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方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特点刍议(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室)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是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的阵地,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教改的窗口,因其任务、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有别于其他的科技和学术刊物。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高等学校又由于科研力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大学精神气质的内涵,并以少数成都大学学子身上一直以来存在的自卑现象和形成原因为例,说明成都大学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正视的一个软肋;从"道"、"术"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成都大学"在二十世纪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三度命名,昭示着相同的历史走向。成都大学创办的意义和价值,远不止于满足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她对高教改革的探索,乃至对过去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突破,都具有更深的意味。成都大学创办在于率先突破了大学教育由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统筹管理的模式,是改革开放以后放权由地方政府主办大学的开创性尝试。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研如何为社会服务是一个重要议题:大学中科研与教学服务社会是何种关系?各类大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否需要分工?大学科研应以学术为主导,还是应以社会需要为主导?大学科研机构如何服务?文章对此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应对大学科研不端行为不只是法律和技术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而且归根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法律和技术在应对大学科研不端行为上的不足与不及也深刻表明道德介入科研不端行为的必要性。公正实施科研课题评审、务实开展具体科学研究、审慎作出科研成果评价是牵引大学科研人和大学科研辅佐人有效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道德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学科研管理中的差异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科研管理中的差异性问题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正视差异性实际上就是正视大学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大学只有正视这一点,才有可能最终建立起良性的、不断发展的科研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大潮中诞生,又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壮大的成都大学,已胜利地走过了十五个不平凡的春秋。15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校历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工发扬团结创新、求实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迄今在校园建设、系科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已初具规模。为成都及其他地区的工业、教育、科技、党政机关等部门输送了近8000名毕业生,为成都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都大学的统战工作与成都大学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并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入不断地得到加强。统战政策深入人心,调动了广大统战对象的积极性。他们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党的教育事业,为成都大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8.
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优良的大学教师,其职业素质结构犹如一个完美的立方体:体系化的知识结构是“长”、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是“宽”、创新能力则是“高”.大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结构中,任何一维的缺失导致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形象不完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大学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分析、定位和发展其整体性素质.  相似文献   

9.
今年元月中旬,成都大学、南京金陵职业大学、合肥联合大学和杭州浙江大学附属工业专科学校等四所职业大学的负责同志来武汉,和我校共同商谈开展职业大学校际协作的有关事宜。会上各校介绍情况时,我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我校科研发展的潜在动向、科研活动中文献需求规律,以及研究图书馆如何相应有针对性地为科研服务,本文特对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发表的论文和论文的引文(含参考文献),试作分类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78年12月8日,在中共四川省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都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成都大学正式挂牌创建。三十年风雨前行,磨砺发展;三十年教改探索,特色初显。回顾三十年,成都大学白手起家,艰辛创建,从1978年边创建边招生的黉门街八亩地、十四间教室和十间平房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创业维艰建校招生并举(1978~1982)、探索前进初具规模(1983~1997年)、迁建新校成功升本(1998~2003年)、四校合并加快发展(2004~2008年)的四个阶梯型的发展阶段,终于建设成为一所以工学、文学、管理学为主,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理学、工学、农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城市型综合大学。以“省市共建”为体制依托,由地方城市主办大学,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尝试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使教育培养人材直接服务地方,提供多方面的应用性人才,其教育与市场相结合、办学与服务直接挂钩的办学模式,这一地方大学办学模式的新尝试,恰恰是其他许多部属传统高校未曾经历也难以做到的办学特色。因此,成都大学的创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成都大学的发展,是中国地方教育改革的历史记录。三十年来,成都大学培养的九万多...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科研资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在研究型大学与其它科研活动执行主体之间、研究型大学之间以及研究型大学内部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我国应建立公开、公平的政府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发挥大学评估和排序的资源导向作用;优化研究型大学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3.
成都大学建校已十周年了。成大是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国家百废待举、教育急需振兴的形势下,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应运而生的一所地方大学。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之后,现已初具规模、面貌日新,正以独有的特色呈现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今天,成都大学已有8个系19个专业,2千余名学生,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较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为了搞好教学,一定要从事科学研究,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是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大学教师中存在的"教而不学"或"学而不教"的教学和科研不协调的问题,导致教学水平下降。为了协调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探讨了大学教师在教学之余从事科研的优势,以及科研如何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1月30日,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正式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版)首发报告中,《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国内2003年600余家大学学报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分类排序中排第54名。总被引频次是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包括它引总引比、影响因子等。《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被引频次是57,它引总引比是0.9174,影响因子是0.1307。《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推出,使中国的学术界对期刊质量的认定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7日,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学报工作会议在武汉江汉大学成功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江汉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成都大学、济南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厦门理工学院、西安文理学院等院校学报的主  相似文献   

17.
十二月,腊梅花绽开的时节,成都大学迎来了建校十五周年校庆! 十五年,成都大学这样一所地方大学,乘着改革的东风,沿着改革的新路,带着浓郁而鲜明的特色成长起来了!发展起来了! 十五年,成都大学在经费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了受欢迎的二十多个专业的数千人才,显示了特有的生命力。生命力所在,从外部讲,她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都会——成都市的宠儿。从内部讲,她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儿,借鉴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经验,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勇于大胆探索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还因为她拥有一支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18.
舒启全教授曾担任成都大学外语系主任多年,又为中国地方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成都翻译学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多次在国内外做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19.
由平原大学、成都大学、江南大学、江汉大学、金陵大学、彭成大学、攀枝花大学等七校发起的“全家首届职业大学学报工作暨主编研讨会”,于一九九○年四月三日至五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十二个省(市)的二十六所学校和有关部门的代表三十五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交流职业大学学报工作经验;建立职业大学学报同仁的联系,联络感情,增进协作和团结;商讨成立全国高  相似文献   

20.
洪堡反对传统大学只把传授知识作为大学的唯一职能,提出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倡导大学以科研为主导、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方针.这一理念对于提升科研在大学中的地位,对于推动科研的进步和学术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从育人这一角度来分析,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对于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