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格拉底之死与“洞穴”隐喻苏格拉底之死是一宗极富意味的历史事件。苏格拉底作为第一位专注于人事探究的社会哲学家,却因“败坏青年罪”和“信奉新神罪”被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公元前399年),而他本人竟也毅然放弃了向陪审团请求宽恕和出逃的求生机会,坦然从容地选择了死亡。作为一个法律案件,苏格拉底之死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方法理学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跛雅典民众法庭审判并处死这一历史事件,一直让后人困惑。苏格拉底究竟是不是像一些西方论者所说的那样,是因不敬雅典诸神而做处死?或者说他到底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被判死刑?苏格拉底与雅典寡头派,被雅典人处死以后,苏格拉底的迎随者车和同情者虽写过不少辩护性和回忆性文字,但大多已失传。只有柏拉图的对活、色诺芬的回忆录、阿里斯多芬喜剧里的讽刺文字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3.
智者派,是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智者派与雅典民主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智者派的产生和教育活动上都有显著表现。雅典的民主政治环境是智者派产生的温床,智者派的产生适应了古典时代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为雅典的民主城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think 《现代交际》2006,(10):27-27
那时候我还在聊天室里做主持。因维持秩序得罪了一位聊友,被投诉到论坛上。当时很多朋友在帖子里支持我。而沧海作为对方的朋友却在帖子里骂了我的朋友,若不是朋友们的极力劝阻,我想那次跟沧海之间应该避免不了一次“华山论剑”。  相似文献   

5.
佚名 《金色年华》2011,(10):1-1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但依然一事无成。 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相似文献   

6.
天制作陶器,夏天耕种,他把自己比做虞舜。一位智者听说了就去见他。他对智者说:“义就是义罢了,哪里用得着去说它呢?”智者说:“您所说的义,是有力气就帮人劳作,有了钱就分给别人使用吗?”他说:“有那个意思。”智者说:“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更多其他的人...  相似文献   

7.
我把男同性恋的性爱说成雅典民主政治精神的体现,多少会有些时序倒置之嫌。“民主”在我们的时代已经成了个神圣的词汇。但是在古希腊,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几乎没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认同民主。民主在他们那里,更像个政治病理学的词汇,是社会的一种病症。老百姓对民主意识形态可能有另外一种态度,因为偶尔有些戏剧中有赞扬民主的台词。不过总的来说,老百姓的态度还是因为文献缺乏而不足为证。从近代历史的角度看,民主这个词汇在英国和法国是1784年才出现。R.R.Palmer声称当时这个词被使用还是因为保守主义者要用它来描绘和诋毁自己的敌人。民主从一个贬义词变成褒义词,大概还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真谛     
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  相似文献   

9.
丁西省 《职业时空》2008,4(7):94-95
在西方教育史上,雅典教育通常被称为“和谐教育”。雅典和谐教育的实践不仅当时就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极大重视,而且对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教育传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后来西方和谐教育理论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因为毒化了雅典的青年被判喝毒药自尽。社会生物学,或者更时髦地称之为“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否有类似误人子弟的嫌疑呢?虽然在我看来,进化论是思想界最激动人心、最富启发性的领域,与此同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人类行为的自然选择里隐含着一些阴暗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思想     
柏柳 《老人世界》2008,(4):31-32
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一位党中央负责同志给一位民主人士的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毛泽东所作的批示写道:“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规划人生,判断力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广场上和人探讨哲学。一个富人对他说:“你这么穷,有什么资格谈哲学?有本事,你也发一次财,过上富人的生活。”苏格拉底答道:“我不想发财,如果我想发财,我完全做得到。”富人对苏格拉底的话嗤之以鼻。 那年春天,苏格拉底购置了加工橄榄果的机器设备。苏格拉底的行为令很多人不解。其实,苏格拉底凭借自己渊博的气象知识判断那年夏天当地多雨,所以,秋天的橄榄果肯定会大获丰收,如此一来,秋天替人加工橄榄果肯定是一桩不错的生意。  相似文献   

13.
宋冬梅 《职业》2011,(6):25-26
从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到古雅典、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西赛罗,从外交家有力有节的陈词到法庭上义正辞严的辩护,从政府耍员的施政演说到企事业单位的毛遂自荐,我们都能体会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迈着大步,一头撞在了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疼吗?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无独有偶,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足有五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是柏拉图的老师。他对西方的哲学发展起过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由于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保守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16.
康先生 《职业时空》2005,(19):19-19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了,就跑来问孔子: “孔子啊孔子,你是一位智者啊,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老朋友啊,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呢只能告诉你9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相似文献   

17.
追求卓越     
希腊人的精神,是不甘平庸、勇于创新和超越自己的人类精神。 遥想古希腊时代,无论是雅典学园的睿智辩论,行吟诗人的啸歌吟唱,还是爱智者对于宇宙人生底蕴的追索,特别是奥林匹亚及遍布全国赛会上的竞技运动,希腊人在人所能有的所有方面,在在都呈现出一种当下已日见稀薄的精神。用希腊史家基托的话说:这一贯穿在所有领域之中的精神“就是卓越(excellence)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或许会想到“谣言止于智者”。
  此话源于《荀子·大略》里的“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瓯臾”,是古代一种瓦器。流动的弹丸在瓦器中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引申为智者不会轻信谣言。可纠结的是,智者也更会制造谣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上海有两个人最红,最受上海人宠爱。一个叫周立波,一个叫柏万青。周立波嬉笑怒骂,开创海派清口,一时风头无人能及,不过最近却名声不佳,原因主要是得罪了网友。在中国,网友几乎是草根和公民的代言人,周立波以“喝咖啡者”自居,鄙视“吃大蒜者”,  相似文献   

20.
记住和遗忘     
巴山 《老年人》2006,(8):19-19
有两个故事,很让人回味。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位智者和他的一位朋友外出旅行,来到了一个山谷。智者稍不留神,跌倒在悬崖边,幸亏朋友拼尽全力拉住他,他才没有葬身谷底。智者得救后,在石头上刻下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后来两个人来到海边,不知何故竟争吵起来。朋友一怒之下,给了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