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改进的二次单凝聚法制备了粒径在100nm左右的纳米明胶粒子,并考察了凝聚剂用量,pH值,胶凝时间和固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凝聚剂的体积分数为0.444,pH值为3.8,胶凝时间为10min,固化时间为25min。通过吸附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对明胶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带有负电荷,用反滴定的方法测得最大吸附量为每克明胶粒子吸附8.23mgPSS,为后期在表面吸附带有正电荷的药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碱溶蚀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并对硅球进行氨基化改性.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在pH=7.4的PBS溶液中,研究氨基化改性对硅球载药量和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氨基化改性后多孔二氧化硅的药物担载能力增强,药物释放速率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氨基化改性获得的纳米二氧化硅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Fe3O4负载纳米TiO2的微乳液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酸/正丁醇/NaOH溶液制备了Fe3O4负载纳米TiO2.用微乳体系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然后由表面活性剂稳定和保护的纳米粒子在氢键吸附等作用力下包覆于Fe3O4载体的表面.用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分析.SEM和XRD的结果表明,所制得TiO2粒子为锐钛矿晶型,粒径为15 nm左右,呈球形分布于Fe3O4表面.用分光光度法测得TiO2的包覆率为34.2%.  相似文献   

4.
在90℃水浴条件下,以PVP为分散剂,用甲酸还原银氨溶液制备银纳米颗粒。紫外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银纳米粒子的生成过程,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在60~70nm之间,而且粒子呈现球形结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温度敏感性环糊精-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星形聚合物(β-CD-(PNIPAM)_7);以苯并咪唑(BM)修饰聚乙二醇(PEG-OH)得到苯并咪唑-聚乙二醇(BM-PEG).利用环糊精与苯并咪唑之间的主—客体识别作用,在37℃条件下,β-CD-(PNIPAM)_7和BM-PEG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得到以PNIPAM为核、PEG为壳的温度/pH双敏感超分子胶束.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超分子胶束的载药及释药性能.结果表明,超分子胶束呈现较为规则的空心结构,粒径在30~100 nm,分散性较好,对药物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41.70%和71.54%,药物释放速率随溶液的pH减小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表现出良好的环境响应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压力对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粒径,以及阿莫西林-乙基纤维素-卡波谱缓释、黏附微粒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和药物缓释、黏附微粒的粒径均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但药物微粒的载药量和释放度曲线随压力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运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复合氧化高银粉体。探讨了各种工艺因素,如:耗散能、过饱和度、反应时间、分散剂等对粒子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分散剂和反应时间是制备该纳米粉体的最关键因素,产品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聚乙烯型非离子分散稳定剂D J2004、反应温度80℃、m(分散剂)∶m(A gNO3)=0.25、过硫酸钾浓度76.3 g/L、反应时间15 m in、理论过饱和度比1.5。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为50~80 nm,含15%~20%(质量为分数)A g2O2的新型纳米杀菌粉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分子网络原位合成法制备了ZnO/PVP纳米复合膜,并且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对ZnO/PVP纳米复合膜的结构、光学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XRD,TEM的测试结果可知,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原位合成ZnO纳米粒子,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等特点;通过红外吸收谱可知,PVP的基本结构没有被破坏,ZnO与PVP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从光致发光谱中可以看出由于PVP的引入,使得ZnO纳米粒子可见区发光减弱,紫外发射增强,表明经由PVP钝化ZnO纳米粒子表面,能够有效的改善ZnO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确定一种高稳定性、低溶血风险的莪术油亚微乳注射液处方。以离心稳定常数(Ke)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筛选泊洛沙姆188(poloxamer 188,F68)/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吐温-80(Tween-80)/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莪术油亚微乳,并对最佳处方莪术油亚微乳的稳定性、pH值、粒径、载药量等性质进行考察,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将其与市售型莪术油注射液对比进行体外溶血性评价。莪术油亚微乳最佳处方质量比为莪术油∶SA∶Tween-80∶F68∶PEG=10∶21∶6∶3∶10;离心稳定常数为(5. 42±0. 47)%;莪术油载药量(2. 188 9±0. 043) g·L-1;粒径为(0. 306±0. 203)μm。相比于市售型莪术油注射液的溶血率,药物浓度在0. 024 g·L-1急剧增加(从0. 62%增加至11. 40%)且超过安全阈值(5%),在同药物浓度(0. 008~0. 040) g·L-1条件下,本处方亚微乳溶血率较低(0. 79%~1. 47%),且随浓度变化增长率低,远低于安全阈值。本处方制备的莪术油亚微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低的溶血性风险,为扩大莪术油亚微乳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将高压静电法用于制备蛋白药的可能性,选用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海藻酸钙-壳聚糖为壁材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并对芯材/壁材的比例、壳聚糖浓度及微胶囊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牛血清白蛋白微胶囊不但形状圆整、粒径分布均匀,而且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是一种很好的制备蛋白类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醇水法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LaF3,通过相转移将纳米LaF3从水相转移到油相(500SN基础油)得到纳米LaF3含量为10.2%(质量百分数)的液体添加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纳米LaF3的结构和形貌。用四球机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摩斑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颗粒状纳米LaF3平均粒径为9~17 nm,液体添加剂中的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大大高于用溶剂洗涤法制得的LaF3干粉粒子,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对其摩擦学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是体外通过酶反应合成、扩增目标DNA片段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胡钧、樊春海等与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的张治洲通过学科间的紧密合作与深度交叉,发挥各自在纳米、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发展出一种新型PCR方法——“纳米粒子PCR”(NanoparticlePCR)。该方法通过引入纳米领域的重要材料——纳米金粒子,有效地抑止了PCR中易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从而显著提高了PCR这一经典生化反应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  相似文献   

