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以政治家身份从事报刊活动的第一人,他执着地投身于近代中国报刊编辑事业,使中国近代的报刊在戊戌维新期间得到很大发展。他办报是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救国热情,为了彰显报刊的党性原则,为了培育维新人才。他的编辑思想是围绕着报刊的宗旨,登载有利于其变法主张的内容,对国人进行宣传和教育,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他的报刊实践,在中国近代报刊编辑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教士创办中文报刊的最初目的是宣传基督教,中国第一个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即为典型的宗教报刊。19世纪30年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后偏离了这一宗旨,开始把重点从传 教转至宣传西学,实现了从传播宗教到传播西学的转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非宗教性报刊与 宗教性报刊并存的局面,进人20世纪后又回到了宣传基督教的原点。传教士中文报刊经历了一个从传 播宗教到传播西学最后又回到传播宗教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代报刊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绅士阶层着眼,考察了他们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发现绅士阶层对近代报刊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之中,有些人为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有些人直接创办和主持近代报刊,更多人为近代报刊提供稿件,还有些人为报刊提供了政治、经济条件。这些开明绅士共同促进了近代报刊的发展,但也有一批顽固守旧绅士对近代报刊进行了抵制,他们设置重重障碍阻碍近代报刊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绅士阶层概念的梳理,考察绅士阶层与近代报刊发生联系的原因.揭示了绅士阶层与近代报刊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利用报刊这一先进舆论工具,宣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民权思想和“物竞天择”的社会进化论观点及变法维新思想,对封建文化中的“泛道德主义”思想和儒家伦理观念进行批驳,形成了新兴的报刊文体。他们的办报活动,直接地推动了近代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年 ,中国开始进入使用近代印刷技术的报刊时代。而在数目众多的文艺性报刊中 ,小说杂志尤为引人注目。从 1892年《海上奇书》创刊到 1919年 ,这 2 7年间产生的小说杂志大约有 6 0余种 ,就其办刊宗旨、刊物风格以及所刊登作品的内容形式而言 ,这些杂志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兴盛期和转折期三个发展阶段。理清小说杂志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 ,把握小说杂志的特征和精神 ,既是近代小说研究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动近代小说研究的一条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报人。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他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集大成者,一位杰出的新闻理论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报刊舆论观、报刊功能观;报刊自律观;报刊编辑观;报刊文体观。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降,西方人纷至沓来,在中国创设了近代最早的报刊,传播了西方的新闻传媒理念,促进了其时国人对于近代报刊传媒社会功效与社会责任的认知,推动了中国报刊史上的一页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降,西方人纷至沓来,在中国创设了近代最早的报刊,传播了西方的新闻传媒理念,促进了其时国人对于近代报刊传媒社会功效与社会责任的认知,推动了中国报刊史上的一页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近代报刊,代表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日益滋长着对信息媒介的需求。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加速了人际交往和商业信息的交流,同时也为报刊准备了读者群。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为报刊的兴起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后,也要求有反映自身利益的舆论工具。而西方人率先移植近代报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报刊诞生的助产婆。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传教士报刊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孕育了中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中文刊物,首开近代新闻史先河。而清末影响最大、发行最广、时间最长的《万国公报》则是近代传教士报刊发展的最高峰。对这一首一高两份刊物进行对比,可以看出19世纪传教士报刊从纯宗教性刊物向现代报刊发展的世俗化趋势:传播者由洋人主办主笔到华人主编主笔;传播对象由底层逐步上移到中上阶层的士人、官僚;传播渠道由海外逐步发展到沿海和内地;传播内容由传教义到报新闻的世俗化转变,由介绍科学到引入社会学以传播思想;传播效果从默默无闻到朝野关注。近代传教士报刊既是西学东渐影响中国的重要媒介,其自身也为中国的传播环境所改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陕西报刊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报刊快速发展 ,成绩喜人 ,具有明显优势 :人员结构较为合理 ,编辑队伍朝气蓬勃 ;各报刊善于把握时代潮流 ,注重社会效益 ;办报办刊观念逐步转化 ,精品意识不断增强 ;报刊种类较为齐全 ,受众群体较为固定 ;报刊社内部管理有序 ,改革意识深入人心。但陕西报刊在改革发展中亦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如工作人员道德水准有待提高 ,办公现代化设施急需改进 ,报刊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报刊经济效益亟待提高。陕西报刊要在新世纪求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强化报刊个性特色 ,增强精品意识 ;强化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媒介间交流合作 ,实现各媒介优势互补 ;积极设立培训部门 ,开展报刊从业人员的再培训  相似文献   

12.
