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是英国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奠基人Richard M.Titmuss一篇经典文献.该文首次将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划分为"社会福利、财政福利和职业福利"三种类型,首次从面向全民的普惠性与局限穷人的选择性社会服务角度,充分论证了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的再分配功能,深刻分析了选择性和局限于穷人福利服务的致命性缺陷,有力地说明了全民性和普惠性社会服务发挥的积极性和建设性再分配的作用,充分肯定"福利国家"和全民性、普惠性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基础地位,尤其是富有远见和发人深省地指出社会政策分析对象应由直观可见、直接性和即时性现象,转变为看不见、间接性和长期长远性影响,凸显社会政策总体性、宏观性、战略性、系统性、福利性、建设性、长期性、再分配性和自我实现预言等本质特征,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具有无比重要现实意义、理论、政策、制度建设和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一篇经典文献.该文首次全面介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思想流派,客观介绍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系统梳理女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和理论,尤其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回顾福利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是分析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基本态度,指出女性主义对不平等"有限关注"的局限性,描绘女性主义视角中的福利和她们的理想社会,是科学认识和准确理解女性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理论的基础文献.这对女性主义思想意识不断觉醒,社会性别议题主流化,国家反家庭暴力成功立法和现代家庭福利政策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优先领域的中国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现实、理论、政策和专业服务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政治哲学、现代化、国家责任、公民权利、社会需要和福利等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回顾、社会—历史比较、社会政策和综合研究等方法,从国家与福利社会史等角度,首次简要描述1911~1949年中华民国,1949~1978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1978~2015年改革开放中国3个发展阶段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历史发展轨迹,概要梳理3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基本涵义、价值目标、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服务对象、范围内容、优先领域、服务方法、管理体制和基本特征.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社会政策发展现状,尤其是面临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全面概括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框架历史发展的体系特点,系统总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百年变迁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最后试图从理论建构角度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与社会政策框架概括为"社会—市场—国家组合型社会福利制度范式",为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提供科学理论解释,指明中国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发展的总体方向,勾勒"路线图与时间表",规划专业行动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现代福利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该文是英国现代社会政策大师与社会福利理论奠基人蒂特马斯的一篇经典文献.该文以英国战争与社会政策互动影响历史为案例,首次论述了战争与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战争对社会政策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对战争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该文首次划分现代战争关注点由男人数量、符合服役标准到全民健康福利,尤其是儿童健康与福祉的历史演变阶段,论述战争产生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战争与国家、战争与男性、战争与医疗健康服务、战争与社会分层,战争与人类基本需要、战争与家庭、战争与全民性福利制度,军地融合、军事参与率、战争与社会平等等关系,这对于当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军地融合发展政策,优抚安置和军人福利",健康中国"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利依赖"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福利发达国家,也是西方国家当前福利改革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西方国家在"福利依赖"的理论起源、涵义、表现、产生原因及反福利依赖等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金子  贾中海 《学术交流》2012,(12):143-146
20世纪90年代末,以布莱尔为首相的英国新工党崛起,使布莱尔福利思想得到深入实施,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出现了新的转轨。具体表现为:"以他人为中心,为社会服务"的互助共爱福利理念;"给人扶持而非施舍"的积极的福利政策;"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现代福利制度;"社会投资国家"的新型福利模式。布莱尔福利思想对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构建的启示在于:社会福利标准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宜;社会福利改革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社会福利制度要划清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社会福利管理要加快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张姝 《社科纵横》2006,21(7):84-85
公民权利是现代社会福利理论的重要政治道德基础,也是将社会福利从社会政策与制度实施的层面提升到理论反思层面的主要理论要素之一。围绕着公民权利来讨论社会福利的发展,并把社会福利当做公民权利的实现,成为现代福利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福利国家的政治道德依据。  相似文献   

8.