13.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H3PW12O40为光催化还原剂,以异丙醇为电子牺牲剂,用紫外可见光照射磷钨酸和氯金酸的混合溶液,制备金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制备的金纳米颗粒的形貌、粒径大小和结构进行了表征。UV-vis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Au的特征吸收峰逐渐红移。制备的Au纳米颗粒有球形、柱形和不规则的多边形,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粒径逐渐增加,生成的纳米Au为立方面心晶格。  相似文献   

14.
利用混合溶剂,油酸和乙醇组成的有机相,水-乙醇溶液和银离子所组成的水相以及油酸钠固相,在溶剂热条件下,在相界面处还原得到纳米银,其粒径小,胶体稳定,平均粒径为25nm。产物经TEM、XRD和SEM表征,并对银纳米粒子的形成提出了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聚合物1(chitosan-g-PEI-g-PEG-OH)通过壳聚糖、聚乙烯亚胺以及聚乙二醇的接枝反应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接枝聚合物具有双亲性特征,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壳核结构的胶束,经扫描电镜观察该纳米粒子粒径在30-50nm。该聚合物具有非病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是一种潜在的基因传输载体。  相似文献   

16.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通过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UV—Vis),X一射线衍射仪(FE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银纳米颗粒光学性质、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利用结晶紫作为探针分子表征了银纳米颗粒的SERS性能。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农药福美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粒径均匀,分布在35~45nm之间。银纳米颗粒作为SERS活性基底,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农药福关双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新颖玻璃弹簧填料为载体 ,采用浸渍 -烧结法制备负载型纳米 Ti O2 光催化剂。通过光在不同填充床中的分布测定结果 ,表明光在该光催化剂床层中的传递距离比玻璃珠载体长 8倍 ,比0 .5 % P2 5悬浮液中的传递距离长 2 8倍。该负载型光催化剂具有光辐射分布较均匀、光照射表面积与体积比高等优点 ,从而有效的光催化反应体积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8.
纳米FeOOH是利用FeSO4 与NaOH溶液混合 ,用NaClO3 氧化制备晶种 ,然后继续加入FeSO4 溶液和铁屑 ,用NaClO3 逐渐氧化 ,使晶种长大 ,从而制得纳米FeOOH的针状粒子。经过X射线分析该样为α -FeOOH ;经电镜分析其粒径约为 2 0nm ,长度约为2 0 0nm。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纳米无机粒子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TMG、TDI、M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纳米无机粒子对聚氨酯弹性体进一步增强,通过对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纳米粒子含量、游离-NCO%含量与实验合成温度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通过SEM验证说明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0.
以PTMG、TDI、M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纳米无机粒子对聚氨酯弹性体进一步增强,通过对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纳米粒子含量、游离-NCO%含量与实验合成温度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通过SEM验证说明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