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旗小考     
《隋书·魏澹传》,澹回:“臣以为南巢桀亡,牧野纣灭,斩以黄铖,悬首白旗”。《隋书·裴仁基传》亦谓炀帝“身弃南巢之野,首是白旗之上”。均谓南汤亡桀,周武灭纣,都曾将暴君“斩以黄铖,悬首白旗”。但考以旧史,汤之灭桀,仅将桀放逐南巢,而周武灭纣,倒全如《隋书》所言。“白旗”也叫“白旄”,在竹竿顶端饰以旄牛尾毛而成,是征战时主帅所持的帅旗,用以指挥军队进止。从现存古籍来看,周武灭纣,首先用此大旗。《尚书·牧誓》、《史记·周本纪》均谓周武率天下诸侯伐纣时,“左杖黄铖,右秉白旗以麾”。“麾”同“挥”。本纪又…  相似文献   

2.
自身为一代,父以上谓祖,子以下谓孙。父:父字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西周的《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俗称:“爹爹”、“爸爸”。祖父:也谓“王父”。反映周代的社会生活的《礼·曲礼》上:“祭王父曰皇祖考。”疏:“王父、  相似文献   

3.
古人常谓“龙”生于水而为水物:《管子·水地》说“龙生于水”,《左传·昭二十九年》曰:“龙,水物也”,《易略例》亦谓龙为“水畜”。因此,在古人看来,“水畜”之龙可以招云,可以致雨:《周易·乾卦·文言》曰:“云从龙,风从虎”;《慎子》:“飞龙乘云,腾蛇游雾”;《论衡·乱龙篇》:“龙蹔出水,云雨乃至”;又《龙虚篇》:“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蛟龙见而云雨至”;郭  相似文献   

4.
1、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2、风兮!风兮!何德之衰?(《论语·微子》) 3、子年少,何哭之甚悲也?(《搜神记》) 上述三句话代表了“何a之b”结构式的三种类型,可依次用三个结构式来表述,即“何[宾]之[动]”、“何[主]之[谓]”、“何[谓](宾)之[补]”。都以疑问形式出现,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传》曰:“妥,安坐也;侑,劝也”。案享、祀、妥、侑四字并列,俱应为祭名,妥字不应别为安坐之义。妥当读如堕,为堕之借字。《仪礼·有司徹》注“不绥祭”,释文曰“绥本作隋”。《仪礼·士虞礼》“不绥祭”,注曰“绥当为堕”。绥从妥得声,堕从隋得声,其字俱得通用。堕为祭名。《仪礼·士虞礼》“祝命佐食堕祭”,注曰:“下祭曰堕,堕之犹言堕下也。《周礼》曰既祭则藏其堕,谓此也。今文堕为绥,《特牲》、《少牢》或为羞,失古正矣。齐鲁之间谓祭为堕。”《仪礼·少牢馈食礼》:“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注曰:“黍稷之祭为堕祭”。《周礼·小祝》:“大祭祀,逆(齐皿)盛,送逆尸,沃尸盥,赞隋,赞徹,赞奠”,注曰“隋,尸之祭也也”。《周礼·守祧》:“既祭,则藏其隋”,注曰:“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藏之以依神”。据上所述,则助祭者以肺、脊、黍、稷等祭品授神尸,神尸以之祭,祭毕则藏其祭品以依神,如此祭祀仪式总名曰堕。  相似文献   

6.
《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此“生十日”为何意,诸家多曲解。郭璞注为:“言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故言生十日。”袁珂注为:“羲和生十日者,天上之日十也……古神话盖以天、地、日、月、星辰均神所创造,故言生日生月。”均误。“生十日”应解为“造天干十”即自甲至癸。《公羊传·桓公二十八年》:“生事也,何云?生犹造也。”《周礼·秋官·序官》:“硩蔟氏十日。”郑玄注:“日谓从甲至癸。”《周礼·天官·冢宰》:“挟日  相似文献   

7.
古今圣贤,都把修身当作治国之本。《礼记·大学》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亦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那么,传统的修身之法、治国之道究竟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一、传统的修身之法古代圣贤以修身为安身立命、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本,不但终生奉行,修之不二,而且目标极高。《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天命就是天道,即天的意志,客观的规律。众所周知,客观规律是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以理囿情”观念寇养厚1《尚书·舜典》的"诗言志,歌永言",最早提出了诗歌的“言志"问题。在先秦时期,"志"与"情”当然有微别:前者主要指人的志向、怀抱、理想,偏于理性范畴,重在表现人的社会性,如孔子说"各言其志"(《论语·先进》);...  相似文献   

9.
“可欲之谓善”的命师出自《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因浩生不害之问从  相似文献   

10.
《汉志》武功县淮水祠建置年代考李瑾河南大学中文系一、问题的提出古代渭水流域曾经存在过祭把“淮水神”的民俗,这一依据仅见于《汉书·地理志》武功县下有“淮水祠”一所的记载。这是一条孤证,除此而外的任何史籍都没有提及武功有过“淮水祠”的记录。兹转录《汉书·...  相似文献   

