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这个人不喜欢打麻将,但我不反对别人打麻将。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选择什么那是自己的自由,万万不可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自己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我以为,众多的人对麻将乐此不疲,说明麻将本身确实有很强的魅力,那么它的魅力在哪呢?麻将中蕴含着深刻  相似文献   

2.
叶子 《新天地》2016,(1):30-31
辽宁省抚顺市的王艿杰下岗后热衷打麻将,弄得夫妻关系紧张,并患上严重的腰椎病.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耳濡目染,她年幼的外孙女竟也把麻将当玩具…… 逐渐长大的外孙女认识到了麻将给姥姥带来的危害,决定和家人一道帮助姥姥“戒赌”.王艿杰能远离麻将桌吗?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8)
周末到朋友家小聚,朋友正在打麻将,他的侄子侄女也在,都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麻将,我是大打大输、小打小输、不打不输,所以我就到朋友的书房里打发时间,却见这两个小家伙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看什么书啊?"我问。"《三国演义》呗。""哟嗬,小学生都爱看《三国》了,了  相似文献   

4.
钟剑文 《可乐》2011,(2):12-12
和朋友娱乐时,经常会打打麻将。毕竟大家娱乐一下更重要,虽然带点儿"小彩",但出入都不大,加之我们也认为运气成分更大些,就没有过多考虑什么"麻将哲学"。后来有一次三缺一,我们开始学习玩儿"斗地主"。打了几局后,我渐渐发现,这个游戏中运气成分也有,但拥有一副好牌可以被人打得一败涂地,拥有一副烂牌却常常能够出奇制胜,其中蕴藏着不少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可乐》2006,(7)
我以前从来不打麻将,因为我爸妈觉得这不是正经人的娱乐项目。可是自从认识了猪猡星之后,有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麻将局。身为一个金融专业人士,猪猡星热爱麻将的态度是让人觉得有点儿匪夷所思。后来接触多了我们才知道,这属于遗传。猪猡星有打麻将的家族史,他们家逢周末就会有麻将局,猪猡星几乎把毕生所学的金融知识都应用在了麻将上,但是仍旧敌不过亲戚的狗屎运。据说有一次,四家中有三家在做大牌,一家是豪七一家清一色还有一家是一条龙,剩下的一家就是正在翘首企盼"屁胡"的猪猡星。于是猪猡星动了邪恶的念头,打算在我们这里把失去的损失给补回来,这叫什么?这就叫"杀熟儿"啊。他勤勤恳恳写了六大篇"麻将规则",散发给群众,并且要求每个人都国家仔细研读,最好写出读后感上交。没有写读后感的,就要在麻将局的时候接受猪猡星的口试,口试通过了才许上桌。一个专业人员的谨慎态度全都用在这儿了。我很讨厌记规则,于是经常被猪猡星当众批评以及单独补考。因此,虽然我现在麻将打得很臭,不过规则记得很牢,和什么牌该收多少钱绝对是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妈妈     
王少红 《中华魂》2014,(8):58-58
正忽然就想妈妈了,在静静的黎明时分。这几天,多次在睡梦中梦到妈妈。其实呢,我没有见到妈妈的时间,不超过五天。我的家离妈妈家很近,步行十来分钟就到了,每周我都会去上一两次。年过八旬的妈妈由我二弟照顾,不用妈妈做饭买菜,她每天的任务,仿佛就是睡觉吃饭,还有就是看电视和在屋子里转悠十几二十几圈的。妈妈喜欢打打麻将,但邻里有此好的老人不多,她们总是三  相似文献   

7.
章睿齐 《社区》2009,(22):55-55
典型案例: 文莉的家庭本来很幸福安宁。但自从文莉迷恋上打将之后,家庭战争就不断。只要她的一帮朋友叫她去打麻将,文莉就忘记自己的家庭职责,常常因为打麻将忘记回家。  相似文献   

8.
莫特  繁星 《百姓生活》2011,(1):39-40
留守女独守空房,感情出轨后身怀六甲 2005年春节刚过,湘西南某县赵灵燕的丈夫和儿女,都踏上南下的列车打工去了,只剩下她一个人独自留守。 家里一下子变得清静空荡,素来喜欢热闹的赵灵燕一时感到寂寞无聊。为了消磨时间,她经常四处串门,与邻居们凑在一起打打麻将、玩玩扑克。不久,她在牌桌上,与同村不同组的叶玉胜时不时眉来眼去。  相似文献   

9.
时下不少人喜爱打麻将,一些老年人也不例外,退休后常邀几位老友聚在一起,打打麻将,既放松心情,休闲娱乐,又能加强感情交流及信息沟通,不显寂寞。但如果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休息和吃饭,甚至不加节制地通宵鏖战,对身体就极为不利了。长此以往,会引发一些疾病。为休闲得法,健康少恙,老年人打麻将要注意五不宜。一、不宜时间过长。老年人打麻将时间一长,视力高度集中,容易  相似文献   

