们总是两人商量着做,我炒…  相似文献   

3.
有人敲门     
梅承鼎 《社区》2012,(14):63-63
万局长退休了,躲在家里一个多月。老伴催他出去走一走,他偏不。憋了两个月之后,万局长终于憋出抑郁症来了。老伴没法子,送他去住院,日夜守护在身边。 从第三天起,万局长的目光经常瞟向房门,看一阵子,再侧耳静听。第五天一早,老伴买回早点,刚放下。万局长突然说:“快去开门,有人敲门。”老伴疑惑地说:“不会吧,我没听见哪!”万局长生气了:“叫你去你就去,我听见有人敲门。”老伴半信半疑,走到门边,把门打开,没人。万局长语气强硬地吩咐:“你出去看看!”老伴走出病房,朝两边张望,依然没人。见老伴回到床前,万局长自言自语道:“我明明听见有人敲门。”  相似文献   

4.
刘娟 《老友》2012,(5):42-42
老伴今年刚过60岁。自从去年退休后,一向性格温顺、仪态绅士的他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经常在家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他还因为赌气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地上演一出“离家出走”,不声不响地跑到女儿家小住几天,要不是女儿打电话来告诉我。我还为他“走失”而担心呢!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退下来的心情,知道他不习惯无所事事的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迁就他,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老伴却没有多大改观,仍然沉默少语,心情忧郁,对生活百无聊赖。有几次,我说他生活态度有问题,他听着生气了,好几天都不愿跟我说话。  相似文献   

5.
李光 《山西老年》2014,(11):11-1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真没有想到,我手里的这枝“玫瑰”,竟然是我订了12年的《山西老年》。 6年前,我的邻居张然病了,他是一个独居的老头,儿子在加拿大,老伴走了好几年了,我看他可怜,就经常去他家看望他,给他带点老伴做的好吃的。渐渐地我们由仅仅是认识的邻居变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老伴于3年前因病去世,今年初我认识了一位比我小10岁的丧偶女性,我们双方都有结为夫妻的愿望。我儿子知道这事后,坚决反对。反对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我死后,他的后妈对我现  相似文献   

7.
法律顾问     
《社区》2004,(8)
“私房钱”也是夫妻共同财产吗上海市徐汇区一读者来信问:我和丈夫进行过婚前个人财产公证。2004年1月,我在家里无意中发现了丈夫的一张金额为5万元的存单。于是我要求丈夫将钱取出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丈夫却说:他的工资和奖金都按约定交给了我,存款是他的稿费和炒股赚的钱,是他的“私房钱”,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请问:“私房钱”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答:关于私房钱归属的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从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的情况包括: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  相似文献   

8.
罗志成 《老友》2012,(7):42-42
退休第二年,我患了一场大病,住进了县人民医院。值得庆幸的是.在医师的精心治疗和老伴的细心照料下,不到一个月,我便痊愈了。我出院那天.我的忘年交杨大夫送我出医院,他拉着我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老大哥,以后您老若不抽烟,不喝酒,保您活到99。”说罢,他诡秘地朝我老伴示意,要她当好我的监护人.然后又朝我笑了笑。  相似文献   

9.
在家扫墓     
清明节我不用外出扫墓,因我老伴的“坟”就在家里,那是一盆米兰。在1997年初,老伴已经病入膏肓,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就与我商量后事。他安慰我说,人的生与死是最自然的事,不要太悲伤,没有必要在丧事上肆意铺张浪费,也不必惊动他人,免得让亲人们伤心。所以他的丧事一定要从简,死  相似文献   

10.
吴敏 《老友》2014,(11):42-42
正老伴退休前是工作单位小有名气的建筑工程师,退休以后拗不过一家建筑公司的盛情邀请,到那里负责建筑工程。他是个特别认真的人,虽然年过六旬,但干起工作来,干劲还是不减当年,天天早出晚归。其实,我担心老伴过于辛苦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担心他在工作中出差错。他负责建筑工程,我认为是一件责任特别重大的工作。记得就在那家建筑公司盛情邀请老伴的那个晚上,我与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我说:  相似文献   

11.
方世宏 《老友》2014,(4):40-40
正老年人需要怎样的关爱?我的体会是,老年人最需要夫妻之间的关爱。我56岁时,前妻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丢下我和两个刚初中毕业的儿女。儿子还患有癫痫病,经常昏倒不省人事。我悲痛万分,每天既要到镇里上班,回家后又要烧菜做饭、洗衣扫地,辛苦不言自明。正当我度日如年的时候,一位朋友给我介绍了我现在的老伴。她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和她的性格相投,后来我们便自愿成为新的夫妻。自从老伴进门后,我的生活窘况一扫而光,她给我带  相似文献   

