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说法,认为性格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却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被环境所改变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斯佳丽和艾米丽的不同命运来探讨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适应环境来改变的。  相似文献   

2.
在华盛顿·欧文的《睡谷传奇》、《瑞普·凡·温尔科》和《幽灵新郎》三篇短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受到社会地位的制约、历史发展的推动和思维方式的指导。其中,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示着人生发展方向以及在困境中所采取的态度,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尤为显著。北美殖民时代和欧洲封建时代所盛行的唯心主义思维方式和迷信思想使人们相信鬼魅幽灵的存在,使小说中的人物有的被利用,有的被愚弄,有的被保护,同时被引导走出人生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东方丛刊》提醒人们: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就人类而言,其为整体存在而必真。就地域而言,人类这一整体分为东方人和西方人两个部分。在思维和创造技能上,东方人和西方人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就审美而言,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也截然不同。雨果曾说:“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西方艺术源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东方艺术则源自人类对自然的感悟。与自然的这两种不同的关系产生了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差异。西方美学的特征是在审美欣赏中渗入了认识因素,多以“理念”为基础;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4.
好书推荐     
《致青年》定价:22.00元编著:梁晓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青春是短暂的。当我 们分解任何一个男人或女 人时,便尤见青春之短暂 了。青年只有自觉地意识 到自己是青年,才会更虔 诚地相信,所谓命运确实 是可以改变的;青年只要  相似文献   

5.
选择     
一个人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呢?古时候,人们相信命运是由天定的,人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一个人来到人世时,老天就已经为他定好了一切。”所以那时的人只有靠求神拜佛来让天主宰自己的命运。可到了现在,就大不一样了。现代人又有了新的说法:“人定胜天,选择错或对的道路都得靠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人生好比行路。每当你走到其中一个岔口时,你就要去选择。当你从娘胎里出来时,你在选择生存或死亡;当你第一次踏入校门时,你在选择智慧或愚昧;当你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时候,你又要选择有为或平庸……人的一生都…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3,(2)
东方人和西方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老人的生活,东方人的理念是越老越离不开子女,而西方人的理念则和中国人截然相反。在西班牙,子女从学校一毕业,有了工作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有的一两个星期回家一次,一旦结婚,见父母亲的时间更少,有的是一两年见一次。老人大多数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国人有相信命运的传统,并出现过多种多样的命运观,本文在深刻剖析的基础上否定了传统的命运观,并得出了全新的结论:素质是决定命运的真正力量。  相似文献   

8.
荣格认为:“东方的艺术形式和宗教,展示了对于世界的抽象的态度。因此,世界在东方人眼中,一定与它在那些用移情来使它生气勃勃的西方人眼中完全不同。在东方人看来,对象世界一开始就是灌注了生命并对它占有压倒优势的,因此它才退缩到抽象的世界之中。”(《心理学与文学》第225页—226页)荣格因此断定东方人是内倾的、保守的,在对象的神秘感面前疑惧地退却,建造起一种用抽象构成的、具有保护性的、与之对抗的世界来。在美学类型中,当属于抽象类型者。  相似文献   

9.
席方平、老瞎子与桑提亚哥形象的相同之处是:敢于抗争命运,坚强不屈;具有独立人格,自我意识。这组形象的不同表现在三个方面:抗争的对象、所受的苦难和抗争的结果。这三个形象的精神意蕴对当代人的启示作用是:挑战命运、顽强抗争的可贵精神;追寻意义、笑对磨难的进取精神;相信未来、永不言弃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孟子思想的人都认为孟子相信命运。但是,孟子所信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具体考察,分析了孟子有关“命”、“天”的言论,对孟子的命运观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孟子的命运观非常复杂,实际上包含着层次不同的三种“命”观和“天人关系”观。由于三种不同的“命”观和不同的“天人关系”同时存在于孟子的思想中,因而任何把他的全部言论归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的努力,只能是部分的正确。  相似文献   

11.
细节决定一切,态度决定命运。我一直相信:细节决定一切,态度决定命运。只有学会把握机会,未来才会属于你。2008年9月,我进入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专业学习,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学习和一年的实习,现在的我已是上海西郊宾馆房务中心对客服务团队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不少人都说,一个女人嫁给不同的男人,就注定有不同的命运。在中国60年代至70年代的特殊岁月里,婚姻不能不受到当时政治的影响,不少人陷入了畸型婚姻的怪圈。当今的年轻人很难相信本文所讲述的是真人真事,他们有一句口头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  相似文献   

13.
《八月之光》中的记忆相信早于知晓记忆以及其后多处与该句类似的表达成为前景化的语言现象。功能文体学的及物性分析说明,这一系列相似又不尽相同的反常规心理过程相似性地表达了该作品的主题,即乔无法掌控命运的悲惨一生和其悲剧命运的根源。对这一组心理过程的对比分析还揭示出控制乔一生的是乔一直都不理解的力量,这在广义上表现出福克纳对现代人荒诞处境的理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命格奇佳     
黄德崴从小生长在传统保守的家庭,父母相信一切全是命中注定,黄德崴也深信不疑,认为命运自然会安排一切。街坊中有位相士,大家都喜欢去让他算命,排排八字,黄德崴也不例外。这位相士嘴巴很甜,听完他的命盘分析,很多人  相似文献   

15.
阿庇安是罗马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结合历史形成了自己的命运观.他的命运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强调命运对人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认为人可以在命运面前发挥能动性.另外,他的命运观里面包含了一种弃恶扬善的思想,还论及了有关国家、民族的命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自1607年起,几百万欧洲人势如潮水般地移居到北美大陆,在一片荒芜的原野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园。由于宗教偏见和世俗习惯的影响,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法律地位和家庭地位明显低于男人。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偏见和歧视势必在教育方面体现出来。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女人智力低下,女人永远不如男人,她们没有任何培养和深造的价值;女人一生中的唯一奢望就是女大当嫁,为丈夫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女人不必追求文化知识和从事户外工  相似文献   

17.
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唯有他们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18.
《草原》是契诃夫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的基调:在赞美草原的同时表达作者忧虑、惋惜的情感。活动在草原上的人们,没有一个人能与自然相媲美的,人与草原、人与自然,很不协调,很不相称,造成草原空旷、单调、寂寞和悲凉。如何改变草原和人民的命运,作者提不出具体的途径,只相信会有美好的未来。契诃夫产生忧虑、惋惜的心情,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心,对沙皇俄国黑暗时代的痛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和灵感白白地荒废了。  相似文献   

19.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通过主人公在被毁损的人生中最终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经历,思考并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及命运。作者认为命运是被动与偶然的、命运是非理性的,文本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命运观:既不同于西方式的抗争,又不同与东方式的顺从,而是人与人互助、人与自然共存的现代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的生命伦理学史上,一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且持续近20年的关于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的争论,构成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北美人类学家洛克将这场争论置于北美与日本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加以审视,撰写了《双重死亡:器官移植与死亡的再造》一书。在北美和日本,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的议题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公众反应。通过从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本体论、身体的商品化、"生命的礼物"的暗喻等层面的跨文化的比较,洛克指出:大多数日本人受到其传统与文化的限制而不愿意接受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然而,同样地,正是由于其传统和文化的基础,大多数北美人相对容易地接受了脑死亡和器官移植。基于对洛克作品的阅读,本文认为: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方法,能够为理解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下的生命伦理差异,提供重要的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