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尽孝不能等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同行。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父母在,多尽孝",讲的是有一年腊月二十九日晚,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不经意间听到的一段对话。男的问:"今年春节都去哪儿?"  相似文献   

2.
"如丧考妣"中的"考妣"一词,在不少的词典中都解释为"死去的父母".现以<汉语小词典>为例,在"如丧考妣"条下是这样注释的:"妣,音比.考妣:父母死后的称呼.死去的父亲叫考,死去的母亲叫妣.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12)
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中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我晓得一个人叫朱逸群,一个叫杨宜知。有个人叫秦寿生,不知道她父母是怎么想的。初中一个女孩叫倪杨,小女孩身体不好,老是生病,每次班主任点名叫她,都是倪杨——倪杨——,最后就干脆喊成"娘"了:"娘没来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承诺     
上世纪50年代初,他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民家庭。在他之前,父母已拥有11个孩子,然而他的出生却被邻里乡亲视为奇观,因为他是笑着来到人世的。因此,取名字时,父亲想叫他"林清奇"。去报户口的那天,接待父亲的工作人员恰巧在看武侠小说,书中有一个武功高人叫"清玄道长",于是建议给小孩起名"清幺",父亲想了想,采纳了工作人员的意见。8岁那年,他对父母说自己很喜欢写作,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父母不知道写作为何事,更不知道"作家"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于明,1951年出生,比我大4岁.50年代,他的父母与我父母既是同事,两家又是邻居,关系很融洽.50年代末,我家搬到位于东交民巷的机关大院.那时我父母经常出差,顾不上照顾我.于是,大明(他的父母和大人们都这样叫他)哥奉父母之命,多次从东四他家那边坐公交来东交民巷接我去他家小住.记得他笑着叫我的小名"小豆"逗我:"豆、豆、启豆启豆呛,切糕炒白糖!"他爱讲故事,常把我逗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6.
要是鲜花不生气,如何怒放?我妈是他的继母,他爸是我的继父。在他14岁、我12岁时,我们被父母硬生生放在了同一个家里。他叫冯凯,我总是厌恶地叫他"二马子"。他也不客气地喊我"糖包子",因为我姓唐。  相似文献   

7.
丁品 《北京纪事》2016,(2):84-86
一 我的父母都是南方人,但我打小儿一直住在保姆家的大杂院里,所以幼时学会了一口"京腔".例如,出门见人是"不熟假充熟,见面就点头";打招呼是"吃了吗,您呐?上街打听道开口先说"请问";请别人让道要说"借光儿";回家叫"撒丫子颠家了";看叫"瞅瞅"或" ";傍晚叫"晚么晌儿";包出的饺子不好看,立不起来叫"仰巴饺子(仰面朝天式)"之类.墙旮旯逮的虫儿有"油葫芦""三尾儿大扎枪"或"土鳖",螳螂叫"挂大扁儿"之类.  相似文献   

8.
仁斌  天抒 《新少年》2012,(Z2):16-17
凡是当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好孩子";而孩子们,也都希望父母能夸赞自己是"好孩子"。在抚顺市新抚区育才小学,同学们的愿望得以实现了。因为校园里有一个俱乐部,就叫"好孩子俱乐部"。俱乐部里乐趣多"好孩子俱乐部"在哪里?走进育才小  相似文献   

9.
姚小平 《新天地》2011,(9):32-33
我保存着在北京景山学校小学三年级用过的《小学生手册》(简称"手册")。翻阅"手册",儿时生活浮现眼前。1951年12月我出生于北京,6岁时母亲以为早慧,带我去万寿路育英学校考学。谁知面试一问三不知,老师急了,指着墙上毛主席像问:"这是谁?"答不出。老师又问:"你父母叫什么"?还摇头,只好  相似文献   

