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道观念与老人的照顾 香港作为中国人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特别在老人照顾方面,很多现存观念和习俗都有悠久的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以“孝”为伦理关系的中心思想。或许今日有人认为“孝”的观念压迫性太大,不适合现代社会状况,但对全世界的华人而言,“孝”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通过的宪法订明:“父母有抚育和教导年幼子女的责任;成年子女有扶养和协助老年父母的义务”(第 49条)。新加坡国会最近也通过法例,要求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在物质上支持有需要的年老父母。在台湾也…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介护保险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子女的减少,家庭越来越不能承受对老人的照顾和护理。随着老年人不断增加,高龄老人医疗保险费用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97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1999年日本的国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州市流动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支持的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流动老年人口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流动老人都不同程度得到同住子女和分住子女的经济支持,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老人流动多是照料者的角色,主要以照看孙辈、帮子女照料家务来安排日常活动;部分流动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困扰流动老人最多的是生病“有子女而无人照顾”问题,部分流动老人虽想继续留下来养老,但对今后的养老表现出很大的担心.  相似文献   

4.
唐咏 《社会工作》2010,(5):55-56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家庭扮演了老人照顾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内部,老人配偶、子女往往是老人最重要的照顾者.而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中国,这个难题最突出的方面表现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在东方文明古国。尊老爱老是传统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家德”和“人德”的一把尺子。  相似文献   

5.
韩国家庭养老能走多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照顾老人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这一传 统影响到韩国,形成韩国文化传统的核心,千百年来不变。但是,近30年来,韩国经历了经济、社会、家庭结构转型和人口老化的历史性变迁,家庭关系也经历了以家长制和男尊女卑为特征的家庭向现代的平等家庭的变迁。所有这些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传统面临挑战。 社会转型期的养老价值观念的变化 韩国保持了儒家孝敬父母的传统,“孝顺父母”被认为是成年子女最重要的准则。但是,快速的现代化、家庭核心化、增加的老年人口、妇女在劳动力市场比例的增加、年轻一代孝敬父母责任的减弱,使老人在生…  相似文献   

6.
谢桂华 《社会》2009,29(5):149-167
本文使用2006年全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和儿女数量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并不明显影响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但会影响子女在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给予的支持。有同住子女的父母可以得到子女更频繁的关心和照顾,而空巢家庭的父母从子女处获得的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则较少;子女居住得离父母越近,则越经常给予父母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研究也发现,子女给予父母各方面照料的频繁程度不受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独生子女并不比非独生子女更频繁地照顾父母。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中国文化里,“孝文化”享有极高的地位,所谓“孝为百行之本,百善之先”,“孝文化”的经典著作——《孝经》甚至宣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于不孝”。在封建社会,“孝行”一度无限扩大,不仅包括子女对父母所做的一切,而且还涵盖了子女的全部行为,要求“光宗耀祖”,于是,“孝”成了子女们的沉重心理包袱,窒息了子女们的独立精神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种“‘无违’即孝”,“父为子纲”,“子不言父之过”,“子为父隐”,“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等“孝道”,无疑是与当代社会进步潮流相背离的。  相似文献   

