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年来我国已有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但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部门的乡镇工业。这本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期是难避免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则是值得注意的。我认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比较多的转移到农村第三产业。 <一>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和艰巨的。我国农业人口有8亿多,农业劳动力近3.5亿,现有耕地14.5亿亩,劳均耕地约4.3亩。据农牧渔业部的预测,在农作  相似文献   

2.
防灾减灾,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据前美国科学院院长、总统科技顾问普雷斯教授统计,全球70-80年代的各类自然灾害,已造成300万人丧生,8亿多人生活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我国1994年1-8月统计,受灾面积7.2亿亩,占耕地面积的1/2。其中,成灾面积4.1亿亩(旱灾3亿亩、水灾1.1亿亩),损失近17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杨铭 《殷都学刊》1998,(5):73-74
本文针对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总结了黄河断流的特点、危害及其原因,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海生态环境损失分析与补偿措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主要河流的“江河源”和生态系统运行的“生态源”,其生态地位和生态效应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效益 ,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的经济效益 ;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及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 ,而且超越了中华民族本身 ,关系到南亚和东亚人民的未来发展。本文仅就青海环境损失和补偿问题作初步探讨。一、青海生态环境现状评述1 .水资源大量减少。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青海境内黄河的年均径流量比 70年代初减少了2 3 .3 % ,湟水河有 3 0多条小支流干涸断流、由于大部分河流年径流量逐年减少 ,直接导致省内湖泊数量减…  相似文献   

5.
明清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水患 的发生情况、原因、后果、对未来黄河形势的展 望进行论述分析,认为明清时期黄河水患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其时黄河中游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中游支流挟带泥沙骤然增多所致 。而水患严重又使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近几年来黄河断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 变这种现状,黄河的重新改道或是在地球上消失都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大省必须牢固树立多产粮食,多做贡献的思想众所周知,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品,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其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问题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形势是好的,供求大体平衡。但从长远看,我国农业既面临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巨大需求压力,又面临着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严重制约。1978年到1994年,全国耕地净减少近7千万亩,而人口则增加了2.3亿.人均占有耕地由1.55亩…  相似文献   

7.
一、现实分析:不容忽视的土地危机 1、我国国土资源的总体特征。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合144亿亩,在总量上仅次于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但是第一,从国土资源的构成来看,耕地所占比例很低。我国现有耕地14.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0%,草地47.5亿亩,占33%,森林18亿亩,占12.7%,内陆水域4亿亩,占2.8%,沿海滩涂0.3亿亩,占0.2%,城镇工矿交通用地10亿亩,占7%,其他土地和难利用土地43.5亿亩,占33.6%。并且,全国约有1/3左右的耕地和农业人口在山区。国土资源构成的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的。第二,由于我国人口多,按人口平均的土地资源数量少,特别是人均耕地数量更少,各种土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均在世界第100位之后。按11亿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占有国土面积13.1亿亩,为世  相似文献   

8.
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巴颜喀喇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流经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有耕地1.9亿亩,人口8400万人,是我国第二大河。 从黄河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黄河上游。青海省玛多县以上称为河源段,位于河源段顶端的约古宗列盆地,是一个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海拔4500米左右的盆状滩地,当地藏胞称它为“约古宗列”,就是“炒青稞的锅”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发展多种经营,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措施。它不仅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安排农村多余劳力,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具有深远的意义。 把发展多种经营看作是指导全局的计划和策略,首先是因为多种经营发展了,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国自然特点和经济特点的优势。我国的自然和经济具有“两优两劣”的特点。所谓“两优”,一是我国的国土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合140亿亩,每人平均拥有土地可达15亩。而且山多、水宽,草原大,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有草原面积43亿亩,森林和宜林荒山荒地38亿亩,淡水水面3亿亩,可以利用的有7500万亩,水库4000万亩,还有很多海岸滩涂,物质资  相似文献   

10.
黄河经济开发现状及其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黄河又因其特殊自然、地理情况,为害剧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由于生产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要求,黄河水利建设和流域经济开发的重要性日益紧迫。在1991年初  相似文献   