针对英语报刊经济报道的数字使用问题,采用语用学原理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数字在英语报刊经济报道中使用的语用功能和语用策略。研究表明,在英语报刊经济报道中灵活恰当地使用数字能大大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可读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境内的外文报刊,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办报高潮,但二者无论是从社会角色、历史地位,还是从其政治角色来说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此话题的研究多是分离性的,同时也是断代的,具体表现为对两次高潮之间的外文报刊少有涉及,更少有人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探讨它们多向度的发展轨迹。本文不仅对中国境内外文报刊作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梳理,而且还从报刊自身发展的角度、外文报刊社会角色的演变,以及其发展轨迹所折射出的我国对外宣传的历史演进等视角对我国外文报刊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报刊资料是近代报刊业逐步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近代报刊史分为7个阶段:1815-1872年,1872-1915年,1915-1927年,1927-1949年,1949-1976年,1976-1995年,1995年至今;应该加强对近代以来的重点报刊的研究,对报纸的学术版以及学术刊物的研究,对报纸的生活版、娱乐版以及时尚类、休闲类、通俗类杂志的研究,对政府内部报刊、企事业报刊的研究,对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小报”或“文革小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报刊资料具有记录内容的全面性、资料存量的丰富性以及新闻性、文献性等特点。利用报刊资料应该注意7个问题:对报刊史、过期报刊的收藏状况和检索方法应有一定了解;注意核实报刊上面发表的文献资料;对报刊上的新闻资料,注意遵循新闻学的某些规律来看待它的真实性;注意核实报刊发表的新闻资料,以免采用失实的新闻报道;在评估史料价值的时候,适当注意新闻的倾向性因素;注意字号、化名、笔名、网名的使用问题;注意互联网和网络资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报刊所具有的政治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编著结合是充分发挥社会政治功能的有力手段;报刊要发挥政治功能必须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加强党对刊物的领导是保证政治功能发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邮政报刊发行系统自身存在着核心优势和劣势,根据当前的市场要求,邮政报刊发行系统的改革要转变思想,改革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企业宣传,实现邮政报刊发行主渠道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书刊报的出版发行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紧密相联。思想多元化、鲜明的时政性促进了书刊报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文化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出版了大量马列主义文献。为抗日战争胜利作了充分思想准备,解放区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书刊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英美国家的著名报刊发行量大 ,影响面广 ,报刊作为政府的喉舌 ,其文章往往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文章认为在英美报刊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甄别能力和政治敏感性 ,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辨别能力 ,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创建党的报刊是建党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迫切需要。对于党领导下的报刊,列宁非常重视发挥其宣传与批判功能。在革命战争时期,主要通过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以凝聚革命力量,强力推动革命运动;在建设时期,通过宣传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教育人民具有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通过宣扬科学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揭露宗教的唯心主义实质,教育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列宁认为,党领导下的报刊要敢于批判“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揭露西方“出版自由”的伪善行为以及批判一切唯心主义。列宁认为,在党的领导下,报刊应遵循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导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一方面通过正面宣传革命和建设中的正确主张、成功经验和英雄事迹等,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推动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塑造主流价值观,以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列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报刊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些党政部门、社会团体、电视、广播和报刊等运用了“民营经济”这个名称 ,其内涵多是指个体、私营经济 ,或是将“民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同起来。我国的《宪法》条文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表均未用“民营经济”这个名称。有的报刊解释说 ,“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经济。这样的划分太笼统 ,缺乏准确的划分标志 ,容易产生误会和错觉 ,不利于准确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进行科学决策 ,应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