8.
苗瑞凤 《社会工作》2011,(16):25-27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用“孝”和“不孝”这种二分法的词汇不能准确表达当前的孝道实践,传统孝道的内涵以一种较为复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浑然一体的传统孝道在养与敬、敬与顺等很多领域都呈现出一种分裂的状态,成年子女会因为这种孝道的分裂而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孝道焦虑,父母内心深处也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最终双方都会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行应对,从而促使了新孝道实践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对烟台市230位城市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空巢”与城市老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空巢”与老人的孤独感没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大多数的老人自愿选择与子女分住;代际间的交往受居住距离的影响;影响老人孤独感的主要因素有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孝顺及对自己赡养现状和子女照顾的满意度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烟台市,“空巢”对老人的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婚姻状况和子女是否孝顺是影响老年孤独感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长期以来老人的养老主要依靠子女来解决,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规模的日趋小型化,老人的长期照顾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服务来满足老人及其家人的需求,然而老人福利机构及所提供的照顾服务,其服务质量离人性化照顾服务仍有一段距离。就现阶段而言,老人福利机构所提供照顾服务的质与量,均有提升与改善的空间。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施行公共性长期照顾保险的国家,其施行之初也面临着一些与我国同样的问题,为提升长期照顾机构的服务质量,日本厚生劳动省在介护保险制度施行后的2002年,就开始倡导老人福利机构应建立危险管理机制的理念,并于2006年修订老人长期照顾福利机构管理规则,规定老人福利机构应建立危险管理机制,以提升照顾服务质量。有鉴于此,本文将对日本老人长期照顾福利机构建立危险管理机制的过程、基本架构,以及相关课题做系统说明,为我国老人福利机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也可为我国未来在探讨老人长期照顾问题之际,提供必要的配套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给家人尤其是女性照顾者造成了压力与负担,照顾者会运用不同的因应方法,包括寻求正式与非正式资源的协助缓解压力。本文试图从压力与因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女性照顾者所处的特殊地位及需要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周山东 《唐都学刊》2012,28(4):18-22
"孝"是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之一,而道教曾经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儒家孝道内陷危机,外受佛教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势下,道教把孝道义务建立在"长寿成仙"深层需要之上的"形上立道策略",以"长寿成仙"信仰改造和提升儒家孝道观念,吸收佛教文化因素的"一核多元策略",以及运用鬼神力量神化孝道、完善因果报应机制、强化道德监督力量的"神道设教策略",极大地扩展了孝道践行的社会基础,提升了孝道观念的合理性,强化了孝道教化的效果。这些维护策略,对于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创新》2010,4(4):126-128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化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就必须采用辩证的态度对孝文化进行分析,使孝道回归家庭伦理范围,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张卫华  张涛 《社会福利》2006,(12):60-60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不断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首先,全市进一步明确了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重点照顾“三无”老人、高龄老人、特困(劳模、优抚对象、享受低保残疾)且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次,宜昌市加大工作力度,力求找准服务队伍和内容。社区养老服务站吸收下岗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和有志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组成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从老年人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采取政府和个人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2011,(3):37-39
爱心护理工程是对高龄老人的特殊关怀的公益性事业.松堂关怀医院作为爱心护理工程的基地,他为高龄老人的个体生命创造的幸福感受、营造的社会沃母环境、社会伦理关怀和姑息医疗对高龄老人生命的尊重,体现出该工程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6.
爱心护理工程是对高龄老人的特殊关怀的公益性事业。松堂关怀医院作为爱心护理工程的基地,他为高龄老人的个体生命创造的幸福感受、营造的“社会沃母”环境、社会伦理关怀和姑息医疗对高龄老人生命的尊重,体现出该工程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公建民营”开创医疗康复介护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亦鲁 《社会福利》2011,(10):35-36
服务于“老年残联”医养模式 目前,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以杭州市为例,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48万,约占总人口的20%,高龄老人将达23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6%左右。在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中,有许多孤寡、重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他们长年依靠亲属和工作繁忙的子女照顾,他们的养护、医疗、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福田区梅岭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开展针对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服务项目,开拓性很强.服务对象主要是H公司退休的职工,共有三千多人,常驻人口为两千多人,残疾人七十多人.社区内的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不便出门的残疾人日间一般很少户外活动,大部分时间只是与家里的照顾者沟通,缺乏与社区内其他人群的交流,他们不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9,(9):53-54
家庭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料的主要渠道,家庭照料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机构照料成本,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家庭照料者在照顾老人时,需要付出巨大的情感、身体和经济代价。研究表明,美国22%的照料者同时照顾2个老人,8%同时照顾3个或更多老人。美国有近一半的照料者已经超过50岁,他们自己也将成为老年人,健康也更容易受到损害,三分之一的照料者认为他们的健康变得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20.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