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道,积极投入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仅就我国少数民族在抗日斗争中的概况、特点和作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多是大分散,小聚居,而且多数居于祖国边疆地区,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一般特点。抗日斗争中,在各少数民族普遍参加这一斗争的同时,聚居区少数  相似文献   

2.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最高的国家利益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国情的了解,其中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认识也在进一步深化。中共提出应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倡导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国内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赋予其自治的权利,同时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国内各民族平等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同时期,中共还对国内民族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特别是探索关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的问题。基于这些重要的认识,中共的民族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在实践中深入开展了民族工作。这些认识及探索,为此后中共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及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湖南人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慷慨解囊。募捐的主要形式有献机运动、征募寒衣、义卖、献金、出钱劳军等,并表现出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组织有方、数额巨大等特点。湖南的募捐,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武汉市民族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指出:武汉市制定规范民族法规政策,保证了少数民族在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少数民族居住的散居化趋势明显,扩大了民族间的交流;少数民族从事职业多元化,扩大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层次;民族通婚率的提高,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成为武汉市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抗日时期胡秋原的诗歌在内容上歌颂了抗日将士,赞美了祖国河山,揭露了敌人罪行,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并使之通俗化,诗风爽朗稳健,直抒胸臆,内蕴丰富。  相似文献   

6.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各民族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疆域虽不广阔,但周边及内地仍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以西北、西南及湖南的少数民族尤为活跃。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宋朝政府开始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在数次兴学浪潮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学校——蕃学,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7.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一个省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云南省工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提高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政治地位及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了各族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各族各界人民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以各种形式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我国少数民族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是抗日战争能够持久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作用贯穿在抗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抗日的民族政策和联合各民族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建国主张。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西北蒙回民族为主要对象,党将民族政策的研究、实践和探索贯穿于边区党组织建设、法制建设、机构机制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党的民族工作在边区的制度化,辐射和吸引边区内外更多少数民族参与到抗战建国中。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工作实践,是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在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战的同时,在陕甘宁边区这个地理空间进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尝试的一个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西南边疆20多个民族奋起抗战,殊死搏斗,保卫家园,是滇西抗战最鲜明的重要特征;以往的大量研究极少实际接触多民族战事,在抗战中,云南各少数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为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的爆发造成了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携手走进抗战阵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两个截然不同的抗日政权同时并存,形成了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格局。两种政权既统一又独立,虽然其合作目的和革命目标并非一致,但都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发挥了重要的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初日本侵占韩国后,韩国人民一直坚持抗日复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大批韩国爱国志士流亡中国,他们一方面与中国人民一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另一方面也掀起了复国的独立运动。中国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及在华各党派在政治上、军事上、物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从而加强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  相似文献   

14.
朝鲜作家金史良具有强烈的自省精神和民族意识,他最终投身抗日第一线成为朝鲜义勇军的一员。同时,他还是朝鲜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小说家。他的长篇报告文学《驽马万里》不仅多角度立体地反映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革命情况,而且还第一次真实记录了中国境内朝鲜独立同盟及朝鲜义勇军的抗日武装斗争。它不仅作为抗日文学或者民族解放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在余汉谋所率的部队中,国民党、共产党、第三党成员及无党派人士曾经有过一段共事合作,并一度形成了多党和非党成员合作抗日的局面。这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气候下党派关系获得部分调整的一种反映,在全国抗战史上尚较为罕见。虽然当中发生了曲折,但从全民族抗战的眼光看,那一段历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性的反法西斯战争,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镇江人民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文化教育领域内的抗日斗争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抗日文化活动与抗日教育活动,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为镇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少数民族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全国抗日力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抗战;第二,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我国的步骤和计划;第三,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第四,修建了抗战国际交通线并维护了该线的畅通;第五,充分发挥自身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传统,赢得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抗战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对少数民族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我党提出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内在动因主要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各方抗战力量的投入和战争形态持久性的显现,为我党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开辟五指山根据地过程中,中共琼崖党组织始终注意把握好统战政策的尺度,与国民党顽固派既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又适当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原则方针,为深入白沙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黎苗族人民发动的白沙起义,使得黎苗族人民从开始单纯地进行反顽斗争,到在琼崖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自觉地加入全民族的解放斗争行列,有力地促进了白沙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建成和五指山根据地的开辟。  相似文献   

19.
轰炸是留在经历过抗日战火的广东人心灵上最惨痛的一种记忆。侵华日军对广东实行的战略轰炸致使广东损失惨重。日机轰炸决不是仅仅针对军事目标进行的,而是凶残的集体杀人行为,是对和平与人道的肆虐。  相似文献   

20.
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大陆的中华儿女和海外炎黄子孙,包括广大的台港澳同胞都参加了抗战。他们当中,不仅有青壮年,还有老人和儿童。台湾少年团只是活跃在祖国抗日战场上的千万个儿童抗日团体之一,但其抗日活动有鲜明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少年团在抗战中的宣传鼓动活动的考述,突出台湾少年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的贡献,再现其爱国精神和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