福利和福利国家概念在当代社会和政治思潮中居于重要地位.福利源于人的需要,对人的需要满足的要求决定了福利国家及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福利国家是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幸福承担法定责任的制度表征.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其理论论争的本质内涵也是围绕需要满足.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是其制度不能满足某些基本需要,福利国家危机的实质问题体现在其对人们需要满足的危机和福利国家自身的合法性危机上.福利国家的国家干预本来是反危机的一种原则,但在实践中却长期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固有的合法性基础,最终导致福利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系统内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9.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民  宋祥秀 《社会》2006,26(6):138-138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由此而提出了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的超越构想。借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本文反思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新社会框架,即责任提倡、多元部门发展、社会政策议题对话等,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化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博弈论中的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研究工具.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政府微观经济(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出现和经济效率增长的同步跟踪与纳什均衡,从而产生政府行为的激励相容性.国家制定微观经济(福利)政策,要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或公共利益为初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为目的,不要以权力的"有力实施"为手段来达到提升社会公平和获得经济效率的目的."权力经济"是不会使微观经济(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实现纳什均衡的,政府福利政策的目标选择要服从于激励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周正彬 《社会工作》2008,(12):52-5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吸收、借鉴国内外推行社会福利方面政策的经验。作为引起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福利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三条道路”强调“无责任即无权利”的新原则,提出了积极的福利政策,主张建设社会投资型国家。其中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积极的福利政策和发展公民社会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关注福利文化对社会养老制度和实践的影响,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现代社会养老项目的发展,揭示了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与特定社会政策制定者对社会福利概念的理解和传统福利文化之间的关系。限定主义的价值观和公民权利意识的缺失阻碍着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从剩余性到制度性的转变,抑制了社会福利在缩小老年群体内阶层差异方面的作用,促使了福利资源分配的不公。尽管人口老龄化和福利国家的文化扩散正在促使中国老年社会福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福利体系的最终建立还有赖于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个人和国家关系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3.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核心争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救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核心部分。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的国家 ,其制度变迁与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次划分英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析其核心议题与理论争议 ,探讨其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潘屹 《社会福利》2002,(2):53-56
西方国家的福利理论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围绕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责任和作用这一主题,形成了六大福利学派或流派,即:新右派、中间道路、民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绿色组织、介绍和评述这些流派,对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利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治理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说社会工作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应该被看做是政府对于社会福利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一项制度安排。目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福利制度趋于完善和福利政策趋于成熟。本文以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切入点,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例,深入分析政府福利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在社会福利治理方面的作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表明政府在福利供给方面有了新的政策视角,链接了新的社会资源,在一定层面表现出政府社会福利治理方面的作为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北欧模式曾是世界各国发展社会福利的学习样板;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模式逐渐成为人们批评的对象,这些批评声音也同时出现在北欧国家内部。本文回顾了北欧社会政策研究的理论和政策观念的变化,以及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社会政策的联系。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北欧福利国家模式,也有助于我们评估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政策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祁亚辉 《学术交流》2004,(9):124-130
瑞典福利国家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覆盖面广、设计项目多、保障水平高,注重"公平"胜于注重"效率"。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财政危机,然而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高福利所要求的高税率对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国际竞争力的打击。因此使之成为改革的重点。瑞典改革案例给予中国重要启示: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人民的企盼;但制度设计要避免重蹈瑞典福利国家制度"过度"福利供给的覆辙。  相似文献   

18.
民政部提出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战略决策,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趋向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后,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成为国家和学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重要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当前和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的主导社会福利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回顾和评价我国儿童社会福利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从福利对象、原则、理念、内容、政策体系、以及责任主体等六个方面建构我国适度普惠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其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福利企业既迎来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原本基础薄弱的福利企业,其生存条件变得日益严峻。目前,国家对福利企业的扶持、保护政策正处在一个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调整完善过程中。福利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与西方福利国家不同.中国政府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中的一个子项目进行政策上的解释,现阶段,中国的社会福利是一种补充性政策体系,其内容是由民政部门负责的,主要为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