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元稹几个问题的新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文坛元白并称,但对元稹的研究历来萧条得多,以致使一些基本问题长时期未得到解决,如所谓元稹初仕于河东或河中,其实是子虚乌有;所谓段氏志的不同“版本”意味着元稹品行低劣,其实不过是用“邻人偷斧”的眼光看问题的结果;所谓元稹拜相前后曾移居安仁里,其实是误信了《唐诗纪事》、《云溪友议》误合元稹与元载为一人的记载;所谓元稹《除夜酬乐天》作于长庆三年,其实应作于大和二年;所谓《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作于长庆元年十月后,其实应作于十月前。澄清事实真相,将有助于促进元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年谱》对元稹通州任内诗歌编年疏误约七十余首。全文以元稹通州任内的时间为序,逐条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诗歌,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的理由;然后笔者说明《年谱》编年缪误的原因所在,扼要列举正确编年的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通州任内的行踪和生平,以及元稹和白居易通州江州唱和的真实情况,纠正了《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关于此事的错误记载……为读者正确理解元稹的这部分诗歌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苏轼将元稹诗歌风格概括为“元轻”后,“元轻”便成为元稹诗歌风貌的定评。关于“元轻”的内在意蕴及其影响,后世解读者纷纷作解,各执一词,不过贬之者甚众。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缘于解读者对“元轻”内在意蕴的“误读”,以及偏执一端的诗学视野。若仔细推究与辨绎,“元轻”的内在意蕴却有诸多被遮蔽之处,亟待挟发与敞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元稹与裴度交往的全面考察,揭示裴度弹劾元稹的真正原因和元稹贬职的历史真相,批判所谓“元稹勾结宦官魏弘简,成刎颈之交,破坏河朔平叛大业”的谬误,与其他七篇文章结成姐妹之篇,共同否定“元稹勾结宦官”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5.
自1982年至1996年,岳麓书社陆续整理出版了船山(王夫之)遗著,名之曰《船山全书》,共16册,计46种,每种之末,均有编者写的编校后记一篇。然而文中编者误解船山原著文意和字义者竟不乏其例,试析如下。一、“一以《集韵》为序,始于东”究系何义?岳麓本《船山全书》第九册为船山研究文字学的专著《说文广义》,该书于1989年7月初版,1996年10月重印。该书之首,船山撰有《发例》一篇,该文第一段说:“兹奉六书为宗主,以广《说文》之义,诸不见《说文》者不及之。许氏始制,始于一,终于亥。今旧本部次无所从考。一以《集韵》为序,…  相似文献   

6.
说士     
说士姚炳祺士字,《说文》曰:“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按,汉时于文字训诂之学盛行声训,《说文》虽重在据形析义,然而,凡字义为人们所共知而又可以音示义者,许氏无不兼用声训,士字之训为事即其例。《说文》中之声训特点...  相似文献   

7.
诗文的系年历来是勾描谱主生平的重要基础 ,《元稹年谱》的著者虽然对元稹的诗文下了不少的工夫 ,但被随意编年的诗文仍然不少。本文以元稹生平为序 ,逐条一一标示《年谱》编年有误的诗文 ,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的理由 ;说明《年谱》编年缪误的原因 ,扼要列举笔者的编年理由以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的行踪和生平 ,为读者正确理解元稹的这部分诗文提供可信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二十二年中,曾发动了一场长达十五年之久的所谓“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始于1934年,终于1949年蒋家王朝覆灭的丧钟声中.它很象一个过客,在历史舞台上匆匆而来,栅栅而去,此后便永远消逝在历史的帷幕之后.本文旨在通过对这场运动的产生背景、内容及结局的剖析,批判其反动性和落后性,并对蒋介石封建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相揉合的反动统治思想,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元稹的政治品格,是历来人们谈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人们往往把元稹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认为元稹前期无私无畏,正直有为,应予首肯;后期依托宦官经营仕途。晚节不高。相比之下,白居易要比元稹高尚得多。宋人是这样看待元白的:“唐之文人,韩柳齐名,而所操异心;元白  相似文献   

