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剖析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个有影响的小说流派。这个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整体风貌是对“全般”社会做“缩影式”的描绘,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它通过精心结构故事、细致描写场面、注重塑造人物等艺术手段,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这个小说流派的创作实践,提供了认识中国社会的生动教材,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实绩,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子夜》之后,形成了一个创作方法、美学原则以及风格等与之相近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小说”。作者从小说的内部要素及其联系出发,对这个流派作品的表层模拟、因果认识和价值判断三个层次,分别作了具体阐释和分析,然后从这个流派的整体总论它的文学意义,肯定它是中国现代文学诸流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个,预言在呼唤表现社会历史的史诗性作品的今天,有理由期待“社会剖析小说”所确立的美学原则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茅盾、吴组缃、沙丁、艾芜等人是其代表作家。 “社会剖析派”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主题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性,结构布 局宏大繁复,注重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社会剖析派”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文章将结合“社会刹析派”具体作家作品和相关史料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小说流派的京派小说家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来认识世界 ,通过对“文明、野蛮 ;城市、乡村 ;城里人、乡里人”等几组对立社会、人物的描叙 ,来表现作家对现代文明进程的质疑 ,希望在乡村人民身上重造中国现实 ,重造民族品格。本文作者认为 ,京派小说对世界的观照方式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序曲 ,前奏。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是在日本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三十年代初进入鼎盛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杜衡,此外还有徐霞村,黑婴等。这些作家大都比较熟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并且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上海的工业文明有着独特的感受,这就决定了新感觉派小说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背景笼罩之下,所表现出的泪异于其它流派的特质:以对中国现代社会独特的人生体验、情感模式、文化意味和艺术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新文学的诸多元素,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6.
“文化批评”是鲁迅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也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点及美学创新。即他的小说并不局限于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与现实生活现象作直接的单一的平面化的批评,而是力图以此为起点,对它背后所潜藏的更为隐秘的“社会-文化”结构进行艺术性的多层面的立体化的剖析、怀疑及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鲁迅小说不仅秉承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与20世纪现代派小说的美学特质,而且更进一步发展为拥有新质的“文化批评”小说。它的“新”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生活所作的整体性文化反思及批评上,这正是鲁迅小说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1920——1922年间,王统照、叶绍钧、冰心等写了一些以歌颂童真、母爱为主导倾向的小说,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爱”与“美”的小说。关于这类小说的审美形态历来有不少分歧。有的看到其作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而文学研究会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因而断定“爱”与“美”的小说也是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演进的历史描述──王才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序谢冕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方面的著作也日见增多。但从流派归纳的角度进行文体史总结的尚不多见。王才路这本《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在这方面作出了贡献,因而值得祝贺!这本...  相似文献   

9.
寻根派小说作为最近几十年以来惟一自觉的小说流派 ,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寻根派小说纠结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 ,暧昧的传统特色与模糊的现代特征导致了寻根派小说具备着罗杰·福勒所说的“文本间性”的特征 ;寻找与背离 ,是寻根派小说的文本品性。  相似文献   

10.
《春明外史》是张恨水早期的代表作。它以一个青年的两段不成功的爱情经历为线索,引出了当时北京广阔的生活画面,使得“言情”小说同时具备了“社会”的特征。在这部小说中还体现出了作者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特殊时期对旧文学流派的承袭和对新文学技巧的探索,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对以后的通俗小说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文学的外部研究而言 ,梁启超发动小说界革命 ,弘扬小说的社会功能 ,具有比“文学现代性”更为宏伟、更为中心的“历史现代性”意义。就文学的内部研究而言 ,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文学性质及其在文学中“最上乘”的地位 ,使之从边缘走向中心 ;系统论述小说的艺术魅力 ;引进西方文论术语 ,为小说进行流派划分等等 ,体现出现代批评的特征。所有这些 ,在中国文学与文论由古典传统向现代形态转换的过程中 ,具有深远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乡土”的书写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母题。自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四”前后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为乡土小说发端与拓展期,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小说流派—乡土小说流派;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为乡土小说承继与变调期,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的乡土小说在延安讲话的规范下,逐渐走向“农村题材小说”发展道路;7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为乡土小说转型与新变期,这一期间的乡土小说摆脱了政治对文学的枷锁,重返乡土文学的审美追求,并在新世纪前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回望乡土小说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无论是现实的、或者是历史的,是浪漫的、或者是现代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乡土故事,每一个乡土故事又承载着作家不同的乡土经验,并从中折射出作家对乡土中国近百年历史和当下现实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3.
捷克M.D维林吉诺娃等国外汉学家用西方现代文论研究中国近代小说,对以往这个领域的“定论”提出了挑战。他们肯定了近代小说的叙述结构和艺术技巧,并指出中国小说的转变在本世纪头十年就已开始,近代小说是“五四”现代小说的先声。但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研究一直是文学界令人关注的一个课题。“文学流派”不仅是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且还常常是研究问题的一个角度。这不仅开拓了新文学研究的领域,也深化了新文学研究的层次。最近,由王才路教授编著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又把这一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早期“乡土小说”是 2 0世纪 2 0年代继“问题小说”之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以描写农村生活和乡土回忆为题材的小说流派 ,其中存在着朦胧的现代意识。这不仅指现代社会意识 ,也指现代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文学系统比作一棵大树,树叶代表单个作家,而文学流派就是这棵大树上的枝枝节节。这一比喻尽管失之简单,但却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流派在文学史研究出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如果说八十年代初对中国新文学流派的研究还滞留在对个别流派的分析、评价阶段,那么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步入到一个崭新的台阶,尤其是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和殷国明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史》等都上升到“史”的高度进行宏观的审视和把握。但对新文学流派的系统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一方面,“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流派发展史有主潮也有分支,有急流也有沙滩,时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比作一曲气势磅薄的交响乐,那么,问题小说派则是这乐章的序曲.所谓问题小说,即是以小说的形式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凡“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说。[1]翻开人类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反响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或课或浅地提出一些社会问题.宽泛地说,凡是思想性和社会针对性强的小说,均可纳入“问题小徽.不过本文所论及的问题小说有其独特的含义.它是“五四”时代启蒙思潮的产儿,“是‘五四’启蒙主义精神和初步入世的青年学生的社会热情和人生思…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鸳鸯蝴蝶派”的重新认识 ,为我们重新评价叶圣陶文言小说提供了新的学术背景。叶圣陶发表在《礼拜六》等刊物上的小说 ,所呈现的思想艺术特色与“鸳鸯蝴蝶—《礼拜六》派”的流派特征是很相似的。因此它并不是所谓鸳蝴派“逆流”的对立面 ,而是这个流派中格调较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是继象征主义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现代派文学流派,流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遍及欧美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许多现代派文学流派影响颇大。我国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直至当代,亦程度不同的受其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创造社》领袖郭沫若的小说《残春》,即是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滥觞;到20年代末和30年代中期《现代》主将施蛰存、穆时英等对意识流小说创作路子加以拓宽;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一些中、青年作家又加以发展,创作了不少当代意识流或具有意识流倾向的小说。笔者试就意识流的文学…  相似文献   

20.
文学社群与多元文化——现代中国文学社群文化类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视角切入,将传统的现代中国文学近40个代表性的社团流派纳入综合的文化语境里,考察其丰富复杂的文化价值取向。首次提出以相似相近的文化体中一个或多个社团流派整合的“文学社群”概念,重新辨析文学群体。从而归理出“文化接受”、“文化社会阶层”、“文化人格心理”三大类型的现代中国文学社群,剖析了多维的社群文化结构,透视了文学社群的多元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