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是"与"应该"之间--兼与程仲棠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程仲棠先生对"是"与"应该"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历史-文化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休谟对"是"与"应该"关系的理解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他的理解作为一种批判意识,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方案知识学建构的内在困难.从历史-文化的视野看,不同时代的"是"与"应该"之间的通约模式都是当时历史-文化实情的反映,是那个时代所达到的文明水平的历史表征.因此,对"是"与"应该"关系的哲学理解其实是一种历史-文化批判.程先生的方案一方面忽视了自然事实的社会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他仍然想建立一套关于"是"与"应该"关系的普遍的逻辑-哲学纲领.  相似文献   

2.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1,3(6):120-124
"左"倾文化惰性的根深蒂固,主要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发展国情决定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惰性"中呈现出的"左"倾特质主要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封建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之大敌.它产生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里,整合在社会主义文化体内,体现了正统与革命色彩,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文化发展的禁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管子》所载海盐生产的考古学新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考古发现和《管子》所载海盐生产的资料综合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所言“煮海为盐”的煮盐器具应是山东北部沿海商周遗址常见的盔形陶器,煮盐设施则是圆形或长方形盐灶,类似后世的灶户;所言“煮泲水为盐”的“泲水”应是当时生产海盐的主要原料地下卤水,而“煮海为盐”实际上只是泛指当时山东北部沿海出产海盐,并非仅指用海水煮盐,也包括利用地下卤水煎煮成盐;所言“渠展”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是指现今鲁北沿海海拔10米线以下赋存地下卤水的地带,即“渠展之盐”的具体出产地域。这些认识在很大程度可弥补《管子》对海盐生产技术失载的缺憾,纠正学术界对《管子》所载海盐生产存在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明宣德五年,嘉兴府因人多赋繁,由三县析为七县.面对地域内存在的水潦旱魃及海溢,平湖、嘉善、海盐三县及所在省、府承袭历史传统,重视河海整治及筑堰修埭,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并通过种种途径发展城乡商品经济,大量兼具新旧质素于一体的的社会公益组织也由此而萌生,使区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迁,至清代中叶嘉兴府下民间有"金平湖、银嘉善、铁海盐"之谣,喻指三县的富庶及其差异.三县在地理环境上属于典型的江南地域,其"金银铁"铸造过程及内涵,折射出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变迁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南京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如何打好"明文化"旅游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霖 《南京社会科学》2004,(Z1):326-328
科学发展观是涵盖极为广泛,内容富于创新的时代概念.对南京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具有指导和统率作用.南京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革命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在这四大特色文化中,本文认为应以"明文化"为龙头,"龙头动,则全身皆活".以更好地促进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迈向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命"是牟宗三历史哲学的核心范畴,他以此来透视中国历史并构建起自已的历史哲学原理.历史与文化的融通构成其独特的"理解模式";科学民主及制度客观化的新价值观使其历史哲学多少具有世界史的现代意义.既保持儒家的德性价值,又试图与世界史接轨,成为其历史哲学的最大特征.他极力强调作为中国文化生命特征的"综和的尽理精神"未尝不可开出西方那种"分解的尽理精神".他的历史哲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深刻反省及吸取王夫之、黑格尔历史理念的独特产物,旨在建构一个摄智归仁,仁以统智,德性智性具足的体系.其所谓"客观化"的全部目的在通过历史指出一条人类之"常道".  相似文献   

