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 2 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四个重要层次 :坚持终身教育、扩大学校教育、完善精英教育、加强社会教育 ,提出新世纪中国新闻教育的目标在于逐步提高全民新闻素质和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闻人才队伍。四个层次的教育密切结合、协调发展 ,力争在 2 1世纪中期彻底改变中国新闻教育滞后于新闻事业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新闻团体同各类学校一道共同推动了当时新闻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团体对新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新闻团体首倡开展新闻教育,它用自己的实践开启了中国新闻教育端绪,并积极参与其中。在战争环境下,新闻团体仍坚守着新闻教育的阵地,成为新闻教育的一支特殊力量。新闻团体在民国新闻教育方面卓有成就,主要包括:首倡新闻教育;推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其他各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中国新闻教育8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新闻教育的基本特点,指出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在本土经验与国际经验的交融中,中国新闻教育应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发扬中国新闻教育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形成和确立中国独特的新闻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内蒙古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有着重要地位.蒙古族近代意义的报纸创办得最早,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开始得最早,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输送到东北、华北、西北等八个省市区.本文主要研究了内蒙古新闻传播教育规模的形成和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问题以及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机遇等三大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新闻教育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审视,就目前中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重点探讨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新闻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些相关因素和制约因素,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确实可行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新闻教育的现状看课程修订的目的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中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大学在新闻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是新闻传播教育首要的问题。然而落脚到办学环节,涉及问题太多,师资、设备、管理是一个方面,课程、教材、教学又是一个方面。本文以新闻教育现状为背景,从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课程修订的目的和意义,以此探讨地方、民族高校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并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走向提供一些适时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微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新闻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在党的新闻战线和新闻教育战线上征战了半个多世纪,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本文详实地阐述了何微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即新闻的党性、真实性、舆论监督、价值观、中国新闻思想发展史观、新闻学研究内容建构等;较全面地论述了何微新闻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指出:我国新闻教育应面向未来,抓好“名师”的培养工作,以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标准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建立与现代化新闻教育相配套的新闻研究机构和设施。文章强调指出:何微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新闻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时期“应用型新闻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期的中国新闻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办学规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以及新闻教育理念等方面不断进取.本文立足于现代新闻人才观,对"应用型新闻人才"进行了探讨,指出其在新时期的合理性,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新闻教育事业迈入了除旧布新的新阶段,在院系格局、师资建设、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实践、毕业分配等各方面迅速展开由"旧"转"新"的巨大变化。新中国的新闻教育在接收和改造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的基础上起步,逐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通过院系调整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分配新闻教育资源,形成了新的新闻教育格局;组建起新的无产阶级新闻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了党对新闻教育事业的领导;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同时实行新的毕业分配方式。在这一时期,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完成了从旧教育到新教育的转变,开始了"走自己的路"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10.
虽然文化帝国主义论者大多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神话,但是,全球化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全球化要求人们自觉地树立全球意识。在我国新闻教育领域,重点要解决好媒体的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广电管理体制的改革既是国家主管部门应对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环境,做强、做大广电媒体的重要举措,也因为我国广电媒体的任务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变革,中国的新闻教育必须树立全球意识,走向国际化。新闻教育较先进的高等院校,应争取使新闻教育具有对外平等交流的地位和实力,逐渐争取中国新闻教育在全球新闻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一些广电教育刚刚起步的高等院校则可以在短期内实施"技术模仿"战略,坚持开放性、国际化、全球化,高起点、高标准地探索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广电教育模式。在广播电视新闻高等教育中,应该加强这种观念:新闻不能变成媒体。  相似文献   

11.
冯列山是第一个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是新闻学研究德国的源流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他在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领域颇多建树.不同于当时的留美新闻学者多关注于新闻实践应用领域的探讨,他对新闻学研究更注重对新闻学元问题的学理阐发.但这种德国式的新闻学研究和教育模式,在抗战救亡的大环境下,并不能因应抗战对宣传人才的需求,因此没有形成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诸种原因,我国目前的新闻教育制度已不能适应业界对新闻人才的要求。"育人"和"用人"环节脱节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在对我国新闻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反思之后,以四川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为例加以剖析,肯定了这次改革的重大意义。我国高校新闻本科教育的改革应以此作为切入点,逐步扩展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文化、社会体制和个人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从业者现今并没有形成牢固一致的专业理念,新闻离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还有较远的距离.和新闻专业主义联系甚密的新闻传媒教育虽然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从新闻从业人员处获得足够的尊严和较高的评价,目前来看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加强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专业理念的追求,将是新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智能媒体传播格局使得新技术日益成为关注热点,但媒介伦理对于技术的规制依然关键,新闻价值观的理性回归是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技术变革和传媒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下,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以红色新闻资源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从价值引领创新、专业培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三个维度,创新红色新闻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回顾和概述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传媒业的发展态势、技术的革新应用、舆论生态的多元复杂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在全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技术革新的演变逻辑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语境,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学科理论建设、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人才教育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呈现出技术驱动与守正创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新闻史研究70年的成果和经验,需要以正确的思想为导向,采用多元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开拓国际视野,也是数字时代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趋向;技术变革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方式和格局,受众的地位不断被强化,与传统媒体组织共同参与新闻生产,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新闻生产的内容质量成为新闻生产重塑和传媒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以理念更新为前提,加强顶层设计方案,构筑传统与新兴媒体协调互通的全媒体矩阵,实现多元要素的融合;舆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网络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舆论场域愈加复杂多元,着力打造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短视频发展成为中国传媒产业新的增长点,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传播,参与短视频生产的主体更多元化,短视频新闻成为舆论引导和现代公共传播的重要形式;国家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和制度建设,但数字版权问题不断涌现,表现为立法、制度、技术和观念等方面的不成熟,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解决网络版权冲突成为新的路径;技术逻辑主导下,需建构数字新闻伦理体系,应对新闻伦理风险,通过提升新闻质量,挖掘技术的深层次内涵,发挥新闻规范和社会价值的导向作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促进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和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全媒型人才,聚焦中国问题,打造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当前的新闻学教育有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交叉培养三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闻行业发展的要求,通识教育和交叉培养模式更符合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正为愈来愈多的高校所采用,但这两种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亟须改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闻学比较研究在我国学界开展得比较晚,关注的焦点在于中西方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进入新世纪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中日、中欧等相关国家与地区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如果从媒介交互视野中考证比较新闻学,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编撰的《春秋》,并在历代王朝的媒介中交互相传。到了晚清时代,随着西方报刊媒介传入中国,中外媒介产生剧烈交互,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办报高潮,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主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媒介深受苏联媒介思想影响,直到中苏外交关系破裂而止。改革开放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新的语境,媒介的学习与互补进入到了新的交互阶段。中俄"比较新闻学"应运而生,弥补了比较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缺憾。《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中许多新论新说,丰富了媒介交互视野下的比较新闻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