11.
周人始祖后稷弃是什么时代的人?古代文献中有三种不同的说法:1.弃为尧舜时代人。此说以今文《尚书·尧典》为代表:“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2.弃为夏末人。《礼记·祭法》:“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3.弃的活动年代经历了唐虞夏三代。《史记·周本纪》谓帝尧时,“举弃为农师”,帝舜时,封弃于邰号后稷,“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这些说法是互相矛盾的,于是自古以来的学者们不断地试图解释这些矛盾的说法,也大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12.
《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7月修订第1版)第235页:“俾昼作夜:以白昼作夜间,谓晨昏颠倒。《诗·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相似文献   

13.
<正> 《九歌》称神为“君”。如:《湘君》首句曰:“君不行兮夷犹。”王逸注:“君,谓湘君。”《大司命》第五句曰:“君回翔兮以下。”王逸在第二句“纷吾乘兮玄云”下注有“吾,谓大司命也”,因之,不言而喻,这里的“君”也是指大司命。朱熹亦谓:“指神。”蒋骥与朱注同。《东皇太一》末句曰:“君欣欣兮乐康。”王逸注:“神以欢欣,餍饱喜乐。”仍释“君”为“神”。朱熹注:“君,谓神也。”蒋骥亦言:“君谓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与西方哲学经典概念理性相对应和意义趋同的概念,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理性”,也存在哲学理性观的历史演变。《易传·说卦》提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理与性对举,意蕴主要涵括自然事物的本性与内在规律,属于认识论范围。《后汉书·党锢传序》谓:“天刻意则行不肆,李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这里“理性”概念指个人品性修养,属于修养论范围。南北朝《刘子新论》的《辩乐篇》谓:“淫、怆、愤厉、哀思之声,非理性、和情、德音之乐也”;其《和性篇》则谓;“理性者使刚而不…  相似文献   

15.
一意象、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中心范畴,是人与自然、物与我、形与神、理想与现实、表现与再现、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意象”一词,最初源于《周易》。《周易·系辞上》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至人之意,其不为见乎?子曰:圣人生象以尽意。”此话的意思是谓立象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意思。东汉王充在《论衡·乱龙篇》中指出:“夫画布为熊、糜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这里的“意象”是指用“熊糜之象”来象征某侯爵威严的具有税征意义的画画。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交融,时人尚辩,因…  相似文献   

16.
荆蛮浅释     
荆蛮,据新《辞海》云:“即楚,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新《辞源》云:“古代中原地区泛称江南楚地之民。”窃以为皆失之太简。考之史籍,似应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指楚。《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子朝奔楚,而其告诸侯曰:‘兹不榖震盈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周人敌视楚国,称为蛮荆,《诗经·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说苑·尊贤》:“救中国,攘戎狄,卒协荆蛮,以尊周室。”(二)古族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荆蛮义之,纵而归之者千余家。”《史记索隐》云:“荆蛮,南夷之名。”《汉书》谓:“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荆蛮为吴越之地的古族称。而朱熹注《诗经·采芑》云:“荆蛮,荆州之蛮也。”为荆州之古族称。荆蛮为古代长江中下游之古民族。(三)指地域。(1)指吴越之地,《史记正义》在注释《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太伯奔荆蛮。”一段时说:“而亡荆蛮者,楚灭越,其地属楚,秦灭楚,其地属秦,秦讳楚,故曰荆。故通称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云蛮,势之然也。”这里说明是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的通称。(2)指长江中游江  相似文献   

17.
所谓家乐即是由私人置买和蓄养的家庭戏班;它是中国古代优伶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它的史乘资料甚少,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拟对家乐的源流、明代家乐的特点、明代家乐的优势与局限、明代家乐勃兴的原因及文人对戏剧发展的作用等问题作一些研析,以就教于方家。一、 在先秦的典籍中,我们已能见到关于 “女乐”的记载,如《管子·轻重》谓夏桀 拥有“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於三衢”①,《论语·微子》谓“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但这作为家乐渊源的“女乐”,其基本功能只是以乐侑酒而已,与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城市史志中,时代较早的有《三辅黄图》、《洛阳记》、《关中记》、《邺中记》等。《三辅黄图》记载范围较广,是以秦汉的三辅地区为范围,包括当时的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也就是今陕西省西安、咸阳及附近地区。《隋书·经籍志二》谓“《黄图》一卷,记三辅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事”。《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著录。因三国时魏人如淳在《汉书注》中征引过,所以人们认为此书撰成于东汉末以前。但今本《黄图》,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认为是汉魏间人作,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认为是梁陈间人作,程大昌的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诛少正卯见之《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少正卯其人,众说纷纭:或谓“少正”其姓,“卯”其名;或谓“少正”为春秋时理财之官,故“少正”乃官职而“卯”其名。余以为“少正官职而卯其名”之说为是。然“少正”乃司法之官,而非理财之官。今按《礼记·王制》云:“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