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非政府组织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是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救助.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要实现良性互动,以增加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从封建社会起政府就一直承担着对贫困群体救助的主要责任.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政府施政理念和非政府力量的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不同,政府对贫困群体的救助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封建社会对贫困群体的救助情况以宋代为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宋代以前,除了官方救助以外,非政府的宗教救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两宋时期主要是以官府救助为主导;宋代以后,民间慈善组织作为非政府力量,在社会救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我国政府社会救助受到西方理念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社会救助制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期的国家-单位保障模式下,政府承担了全部救助责任;在后期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下,政府对贫困群体的责任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城市低收入弱势群体救助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时期,如何构建一个卓有成效的包括城市低收入弱势群体救助在内的社会救助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公共治理的视角来审视城市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构建,力求打破固有的单纯依靠政府组织救助弱势群 体模式的局限性思维,构建一个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在内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低收入弱势群体救助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受历史和现存体制的深刻影响,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具有鲜明的特点。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必须理顺政府与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为农村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和功能的发挥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和运行空间,加快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教育救助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的主要社会救助需求.基于发展型社会救助理念,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的需求.由于政策的缺失和传统教育救助理念的弊端,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政策的完善和教育救助理念的更新都呼唤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的介入需在其与教育救助之间的价值契合性基础上,找准介入的关键内容及适切的层面,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发挥社会工作者的功能角色,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过程实施介入,以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多层次教育救助需求.  相似文献   

6.
林静 《南方论刊》2011,(2):49-52
非政府组织是公共领域十分重要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非政府组织处于公共领域的后台,直接介入公共事件的情况并不多。汶川地震给国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把非政府组组织推向了前台。灾难同时蕴藏着危险和机遇,大地震给非政府组织的不仅仅是严峻的考验,还有宝贵的发展契机。考验分为救灾过程中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对非政府组织的需求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突破自身局限;发展契机来源于灾难本身所提供的平台、政府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完善以及非政府组织救灾进程中自身经验的积累。纵观救灾全程,非政府组织以突出的表现赢得了公民的认同。因此,研究非政府组织是当前的一大热潮。  相似文献   

7.
红十字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益团体在新型农村医保体系建设中,具有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系统效率和择优、评价等五方面的优势,能起到"保护伞"、"爱心网"、"防火墙"的独特作用,应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独立工作与政府助手、人道救助与政府救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一时业绩与持久公信力等五种关系,抓好确立营销战略、参与三次分配、发展壮大队伍等三个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农村工作是党的工作重点,而农村救助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中,首先是解决广大贫民的土地问题,将土地分配给贫农;其次,优抚红军家属、抚恤残疾人员;再次,设立互济会、互助会、农民协会、妇女会等民间救助团体,救助广大农村贫民;此外,设立粮食合社和储粮仓库,积极防灾备荒。党通过一系列的农村救助工作,初步形成了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积累了宝贵的农村工作经验;密切了党群关系,扩充了党的新力量;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0.
刘群  韩锋 《东岳论丛》2012,33(6):113-116
发展型救助就是在救助理念上将发展注入贫困救助的价值之中,在干预方式上运用多种手段满足贫困者多方面需要,特别是增加有潜能的贫困人口经济参与的机会和能力.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在发展型救助中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目前,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救助的可能性途径有两种:其一,直接进入政府主导的救助体系参与贫困救助工作,即体制内介入;其二,加入民间慈善组织参与贫困救助工作,即体制外介入.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当前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造成贫困的社会风险不断增多,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传统的农村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等因素制约着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优化农村社会救助资源的供给系统,注重救助体系建设的衔接配套,健全救助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救助的法制化进程,以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3.
马全中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36-39,107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缘起于联合国宪章。当前对非政府组织概念的认识有四种不同视角:公共管理的视角、结构和价值导向的视角、突破政府——市场二元结构的视角、基于中国语境的公民社会视角。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结构化定义应该建立在以上视角之上:非政府组织是指由公民个人或其他团体、机构为实现公益或互益目标发起的,具有一定治理结构、独立自主运转的、提供社会服务的社会自治组织。这一新定义可从以下几点理解:后工业社会是理解非政府组织概念的时代背景、非政府组织的发起主体是多元的、道德取向和伦理精神是非政府组织的根本特征、非政府组织是承担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需要有规范的"治理结构"、非政府组织须具备独立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转型.农村妇女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处于变动之中,这也影响到农村妇女对于自身的身份认知,从而引发其身份建构问题。妇女非政府组织凭借其草根性和亲和性,通过外部建构运作和内部建构运作对农村妇女的身份进行建构,这使得农村妇女明确了自身的需求,并进行明确地表达,使妇女的需求得以满足。同时在运作过程中,妇女非政府组织也存在着对村落环境重视不足及个妇女非政府组织之间缺乏横向联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两者存在着明晰的正相关关系。非政府组织能够推动政治和谐;非政府组织有利于促进经济和谐;非政府组织可以增进精神和谐,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非政府组织是维护生态和谐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的发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石奎 《社会科学家》2006,(4):148-151
城市弱势群体危机管理组织的缺失给危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组织制度的健全与否影响着危机被放大抑或被削弱的趋势。因此,应当健全城市弱势群体危机管理的组织网络,建立—个外界介入和弱势群体自助相结合的综合应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非政府从外界介入给弱势群体成员—个助力,而真正从本质解决问题的是群体成员的参与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跨学科的"社会资本"理论,结合非政府组织的本质特点,提出了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认为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同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一样都是非政府组织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社会信任网络是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的本质,并从其特征、有机构成及功能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管理领域新兴的组织形式,具有优化治理结构、创新组织和整合社会的功能,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与必要条件。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必须重新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积极培育和完善各类非政府组织,并有效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运行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扩大公共参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是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育公民社会、积累社会资本,发展非政府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参与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上海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案例表明,非政府组织拓展公共服务内涵、满足不同需求、提升专业化、特殊化服务质量的潜在能量,具有激发社会活力、延伸并补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意义。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应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建立现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扩大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公共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良性互动格局,从体制、机制上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营造法制环境,并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文明最终要体现为社会组织的文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和谐,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化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为此,文章进而层层深入地论述了非政府组织的涵义、性质和特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方式和分类,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继后并对中国非政府组织运作及其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和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