10.
“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代传奇中的名篇,它流传千古,烩炙人口。关于传中主人公张生之生活原型究竟是谁的问题,历代学者各陈己见,纷争千年。先后有张生即张籍、张君瑞、张先和元稹自寓等不同说法,后者现已成为结论性的意见,诚如有人所云:“关于张生,于今已公认为元稹自己而无异词。”(《〈传奇笺〉证稿》,见《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所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丛》第一辑)我们认为此说缺乏根据,尚需商榷。 张生即元稹自寓的说法始作俑于宋人王性之、赵令畴,他们认为“则所谓传奇者,盖微之自叙,特假他姓以自避耳”(《侯鲭录》卷五)。其后如明人胡应麟(所述见《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瞿佑(所述见《归田诗话》卷上)、近人鲁迅(所述见  相似文献   

11.
元稹的原配韦丛,自幼生活在一个世代“相继为显官”的家庭。贞元十九年(803)始嫁于稹,元和四年(809)七月即病卒,年仅二十七岁。在她与元稹共同生活的七年里,稹官卑禄微,且几经贬谪。韦丛“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元稹《祭亡妻韦氏文》)。贫贱夫妻,感情笃厚;一旦逝去,元稹悲不自任,先后写下了多达三十三首的悼亡诗(见《元氏长庆集》卷九),所以元稹有句云:“悼亡诗满旧屏风”(元稹《答友封见赠》)。  相似文献   

12.
元稹诗文在唐代传播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今仅举例一二,就教贤达。  相似文献   

13.
元稹一生,在唐代,对后世的影响都十分深远,但后世对元稹生平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今仅举例一二,就教于贤达。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状元     
科举考试中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状元亦称殿元、鼎元和魁甲等。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被称为独占鳌头,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清代的会试,始于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终于光绪三十年(1904)甲展科,共举行112科,其中正科84科,加科2科,恩科26科。112科中,共取状元114名。这是因为顺治九年(1652)壬展科与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为满、汉分榜,各有2名状元。清代的第一位状元是傅以渐,最后一名状元是刘春霖。在114名状元中,仅苏浙皖三省就有78名,其中江苏省籍有49名,浙江…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研究元稹与薛涛关系的文章多起来了。我们读后觉得这些论述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否则,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混淆不清,会模糊事实的真象。《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的卞孝萱的《元稹、薛涛、裴淑》,《成都风物》一九八二年第三辑发表的羊村的《千载含冤应予昭雪》两文中都认为,元稹与薛涛从没见过面,其爱情关系纯属虚构。羊村等同志并断定,薛涛比元稹大十岁或二十余岁,年轻状元爱上风尘老妇,岂不滑天  相似文献   

16.
晚清教案起因的量化分析赵润生,赵树好山东聊城师范学院晚清教案始于1844年的浙江定海教案,终于1911年的陕西长武教案。在这短短的68年时间内,竟发生1700起大小小的教案,极次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那么,引起这些教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涉及教...  相似文献   

17.
元稹诗文编年新探──《元稹年谱》疏误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计 2 4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具体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并列举编年新探及其理由 ,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7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辩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鸿亮 《人文杂志》2005,(3):104-107
本文从佛学渊源考察元稹自叙艳诗以“以干教化”相标榜的原由,认为元稹自叙与其艳诗创作实际相矛盾,目的主要是为了掩人耳目。然而元稹把“以干教化”与艳诗相联系,就背后的原理机制而言,则受佛经文学描写欲色以弘教说法、教化世俗启发影响而成。同时南朝齐梁艳诗和唐代佛教僧徒的诗歌创作及俗讲活动也为这一做法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新发现的庚戌新军起义资料谈起黄大德一最近,笔者在《时事画报》上发现了一批关于庚戌新军起义的资料,对于研究是役颇有重要价值。新军起义始于己酉年大年三十,终于庚戌正月初四。时隔仅半个月,正月二十日出版的是年第一期《时事画报》,便刊载了12幅题为《新军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