12.
邱晓冬 《社区》2005,(3):52-52
记得那天是情人节,我们全家正在吃午饭,忽然门铃响了,老伴开门一看,一位青春勃发的礼仪小姐双手捧着一束火红的玫瑰站在门口:“请问谁是刘娟?”“我就是。”“您在上海打工的男朋友祝您节日快乐。”礼仪小姐不容老伴分说,便恭恭敬敬递上玫瑰花,并请老伴签收。“上海的男朋友?”也许事出突然,老伴拿着那火红的玫瑰花一时不知所措,我赶紧上前询问收花人的门牌号,终于弄明白,原来鲜花是送给楼上小刘娟的。一听我的解释,礼仪小姐道过歉后,拿着鲜花蹬蹬蹬上楼去了。“唉!我说有谁会给我这个老太婆送玫瑰花?”老伴回到饭桌前自言自语,看她那失落的…  相似文献   

13.
家有好闺女     
廖锡麟 《老友》2012,(5):40-40
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认为这一封建说法不妥当.不能一概而论。我有一个女儿,我和老伴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她。她长大后成了我们家的顶梁柱,对我和老伴格外孝顺,是我俩的贴心“小棉袄”。  相似文献   

14.
老伴兴趣广泛,读书、写稿、琴棋书画无一不爱。看他每天默不作声忙碌的样子,我常调侃他,说他像个“社会活动家”。他倒也能借题发挥,说能称上“家”的人,身边该有个好“秘书”。 他这话还真说到点子上了。其实,我就是他不折不扣的“秘书”。他粗心大意记性不佳,用的书,写的稿子,都会顺手一扔,常弄得刚读过的书,转眼又不知去向,急得他乱翻乱找,这样一来,耽误时间不说,还搞得心情不愉快。针对这些情况,我给他的书一一编号,一本本记录在书册上,该用哪一本了,一查书册便知。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他接受了,乐得直夸我是个好“秘书”。给老伴当“秘书”可不容易,衣食住行,事事得操心。他看书写稿时,我给他泡香茶一杯,续水也有讲究,不然,他会埋怨你打断  相似文献   

15.
人到老年,尤其是离退休以后,社交活动减少,容易产生悲观、孤独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健康长寿。老年人要克服孤独、悲观的心理,就要积极寻找延年益寿的“伙伴”。以人为伴广交朋友以人为伴首先是指夫妻。几十年的夫妻,应当相依为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老伴,老来作伴”。其次老年人要广交朋友。人到老年,若有许多知心朋友为伴,就能经常聊天,可以避免老年人生活寂寞孤单,真是“常与朋友交往,不亦乐乎”。以艺为伴情趣无穷宋代王安石曾经说过:“无为久自苦。”为此,老年人离职居家,应努…  相似文献   

16.
方园 《老友》2012,(7):55-55
编辑同志:由于子女都不在身边.我和老伴3年前养了一条宠物狗“寞寞”.作为精神寄托。前不久.我和老伴牵着“寞寞”在小区道路散步时,“寞寞”被一辆轿车当场撞死。我和老伴遭受了极大的精神打击.老伴更是天天以泪洗面。请问:我们能否向肇事司机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7.
何亚琴  凌彬 《社区》2011,(21):22-22
“既然居民选她当人大代表,我就把老伴‘嫁’社区”,这是退休教师董华泰的“戏说”。他的老伴贾本芹是江苏省如皋市大治街道花园社区不拿工资的工作人员。只要是社区的活动,她就“上班”,“下班”后仍是大忙人。  相似文献   

18.
陶春 《社区》2006,(15)
逝者:王凤桐性别:男籍贯:山东享年:74岁在北京市前门大栅栏百顺社区张书记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画面:风雨中,年过七旬的王凤桐老人戴着红袖标一丝不苟地站在胡同的深处义务值勤。见到张书记,老人总像孩子汇报作业似的大声报告:“您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天,就会站好这一班岗。”王凤桐没有给老伴留下更多的遗物,只是在他病危时,将几个社区执勤用的红袖标和《党章》郑重地托付给了老伴。这几个红袖标,曾经陪伴了王老汉10年。“他14岁从山东讨饭进京,到老了能够有吃有喝的,他就特别满足。”老伴说,他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9.
陈火胜 《老友》2014,(6):40-40
正有人说,夫妻是一根藤上结的瓜,是一对同命鸟,同风雨、共患难,这话一点儿不假。1952年,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失去了母爱。1974年,我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村里的媒婆带我相过几次亲,对方都因为我家里穷,又没有亲妈,所以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直到我遇上现在的老伴。她不嫌我家穷,也不嫌我没有亲妈,心甘情愿地嫁给了我这个穷小子。1975年上半年,我和她结婚后不到半年,就与父亲分了家,另起锅灶。当时,父亲只给了我几斤米,几双碗筷。我和老伴找了一只破箩筐,用泥巴垒了一个小灶,  相似文献   

20.
张斌 《老友》2009,(12):43-43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这话对我们年逾七旬的人来说,体会更为深刻、真切。回忆年轻时,我与老伴同在一个大城市的两个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