10.
乐翻天     
玉秀 《新少年》2009,(12):20-20
造句 小琴今天的语文作业是用“夜深了,妈妈还在……爸爸还在……”的句式造句,她在作业本上写道“夜深了,妈妈还在打麻将,爸爸还在上网。”  相似文献   

11.
做客不好玩     
我喜欢做客,因为做客可以尽情地玩,还有好吃的东西。这不,机会来了,妈妈要带我去参加杨阿姨家的宴会!在去杨阿姨家的路上,妈妈不停地唠叨,什么这规矩、那礼貌的,都到杨阿姨家楼下了她才停止。唉,真像电影里说的,“整个世界清净了”。我兴奋极了,一步跨两三级台阶地向楼上跑,谁知又让妈妈逮着了唠叨的机会:“女孩子脚步这么重,人家会怎么看你?我可不想别人叫我女儿疯丫头!”哎,这楼梯怎么这么长呀?我真恨不得飞身上楼,躲开妈妈的唠叨。到了杨阿姨家,大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麻将,我一个小孩,没有伙伴多无聊呀!干脆看电视吧。刚要拿起遥控器…  相似文献   

12.
我的妈妈很漂亮。可是,她有个坏毛病,就是老喜欢“吃醋”以前,老师布置关于写人的作文,我总会写爸爸,比如《父母之情》、《“懒”爸爸》……老师给我打个“优”,有时还打个“优+★”,妈妈总是和我一样地高兴,可后来就吃起“醋”来了。  相似文献   

13.
麻将西游记     
曹屹 《可乐》2011,(4):52-53
东风劲吹20世纪初,来华的西方人很多,他们也学着打麻将。在苏州美孚石油公司上班的约翰·巴布考克,在中国出版了一本教西方人玩麻将的书《巴布考克麻将规则手册》。他将麻将译为"Mah-jongg"。从1920年到1924年,这本书印了12版,还漂洋过海,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刷和出售。现在有记载的是,1922年9  相似文献   

14.
叶子 《新天地》2012,(12):40
让老年人通过麻将爱上背单词、学英语,是老薛的发明创造。在北京天坛公园长廊边的长条椅子旁,两张麻将桌旁围了不少人,其中不少是高鼻子绿眼睛的外国人。"打麻将有什么好看的?咦?怎么全是英文字母?"不时有游人被这特殊的麻将吸引,离开又折返回来,一探究竟。牌桌上的方块麻将,牌面上没有万、条、筒等字样,而是贴上了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这种英文麻将的发明人叫薛胜利,今年57岁,他说,这种麻将一张牌是一个字  相似文献   

15.
“麻将风”在都市蔓延 成都人打麻将成风,可谓“名声在外”。对此,就连成都人都不否认。麻将,正异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鸦片”。中共成都市委书记陶武先对那种工作萎靡、沉溺“麻”海的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痛心疾首地予以斥责! 自70年代末,麻将“重见天日”后,这一“农耕文化”日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有位六十多岁的妈妈,每天都给女儿打电话。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让妈妈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不在电话那头,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相似文献   

17.
休闲娱乐岛     
讽刺 与幽默 高伟 麻语 某车间主任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一日,主任打了一夜麻将,来到班上召开班前会,便即兴发表讲话:“今后不管谁‘坐庄’,大家都团结成‘一条龙’,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该‘吃’的就吃,该‘碰’的就碰,这样年底分红才能来个‘杠后开花’。不然的话,到头来只是‘白板’一张。”语毕,众麻友掌声雷动。“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  相似文献   

18.
王选的比喻     
自1984年到1998年,我国中关村创下了一年销售逾千亿的奇迹,其中除了人才、技术外,还离不开人的团结、协作。王选教授曾对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作过形象的比喻:日本人有下围棋的做事方式,他们会考虑全局、整体,为最终的胜利可牺牲局部;美国人有打桥牌的风格,他们会互相合作、紧密团结;而中国人则是打麻将的作风,只知孤军奋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中国人向来是以单干为主,如麻将、踢毽子、乒乓球等,而外国人打篮球、桥牌、足球,都是集体性的,很有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9.
舞出新生活     
王大庆 《老友》2010,(11):39-39
母亲爱上跳舞是5年前的事。她刚退休时与跳舞无缘,天天早上提篮买菜,中午忙做饭,下午就被一群喜欢"小来来"(打麻将,来点小钱)的老头老太拉去搓麻将。  相似文献   

20.
羽毛 《社区》2010,(29):54-54
江米芬是个女人.命运不如名字那么写意。 她的童年并不快乐,父亲喜欢酗酒,喝醉了就打母亲。母亲素来神志不清,无法讨他欢心。几乎每次挨了打。母亲就在凌晨悄悄离家出走。起床看不到母亲.江米芬心里就空了,她会挨家挨户去问,在每片小树林寻找,在山径边大声呼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