10.
<正>"父母皆祸害",单是这五个字就足以教人惊诧。因为这过于离经叛道的小组名字与其讨论话题的敏感,使该组在近日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最近,一个网络上的讨论小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小组名为"父母皆祸害",是一个专供网友们交流父母不是的话题小组,小组成员过万。"父母皆祸害",单是这五个字就足以叫人惊诧。因为这过于离经叛道的小组名字与其讨论话题的敏感,使该组在近日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面对网上网下的一片热议,小组成员却表示:"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付秀宏 《老友》2014,(9):31-31
正在德国旅游时,我曾去探望一位友人,在朋友家中住了几天。朋友有个女儿,年纪还小,正在上幼儿园。到朋友家中时,我发现还有位老妇人,不知是谁,后来听到小女孩叫她"奶奶",我不禁一怔。朋友的父母早亡,前几年又离了婚。孩子  相似文献   

12.
正谁能想到,今年才24岁,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的她,已是赫赫有名的顶级微商,统领着一万多人的微商团队,月净收入过百万元。她叫何洪娟,微信上叫"卖面膜的灰姑娘",现居深圳,香港美诺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小华侨意大利开超市福建人的"野草精神,团队精神,冒险精神"名闻天下。1992年在福州出生的何洪娟,17岁的时候便跟随父母,来到意大利那不勒斯谋生。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位非同寻常的老师,这是一群特殊的学生,这是—种不可思议的师生关系。这位老师叫丁小平,他的学生多数是大学生。"给我肉身的是我的父母,给我思想和灵魂的,是丁老师。"一位学生这样表述丁小平对她的影响。是什么样的老师能赢得学生如此的尊崇和爱戴?好奇心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位老师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牧徐徐 《可乐》2011,(9):61-61
乌奥拉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名普通上班族,他的父母住在三百多公里之外,一个叫锡恩的小城里。出于对父母的爱和思念,每隔几周,乌奥拉都会带上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乘坐一列经过锡恩的慢车,赶到父母那里,陪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一家人每次都是早上10:00上车,下午3:00到达锡恩。这列火车,他和家人乘坐了近五年。  相似文献   

15.
安雯 《山西老年》2008,(12):23-24
在新疆,习惯了吃羊肉。久而久之,竟觉得猪肉腥了。但父母从成都回来了。老人习惯吃猪肉,第一天就买来猪肉做了鱼香肉丝。我咬了一口,皱起了眉头。而女儿甜甜却欢喜地叫:"呀!姥爷炒的菜真好吃!""明天姥爷给你炒回锅肉,那才香呢。"母亲喜滋滋地答。于是,在父母小住的日子,我家羊肉、猪肉轮番上桌。因为女儿喜欢,父亲三天两头要做一盘回锅肉。亮晶晶、明灿灿的回锅肉摆在桌上,女儿吃得津津有味。"你也尝一片吧,真的很香。"父亲总是劝  相似文献   

16.
1.记得中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知道她的名字后,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了。2.我哥哥的同学里有一个人叫朱逸群,一个叫杨宜知。3.有个人叫秦寿生,不知道他父母是怎么想的。4.吴安全——是个司机。  相似文献   

17.
艾青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有莪伽、克阿、纳壅、杯壁等,艾青是主要笔名.艾青一九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因母亲生他时难产,算卦的说他“剋父母”,所以他在家庭中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不许叫“爸爸妈妈”,只许叫“叔叔婶婶”.  相似文献   

18.
正我2010年做幼儿教师,刚教小班时,觉得"难"处多:小班幼儿生活在父母身边三年多,突然,离开父母来到集体之中,很不习惯,开学时,哭哭啼啼的现象很普遍,需要幼儿老师像父母那样的哄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穿脱衣服、大小便都得要老师照料,小班幼儿老师实际是"保姆"。  相似文献   

19.
人缘好,成就早。八岁时,威廉·费尔普和父母一同去看望林兹莉姑妈,并在她家中度假。一天晚上,有客来访。客人和林兹莉姑妈寒暄一阵之后,无意中瞥到活泼可爱的威廉,微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威廉礼貌地说:"威廉,先生。"客人看上去非常喜欢他,又问:"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威廉说:"我最喜欢船,收集了许多船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的孩子叫自己父亲小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