7.
从"以吏为师"到"黄老无为"再到"独尊儒术",是秦汉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三次更迭的历史过程.李斯提出"以吏为师",乃是拘于一种历史的惯性,固守法家传统,却违背了历史潮流;汉初新道家,由于思想立场和方法上的局限,未能充分认识和吸收儒家思想,从而限制了"黄老无为"在政治和文化上发挥更大的实际效能;董仲舒提出"独尊懦术",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把儒学上升为政治意识形态,致使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都蒙受巨大的历史流弊.历史告诉人们,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复杂的关系.必须始终注重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传播"术语和学科的生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及历史相辅相成,关系紧密不可分.语言的意义仅能从文化与历史的脉络来获取.建立在这个论述之上,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语言的生成与发展,并由此来挖掘语言所反射的文化面向.历史文化语义学从学术的角度认为核心术语或概念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因此从各学科术语意义的历史与文化考察,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演进,以及文化之间折冲樽俎的互动过程,并进而解读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走向.本文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传播"这个术语与学科的生成与发展.分析则以构成历史文化语义学的三个根干为依据:历史线索、个案研究、以及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的含义与范畴十分广泛,可分为若干类型.生态文化在"环境时代",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时代文化",因而要通过普及环境教育,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等措施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破除"官本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清亮 《学术界》2005,21(2):96-106
"官本位"之形成、发展、特征;"官本位"、官文化、官场文化之界说,"官本位"是一种在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利己主义人生观支配下的价值取向,属于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官本位"对历史与现实之危害;"官本位"在当前的十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元代食盐产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代大约有173个海盐盐场.池盐产地5处,四川茶盐转运司所辖井盐盐场12个、官府所控制的大井95口(邛州、绍熙府等地私井尚未计算在内),云南有井盐产地4处,土盐产地有太原1处。与宋、金相比,腹里、江浙沿海地区海盐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其他地区盐业生产都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
四川自贡素以井盐历史久远而扬名中外,其凿井采盐的历史可以上溯自东汉章帝时期,拥有"千年盐都"的美誉。自贡因井盐而生,属于典型的"先矿后城"式的资源型城市。盐就是自贡的灵魂和命脉,对自贡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主要对盐业古建筑的概念作出定义,并就四川自贡地区盐业古建筑的类型及景观研究现状和景观设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基本的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远古时期人类自身的生存、社会的进步与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盐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盐及其产品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以盐为叙述、理解历史的切入点,探询盐文化丰富的内涵与独具的文化特征,进而构建盐文化学,这是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自贡盐帮菜是川菜的重要支柱,是自贡市重点打造的品牌。它之所以受到市场、专家、政府的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扩张力,奥秘在其拥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力图从自然、社会,尤其是自贡的井盐生产和井盐文化去探寻自贡盐帮菜的风味特色及其成因,丰富自贡盐帮菜的理论研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自贡因盛产井盐而享有“盐都”美誉,自贡盐业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自贡盐场得到高速发展的盐业契约中,承首人在其中居于显著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盐业契约经营机制正常运行的关键性人物。本文通过对承首人制度的演变进程、权利义务关系、与地主和投资者的关系、与现行《公司法》中发起人制度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承首人在清朝至民国时期在自贡井盐业中的特点,并为现代《公司法》中发起人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专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深深地打上了行业经济文化的烙印。井盐文化是井盐业兴起、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一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特定的品质。千年盐都自贡因盐而兴,因盐而发展。城市文化与精神的积淀与彰显相辅相成,辨证统一,这是今天研究井盐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所应该充分认识的一个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两淮盐课“动关国计”,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盐商的大量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自己奢侈性的消费,其饮食消费对扬州饮食风尚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盐商对扬州饮食文化有着应予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食盐专营及盐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食盐专营管理的畸形状态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中国盐业总公司在我国盐业管理中的多重角色和地位,研究我国现行食盐专营的基本特征和盐业管理的运行机制,指出行政垄断是我国食盐专营的本质特征,政企不分是盐业管理运行的实际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的美国寡头垄断模式和日本的行政垄断体制进行探析,比较我国食盐专营与盐业体制与美、日盐业管理模式之异同,认为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的盐业管理模式,都是通过市场有序竞争、政府职能管理到位不缺位,在法律法规框架下,盐业公司依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销售和服务;我国食盐专营必须摒弃目前的行政垄断并且中国盐业公司双重垄断的计划体制。  相似文献   

19.
从“盐梅”、“盐车”意象看唐诗中的盐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梅”与“盐车”是《全唐诗》中所辑录的含“盐”诗歌中,使用度最高的两个词汇。文学话语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并与社会权利关系密切关联。由此,从文本所使用的语汇所表述的意象来认识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刻内涵,然而人类文化的传承、传播,是以意识与潜意识方式并存的。所以,“盐梅”与“盐车”两个意象上附带着封建政治领袖渴望贤臣良将的心态;粘连着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努力跻身于政务高位,并由此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的内在驱动力。从意象角度出发看唐诗中的盐文化,也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古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