11.
朱莉 《阴山学刊》2007,21(4):88-91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目前已经成为地上"悬河",其主要原因是大量泥沙的淤积。而这部分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区,特别是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通过高含沙水流的携带到达黄河下游,进一步淤积。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含沙水流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黄河干、支流高含沙水流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的基本措施,为黄河泥沙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赞咏黄河的诗。伟大的黄河,象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它发源于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开始了它的万里行程,沿途汇集了四十多条主要支流和千溪百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9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万里,跨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流程5464公里,几经曲折回绕,最后在山东垦利县汇入渤海。黄河流域共有耕地3亿多亩,居住着1.1亿各族人民,沿途秀丽的风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桥梁,优美的传说,展示了黄河风貌。她用甘美的乳汁哺育着黄河儿女,以巨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仰慕和向往。  相似文献   

13.
论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路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我国是一个近12亿人口的国家,人口问题已经成了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临此种形势,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迫...  相似文献   

14.
耕地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耕地面积锐减与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双重矛盾,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多耕地少,是我国国情最为基本的特征。全国耕地面积不足15亿亩,人均约1.4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1/4。如此有限的耕地资源,目前仍以其惊人的速度在减少。据统计,1957年,我国尚有耕地面积166.77亿亩,1957—1977年的20年时间内,全国  相似文献   

15.
一、新情况、新问题“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已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至今我国土地制度还没理顺,耕地面积迅速递减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49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4.68亿亩,1957年为16.77亿亩,1977年为15亿亩,1985年为14.54亿亩,同期我国人口总数分别为5.4亿,6.4亿,9.5亿,10.5亿,从1957—1977年的2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77亿亩,同期人口却以每年1400万的速度增加,1977—1985年的8年间,虽然一再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但因基数太大,每年平均仍增加1300多万,  相似文献   

16.
人才与智力是最重要的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新的价值观念。我国西北地区的甘、宁、青、新四省区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矿藏、能源拥有优势;草原面积约达14亿亩,全国五大牧区中西北占有两个;耕地面积约1.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而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尚处于落后地位,这固然有其复杂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然而要探究今天开发大西北、振  相似文献   

17.
曹光章 《晋阳学刊》2022,(2):119-124
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她激流奔腾,一泻千里,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和充沛磅礴的创造力;她汇聚万流,裹泥携沙,奔流入海,象征着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和恢宏气度;她九曲连环,矢志向东,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她生生不息的密码深藏在不断革新的历史实践中。伴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黄河文化多重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黄河文化蕴含的丰富旅游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伦理价值、艺术和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等等,不断得到认识和挖掘。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续写黄河文化新的时代精神,黄河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将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拥有近59亿亩草原,仅次于澳大利亚和苏联,位居世界第三。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既是我国各族人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雄厚物质基础。只有占全国总面积百分之六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起来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正如周恩来同志指出的那样:“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是任何民族都不能例外的。我们不能设想,只有汉族地区工业高度发展,让西藏长期落后下去,让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落后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运行态势基本评估由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下降,特别是工业增长缓慢导致全区经济增长速度不高.初步预计新疆199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左右,增幅下降4个百分点.1、农业生产形势喜人.截止6月30日统计,全区已播农作物4 142.6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0.7%,其中粮食2 109.71万亩,增长2%;棉花1 202.52万亩,增长9.1%;油料283.34万亩,减少34.2%;甜菜132.59万亩,增长21.8%;蔬菜76.68万亩,增长7%;瓜类29.84万亩,减少17%.战胜了低温、大风、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突出抓好粮棉生产,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初步预计,夏粮总产量可达430.1万吨,比上年增长7%.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一千七、八百万,也就是说,每年约有同等数目的青年成长起来,进入社会。这是一支强大的劳动后备军,如果安排得好,将促进四化建设;如果安排不好,就会浪费大量劳力,对青年及其家庭、对社会安定团结都不利。我国人口80%以上在农村,每年约增加一千多万农村青年参加劳动,但我国耕地少,平均每人约只有一亩半地,只相当于全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我国农村约有三亿多劳力,平均每劳动力只负担耕地五亩左右(美国928亩;苏联135亩。解放前,在华北地区,雇农给地主扛活,每人负担三十亩以上)。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我国还有荒地约16亿亩,有草原42亿亩,有荒山荒坡11亿亩,还有大量的江河湖海水面,农林牧渔各业也都有大量的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这又说明,我国农村的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发展生产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